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梨花雨
15045800000023

第23章 人生角色的转换

常说,人生如戏。

一出戏里的演员,分别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从其行当分,有童伶、生、旦、净、末、丑;从其称谓、身份看,有皇帝、大臣、男女老幼、父母子女等等。戏里那些角色所反映和代表的就是实际的人生,因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戏剧来自于人的实际生活。

在人生这出大戏中,我也经历了幼年、童年、青年和中年,以后还要步入老年。我所扮演的“角色”先后有童伶时段的娃娃、小学生、青年时期的中学生、赤脚医生、解放军战士、卫生班班长、村医、乡医院主治大夫、专科主任医师、类风湿医院院长、专科医院院长、全国类风湿医学专家代表、政协委员、政协卫生组组长、全国类风湿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以及儿子、父亲、丈夫。

“扮演”了娃娃、学生、赤脚医生、解放军战士、军医院卫生班班长等角色之后,我由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复原回乡,又成一个农民。对于自己一下子又由一个佩戴着领章帽徽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变成一个村医的角色,突然感到适应不了。这种实际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心里不平衡和待人接物的心理落差。

这种变故先是在家庭上演了一幕爱恨情仇的情感戏。每天回到家中都发现,自己还是穿着那身笔挺的绿军服,但是却没有了领章和帽徽,朝朝暮暮出入的又是自己参军前的自家院落,离开的是不久前还在的火热军营;早晚相见的是生我养我的父母和明媒正娶的妻子,尽管她很贤惠、朴实,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女人,由于自己对婚姻状况的不如意的前因,我离开了自己为之眷恋的军营、战友,尤其和女战友平时的谈笑风生,以及和孟卿花前月下的燕语莺声,想到自己以后就只能面对这个必须属于自己的“农村女人”,更加怀念起退伍前那片“静静的白鹤林”,因而稍不如意,就开始闹脾气,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要抬得面红耳赤。这种借题发泄的天天“找茬儿”使得争吵成了家常便饭,父母对自己的训斥也时有发生,夫妻之间的关系早早结束了蜜月的如胶似漆,而变得淡漠且产生了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可以暂时放下了对那段去而不返的军营生活的追忆和思恋,夫妻间的争吵少了,父母的训斥也不常见了。一时间,倒觉得为之眷恋的那段军营生活和情感反倒如同镜中之花和水中之月,水中之月可望而不可即,不过是一场空幻;镜中之花可及而没有生息,倒是身边这个农村女人为自己生下了漂亮女儿,使自己的人生又多了一个父亲的角色,现实一点吧!丑妻碱地家中宝,一日夫妻百日恩,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更何况自己的妻子并不丑,她很贤惠、勤劳!

复原不久,自己就开了门诊,人生角色又扮演起了“村医”。这时自己面对的是参军前当赤脚医生那会儿感觉一样的病患者,只是这些病患者的来源,再不只是本村患病的父老乡亲,而是方圆十里、几十里的慕名前来的求医问药者,我对他们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依然是那么得亲切如故!可是街面上个别乡村干部的吃喝风让我非常反感,禁不住对其嗤之以鼻。一顿饭,两头牛,屁股底下一栋楼,一辆小车相当于一个乡镇企业的半年产值,这是一种新的腐败现象!这干群关系能搞好?群众会不骂街?乡里也好,县里也罢,哪儿的机关没有上午上班十一点凑群下饭馆,中午喝的五迷三道,下午睡上一觉下班回家,虽属个别现象,可是一个苍蝇坏了一锅汤。就像一个顺口溜说的:“上午围着轮子转,中午围着桌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这种个别现象让我从心眼儿里烦腻,看不起那些个别人,人民公仆就这形象?我在部队服役那会儿,虽说是军医院卫生班班长,可我伺候的都是师级以上部队首长,就那些个别干部,村里的也还是靠土里刨食,乡里县里的也大不了科级,可我在部队上为他们诊治的首长起码都是相当于地方的副地级以上干部,神气个啥?吃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用的都是财政经费支出,挥霍的都是民脂民膏!后来,非但见怪不怪了,也有些适应了,而且开始和他们交往了。因为不管怎样,他只要来到我的诊所,就是我的病人。他们也是血肉之躯,我只要给他们治病,他们也是吃我的药、给我送钱来的财源。到乡卫生院工作后,我坚定一条,来医院找我看病的乡村干部,廉政上有无“疾病”我不管,专治他们每个人生理肌肤上的病症,他们是我的“上帝”。创办类风湿医院和专科医院以后,我愈加感到,历朝历代的富翁,不管你有多少财富,都得和官府搞好关系。当上类风湿医院院长和专科医院院长之后,我感到,一家医院一天的经营,药品定价、收费价格的制定要跟物价局打交道,垃圾处理同建设局相关,单位锅炉、下水道状况要接受环保局的检查,业务行政上要接受卫生局的领导,等等,医院要经营下去,就必须同全市各有关部门搞好关系。

从服务病患者的角色上,我由村医、乡医院专科主任医师,到后来自己与人创办“两院”后的医院院长,都是医生,都是救死扶伤、为病人去病康复的角色,随着自己岗位和职务发生的变化,“角色”的升迁,行医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扩展。在村里开门诊那会儿,想的是借给病人看病之机自己挣钱;在乡医院担任专科主任医师时,想到的是救死扶伤,为医院创收、为乡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担任类风湿医院院长和专科医院院长之后,自己想的是发展专科医疗卫生事业,为病患者送去温馨和健康,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在为医院创收的同时,创造较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潜心研究类风湿防治医学理论,攻克难题,为全国类风湿疾病防治学术研究填补医学空白。

人生角色的转换,使我逐步开阔了视野,走向成功的大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