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15061600000012

第12章 别以为大学生就一定能找到工作——期望与失望实验——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沃纳斯曾经找了一批准备应聘话务员职业的妇女,做了一个实验。

参加实验的妇女们被分为两组,分别观看描述话务工作的影片,观看的内容有所不同。

第一组妇女看的影片,如实而全面地介绍了话务工作的特点,其中既有优点有也缺点。因此,这些妇女对于话务工作的“消极面”有充分的了解,对话务工作的期望值较低,不是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份工作。

第二组的妇女看到的影片,一味宣传话务工作的优点,因此看过影片之后,这组妇女全部接受了话务工作。

但一个月之后,第一组工作的妇女大多数安心于工作;而第二组工作的妇女由于只接受了正面宣传,所以对话务工作的因难估计不够,结果一个月之后不少人打退堂鼓,为自己的选择后悔,想要辞去工作。

心理规律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一个事物怀有过高的期望,想像它很完美,最后往往以失望收场。相反,如果既看到它的优点,又看到它的缺点,才不容易对它感到失望。

生活启示

有这样一首小诗:“我想拥有花海,结果只获得了一片花瓣;我想拥有蓝天,结果只获得了一朵白云;我想拥有金山,结果只获得了一枚硬币。理想与现实,总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生活中,谁不希望自己生活得更精彩一些呢?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向往,尤其是人在年轻的时候,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些人的理想目标设立的比较科学,再加上个人努力,他们的理想就顺利转化成了现实。而有些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值过高,对即将可能发生的困难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便败下阵来。

曾经听一位从事心理教育的学者这样感慨:“我们传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教给孩子的是一些十分光明的、美好的、崇高的东西,但现实的生活却可能是庸俗的、琐碎的、鸡毛蒜皮的。”现实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完美,有许多不如人意甚至是残酷的方面。对生活怀着理想主义的人,最终往往会陷入深深的失望,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

因此,我们对生活不应该抱着完美主义的幻想,而应该客观清醒地认识现实,不自欺欺人。这样我们面对现实,才不至于过分失望,受到太大的打击。

就拿大学生就业来说。过去,人们认为上了大学就像进了“保险箱”,就业就不成问题了。但是今天这种情况早已不再。大学开办的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生满大街都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如今社会的就业岗位有限,即使捧着大学本科毕业文凭,也未必找得到理想的工作——也许能找到工作,却未必理想,比如从北大毕业,你愿意去卖猪肉吗?

或许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客观地看待当今的大学教育,才不至于遇到就业困难时感到特别失望,甚至遭受沉重的打击。或许,从北大毕业卖猪肉也没什么,君不见那个卖猪肉的北大高材生已经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吗?

对于婚姻也是如此,我们不要抱有过高的不现实的期望。世间没有完美的伴侣,就像我们自己也不完美一样。人性中既有无私,也有自私的一面。爱情不可能脱离人间烟火。爱情进入了婚姻,大概也难以逃脱柴米油盐的琐碎。如果对婚姻抱着过于浪漫、美好的期望,那么可能会对婚后生活感到非常失望。

其实,婚姻必然与恋爱有很大区别,但是并不等于婚姻中就没有美好的爱情,只是我们需要适应一些新的情况,需要重新调整自己,把爱情的形式做某些改变。在更加琐碎的家务以及更加复杂的亲情关系中,我们仍然可以设法营造属于自己的浪漫。

而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不要对事情的结果抱有盲目乐观的期望。我们既要想到事情成功的可能,也要在心理上预先接受失败的可能。就像有一句话说的:“为最好的结果去努力,也为最坏的结果做好准备。”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了解事情乐观和悲观的两方面,要了解可能的最糟的结果是什么。比如做一笔生意,如果投资50万,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万一这50万都血本无归,自己能接受吗?我们是否会因为这个打击而一蹶不振?如果那样,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要去做它。相反,如果我们事先各种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到,在心理上都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去做的时候就不容易动摇,也不容易失望。

心理智慧一点通

我们对任何事情,既要了解它好的一面,也要了解它不好的一面,这样才不容易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