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006

第6章 6 读杜一得

往日撰小文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下者飘转沉塘坳”的“沉”字应作“深”解;谓《奉先咏怀五百字》中“默思失业徒”的“失业”乃用《汉书·食货志》,指农民失去土地田亩。皆为识者所谬许。近又读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其诗末二句“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有的注本将诗中的“把”字讲成现代汉语中的助动词,这恐怕不对。李白诗:“手把芙蓉朝玉京。”苏轼词:“把酒问青天。”“把”字皆握、持、执之义,犹今语中的“拿着”、“举着”。玩其诗意,盖指重阳登高之际,人们都插茱萸于首或系茱萸囊于臂,王维诗“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证。而杜甫本人则感时嗟老,于篇末设想明年再聚会时自己未必还能健康地来参加,故未将茱萸插头或系臂,却拿在手中把玩不止,其感慨惆怅之意溢于言表。如解为只在醉中仔细端详那茱萸花,便感到诗味顿失了。

又如杜诗名篇《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前四句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时人每不得其解。门人沈玉成君,生前曾为我转述钱书先生的讲法,窃以为最为贴切。意思说自己性喜作诗,最耽溺于出语惊人,故一诗写就,总希望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如今年纪大了,写诗不过随手成篇,漫不经心,“浑漫与”者,犹言简直是信手敷衍对付而已,其意殆与前两句相反。盖谓现在人老了,写诗有点随随便便,因此春天的花鸟也不必发愁担心,怕被我刻画得惟妙惟肖了。必如此解,上下始能连贯一气。正由于自己写诗已不如往日那么呕心沥血,眼前有景也很难描绘尽致,因此才想到如果此时有像陶渊明和谢灵运那样的诗歌圣手同我一起观赏目前的奇观妙景,则可以请他们写诗,而不需自己费心了。此即篇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二句的涵义。故我悟出一个道理,杜诗必须细读,始能获其确解,草草读去,是很难体察出其精彩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