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莎斋笔记
15040100000078

第78章 78 旧说李白作[菩萨蛮]

卷三第78至第84篇原题“读词臆札”,序云:“自1962年以还,偶治唐宋词,一得之愚,往往札记成文。徒以经久,积稿尽失。今夏重理旧日所业,乃复就在己之心臆者重写定之,成《读词臆札》若干则。古人得鱼而每忘其筌,今则鱼筌俱废,聊为屠门一嚼云尔。1969年9月小如记。”

[菩萨蛮]与[忆秦娥]词,皆传为李白之作。自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疑为伪托,议者于焉纷纠。近人杨宪益《零墨新笺》,考订[菩萨蛮]词牌于盛唐已流行,因以此词属诸李白。夫盛唐时有此词调,与李白之曾否作此词,初无必然联系。以词在唐世发展演进之迹考之,疑此词乃中晚唐间无名诗人所作。宋僧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内翰(小如按:曾布字子宣)家,乃知李白所作。”窃疑此词作者,即登驿楼题壁之人。托名李白,徒附会耳。清人许昂霄《词综偶评》云:“远客思归口气,或注作‘闺情’,恐误。”说本不误。然许又引李益《鹧鸪词》:“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复云:“此词末二句,似亦可如此解,故旧人以为闺思耳。”则自相矛盾。近人浦江清先生主远客登楼说(详见周妙中辑《浦江清文录》),俞平伯师主闺情说(见《唐宋词选》稿本,以下简称俞选),疑浦说近是。盖末二句非远客不能道,“长亭更短亭”,闺中人固无此生活实践也。

平林漠漠烟如织漠漠,状下文之“烟”,非状上文之“平林”。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纷漠漠。”《文选》五臣注:“漠漠,布列貌。”谢《游东田诗》:“生烟纷漠漠。”五臣注:“漠漠,布散也。”以小谢诗证此词,最允洽精确。又王逸《九思·疾世》:“尘莫莫兮未晞。”“莫莫”,一本作“漠漠”,是“漠漠”古作“莫莫”。扬雄《羽猎赋》:“莫莫纷纷,山谷为之风,林丛为之生尘。”《汉书·扬雄传》颜师古注:“莫莫,尘埃貌。”《文选》李善注:“莫莫纷纷,风尘之貌也。”“莫莫纷纷”,即陆、谢诗所谓“纷漠漠”。谢诗明写“烟”,陆诗则指街巷间尘埃之状也。杜甫《秋日夔州咏怀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兵戈尘漠漠,江汉月娟娟。”“漠漠”可以状尘埃迷茫,亦可以状烟雾弥漫。五臣注训“布散”是也。林木是直线条,晚烟漠漠横于平林之间,是纵横交织也,故云“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唐人诗用“一带”,皆实指而非泛说。褚朝阳《登圣善寺阁》:“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羊士谔《泛舟入后溪》:“水绘滩平一带春。”元稹《度门寺》:“门临溪一带,桥映竹千重。”白居易《别草堂三绝句》之三:“一带山泉绕舍回。”皆以“一带”状水,所谓一衣带水是也。此词则以“一带”状山,在唐人诗词中确属别开生面。宋人诗或言“一发”,或言“一抹”,以状青山,如苏轼《澄迈驿通潮阁》:“青山一发是中原。”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疑皆自此词脱胎者。“伤心”乃“碧”之状语,极言山色动人心魄,非谓人见寒山而伤心。近人夏承焘先生《唐宋词选》(以下简称夏选)注云:“看到寒山的碧色感到伤心。”则以“伤心”与“碧”为二事,疑非是。俞选注引杜甫《滕王亭子》:“清江锦石伤心丽。”“锦”,一本作“碧”,则是亦以“伤心”状碧色。盖极言石色斑斓动人,非谓江石之丽使人伤心也。如依夏解,则与下文“有人楼上愁”意复,上既言“伤心”,再出“愁”字,便为赘笔矣。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俞选注引梁费昶《长门怨》:“向夕千愁起。”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愁因薄暮起。”皆与此词意境相近。“暝色”句,即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所谓“苍然暮色,自远而至”也。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玉阶”一本作“玉梯”,即指驿楼之阶梯,不必泥于字面。“宿鸟”句,言日暮则见宿鸟归飞,正反衬远客思家之心之切。夫宿鸟眷林,归飞甚急,而人则以道里辽远,不知归程何处,故下文紧接“何处”二句也。柳永[八声甘州]:“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赋;此则为比兴耳。《释名·释宫室》:“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白帖》卷三《馆驿门》引庾赋,并云:“言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