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饮食文化
15046900000016

第16章 茹素修行的佛家饮食

中国佛教在饮食上以茹素作为斋戒,形成了禁欲修行和素食并存的制度,其饮食观念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很深远的影响。

中国佛家禁止肉食的戒律是由中国教派从大乘教义中引伸出来的。佛教有三界轮回的观念,佛教徒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只有今世通过斋戒修炼的方法,才能在来世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佛教徒的饮食只有有所禁忌,才能够真正做到法正,即法食或正食。

“食”在梵语中称“阿贺罗”,即有益身心之意。法食就是遵循法制之食,依法之食必然是正食。适合僧侣食用的有五种净食,食物用火烧熟的为火净,用刀去掉皮核的为刀净,用爪去壳的为爪净,将果物蔫干失去生机再食用的为蔫净,取食被鸟啄残的食物谓之鸟啄净。不能达到火净、刀净、爪净、蔫净、鸟啄净的食物,就是佛家所禁忌的邪命食。

断肉吃素

中国佛教禁止肉食的制度从南朝开始,由南朝梁武帝萧衍倡导。511年,梁武帝亲自颁布了《断酒肉文》,以此劝诫佛教徒要严格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并且自己身体力行的遵守。他认为:食肉就是杀生,是一种违反佛教教规的行为,并且凭借自己的皇权对饮酒食肉的僧侣们加以处罚。从那时起,佛教寺院都禁止了饮酒吃肉的行为。僧侣们常年吃素,这样的行为也对信奉佛教的居士们产生了影响,对素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佛家倡导素食,素食是指植物性原料的制成品。

佛家所谓的荤食

在佛教的《梵网经》中有“佛子不得食五辛”的规定。《天台戒疏》中曾经对“五辛”加以了解释,认为是“蒜、慈葱、兴渠、韭、薤”。在《西域记》中也认为:“葱蒜虽少,家有食者,驱令出郭。”由此可见,佛家的荤食概念,并不仅仅是指鱼肉等生灵之肉,凡是具有浓烈气味的蔬菜也在僧侣们的饮食禁忌之列。

佛家重视饮水

在日常的饮食中,佛家对饮水的重视程度可谓超出人们的想象。水在佛家眼中有三种: 经过过滤并即时饮用的水称为“时水”;经过滤但是被储存饮用的水称其为“非时水”;洗手或洗器物而不能饮用的水称为“触用水”。佛家戒律认为,没有过滤的水中有虫,喝带虫的水是犯戒。

晚清的薛宝辰,出任过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渊阁校理等职,晚年信佛,薛府的膳馔以素食为主,薛宝辰又撰写了颇有秦、晋、京、鲁风味的《素食说略》一书,书中记录了当时流行的170多种素食的制作方法。薛宝辰反对杀生,反对荤食。他指出,如果使用合适的烹饪方法,素食的味道绝对不会比荤食差。薛宝辰劝人们吃素,他经常对别人说:一碗肉,是很多禽兽的生命换来的,食用下去能让人高兴到什么地步呢?想想动物生前活泼自在的样子,再想到它们被捕后的挣扎,最后看到它们在被烹煮的可怜样子,还有什么心情动筷子呢?可见,佛家的饮食文化和饮食观念对中国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延伸阅读

唐代东山寺著名菜肴

唐代以后,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宗派就是

宗,

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都住在“东山寺”,又被称为“五祖寺”。弘忍一生都倡导素食,他注重僧侣们的斋饭,并且委派称职的僧人们治办伙食,要求三餐搭配,四季相宜,同时也创造出了由煎春卷、烫春芽、烧春菇、白莲汤组成的著名“三春一莲”。煎春卷用面筋、豆腐干、野菜为馅儿,以油皮或者油菜叶为皮制成;烫春芽用“佛香椿”的嫩芽制成;烧春菇由松蘑、、春笋烧制而成;白莲汤用寺院后面的白莲制成。这几道菜名称素雅,搭配讲究,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早的寺庙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