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
15053700000021

第21章 观卦:审慎观察,君子以此明进退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释义与阐幽”

观卦象征观仰:举行祭祀大典,只要观仰祭祀开始时以酒浇地的隆重仪式就可以了,后面献飨的细节,可以忽略不看,因为人们在充满庄重的气氛下,虔诚之心油然而生。

《彖传》说:宏大壮观的气象总是呈现在崇高之处,譬如具有温顺和巽的美德,又有中和刚正之质就可以让天下人观仰。卦辞说:“当你观仰了祭祀开始时倾酒灌地的降神仪式,就可以不观后面的献飨细节,心中已经充满了诚敬肃穆的情绪”,是说在下者通过观仰能够领受美好的教导。观仰大自然运行的神妙规律,就能理解四季更替毫无差错的道理;圣人效法大自然的神妙规律设教于天下,天下万民于是纷纷顺服。

《象辞》说:和风吹行地上万物广受感化,象征“观仰”;先代君王因此省巡万方、观察民风、设布教化。

初爻阴:像幼童一样肤浅幼稚地观察事物,不会影响普通百姓,责任重大的君子必有憾惜。

《象辞》说:“像幼童一样观察事物”,这是小人的浅见之道。

第二爻阴:暗中偷偷地观仰美好景物,有利于女子守持贞固。

《象辞》说:“暗中偷偷地观仰美盛景物,利于女子守持贞固,”对男子来说是羞耻的。

第三爻阴:审视自我的天性禀赋,谨慎抉择进退。

《象辞》说:“审视自我的天性禀赋,谨慎抉择进退”,说明第三爻阴没有丧失正确的观念仰之道。

第四爻阴:看清一个国家发生的大事,利于辅佐、服务于国君。

《象辞》说:“看清一个国家发生的大事”,说明此时其国正礼尚宾贤。

第五爻阳:受人观仰并自我省察自己的行为,君子肯定没有咎害。

《象辞》说:“受人观仰并自我省察自己的行为”,说明九五应当通过观察民风来自我审察。

上阳爻:人们都观仰他的行为,君子必无咎害。

《象辞》说:“人们都观仰他的行为”,说明上九修美道德的心志未可安逸松懈。

处于为政者地位,不管是其整体作为,还是其在具体某一件事情上的举动,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前提,适当的处理细节以及一个相对完美的结果。而要做到这些,那么就应当有一个全面了解与其相观的各种情况。以便去进行决策和行动。

在实际生活中,居于上位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到大众,几乎可以这样说,长者无时无刻不在被注视中;因而,不可掉以轻心,不能轻率行动,必须诚信严正,以德义展示于天下,才能使得人民对其信仰与尊敬,服从其治,产生力量。相对的,在上者要观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有所作为。同时要观察自己言行作为,不断反省检讨,止于至善。政治理想,永远不会满足,不可无知,不可褊狭,不可自满,坚持原则,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春秋末期,郑国的宰相是子产,当时,周边强国都觊觎郑国。子产认为,郑国要求得生存,当务之急是加强国力。于是子产一面提倡振兴农业;另一方面为确保军事费用,决定征收新税。在一开始,老百姓不了解内情,对他恨得咬牙切齿,甚至有人还密谋杀害他。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纷纷劝他改变主张,朝中大臣也站出来反对他的政策。

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子产没有丝毫的动摇。他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继续实施既定的政策。“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郑国实际情况的,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着想,必须坚定地执行下去,即使牺牲我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老百姓的责难只是因为我的政策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假以时日,他们就会明白的。”子产这样对别人解释。他不改初衷,面对责难仍然坚持己见。

过了几年,农业的振兴计划收效甚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军队也逐步强大起来,足以抵抗外来的入侵。这个时候,郑国人举国上下,皆对子产的救治眼光和能力钦敬不已。子产的威信,甚至影响到郑国以外。

显然,子产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单单是因为他有很强的执政能力,更在于他的“观察”眼光——倘若没有准确考察和把握民情国势这个前提,那么一切将无从谈起。

通过“童观”“窥观”“观我生”“观国之光”“观其生”的系统分析,阐述了观察的原则和应有的作用,尤其对于处上位者来说,卦中所蕴涵的各种与“观”之道相关的执政思想,对于其决策、执行,乃至在告一段落之后的举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从中汲取认识,从而在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对他人的借鉴中逐渐地完善其政治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