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
曾有教育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小学生阅读—篇课文。第一次不规定时间,全班学生用了8分钟才完成。第二次规定5分钟必须读完,结果全班同学用不到5分钟都读完了。
心理规律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去努力完成。
这种习惯反映了人类拖拉的倾向,即在从事一些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不允许继续准备或已到了规定的时间,基本上也能完成任务。这叫做“最后通牒效应”。
生活启示
1998~1999赛季,美国NBA球队的老板和球员围绕着新合约,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冲突。这场劳资纠纷致使NBA一度停办,球员和老板们谈判了将近6个月,彼此都损失了大笔的美元。最终,资方下了“最后通牒”,才解决了冲突,促使双方达成协议。
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最后通牒”的作用,这件事还不知要拖到猴年马月。
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刘小姐是一位市场活动主管,独自负责公司的促销活动。她做工作总是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有5天时间来筹备活动,前4天她总是心不在焉;而到了第5天“大限逼近”,她才像像疯了一样联络商场、备货、急聘促销员,往往到了最后一秒钟,她才搞定所有的事情,让悬着的心放下。
那么,人们为什么做事喜欢拖拉呢?
许多拖拉者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在重压之下会表现得更出色。许多人说:“我总是故意把事情推迟到最后一分钟,因为我喜欢在压力下工作。只有当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我才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率,那样我就会花费更少时间,并产生更好的创意。我不会因为拖拉而受损失,反而会更高效!”
其实这是自欺欺人。心理专家指出,在压力下人们的表现只会更差,而不会更好。著名作家金庸就曾表示对自己在交稿压力下产生的作品感到不满,因为觉得那些作品没有发挥出他应有的水平。
拖延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却迟迟没有做出外界所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损失了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优秀的工作者做事从不拖延。他们不会把今天该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拖延到一两个小时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延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经营计划要等到下个季度……在日常的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一个是“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个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做。
要想避免拖延的习惯,我们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改变自己:
(1)要学会直面不愉快的工作。其实,当你真正去做那些你原本认为很糟糕、很无聊的工作时,或许你能意外地发现一些乐趣。而“视而不见”的态度不但不会使它们消失,通常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
(2)把大工作分成许多小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作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这会增强你的信心。
(3)调整你的心情。将心情调整到有利状态后,再去做你在一般状态下不愿意做的事。应该学会一种到两种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它会让你更有效率更有热情地生活,并且克服拖延。
(4)列出完成某事的好处。先列出做这件事带来的好处,再列出因懒惰而拖延所引起的坏处。这种方式有助于产生做事的热忱,而且,它还可以成为你衡量是否值得做一件事的标准。
(5)奖励自己。自我的认同是很重要的。在不断地自我奖励中,你会获取自信和完成更困难任务的勇气。同时你会发现,以前所拖延的任务不过是个纸老虎。
心理智慧一点通
做事情一定要有个时间期限,因为任何事情“过期”都会“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