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人性
心理实验
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从一个大车间中,选出6名女工作为被试者,做了一个实验。
她们的工作是装配电话中继器。她们先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第1个时期),以提供一个正常生产率的标准。然后,工厂把她们从车间安排到一个特殊的测量室,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主要装配车间相同。
接下来,她们在这里工作的5个星期(第2个时期),工作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第3个时期,实验者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她们的薪金额决定于整个车间(100个工人)的产量,现在只决定于她们6个人的产量。
到第4个时期,在时间表上安排5分钟的工间休息——上午一次,下午一次。
第5个时期,工间休息的时间增加到10分钟。
第6个时期,建立了6个5分钟的休息时间制度。
第7个时期,公司为工人们提供1顿简单的午餐。
在随后的3个时期里,每天提前半小时下班。
第11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5天的制度。
到第12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全都恢复,与女工们开始工作时的环境条件完全相同。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不管条件怎样改变——增加或减少工间休息,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就是说,女工们的工作越来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
心理规律
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发现,虽然这种结果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女工们感到她们是特殊人物,她们受到了格外好的待遇,她们在参加一项有趣的实验,被期望进行例外的工作,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她们感到愉快、自豪,愿意遵照实验者的要求去做。结果,她们的工作越来越努力,每一次工作条件的改变都刺激了她们效率的提高。
这个实验证明,通过改变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注视他的工作,便会使这个人感到受到特殊的重视、信任和期待,因而他就会尽一切可能按决策者所期望的去干好每一件事。这叫做霍桑效应。霍桑效应体现了生活中每个人对重视和尊重的需求。
生活启示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分析人的需求时,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的五个层次。
马斯洛说:“尊重需要的满足,能够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但尊重的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使人产生自卑、软弱、无能感,会使人失去生活的基本信心。
人与人在财富、地位、学识、能力、肤色、性别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维护自尊是人类心中最强烈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得到其他人尊重的强烈需要。比如,一次评职称过后,一位未评上高级职称的员工说:“这次我虽然未被评上,但我相信我并不比评上的人差。跟我一起毕业的,有的当了处长、局长,有的当了教授,我只是机遇不如他们罢了。”
再如,《简·爱》中的男主人公罗彻斯特财大气粗,对地位低下而又其貌不扬的简·爱说;“我有权蔑视你!”简·爱后来却对他说:“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来自他人的尊重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赏识等。社会上人们追求流行、讲究时髦、用高档商品、买名牌服装,都是一种求得别人尊重的需要。
在社会交往中有这样的规律:要想别人尊重你,你首先便要尊重别人。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来别人的反感,更不会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人感到我们对他(她)的尊重呢?
首先,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热情的态度会使人产生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相反,对人冷若冰霜,会伤害别人。但如果过分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缺乏诚意,因此,热情应该是真诚的。
其次,要给人留面子。所谓面子就是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失去自尊心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此外,要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不同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当你和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交往时,应尊重对方的人格和自由。
心理智慧一点通
不尊重别人,最容易得罪一个人。而充分地尊重对方,又最容易得到对方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