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15061600000061

第61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逆反心理实验——

心理实验

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和辛德兹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在某大学的男洗手间里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块署名为“大学警察保安部长”,并加上严厉的口头警告:“严禁胡乱涂写”;另一块署名为“大学警察区委员”,以相对柔和的语气声明:“请不要胡乱涂写”。

每隔两个小时他就换一次警告牌,然后调查挂牌子的洗手间里被涂写的数量。结果,挂“严禁胡乱涂写!大学警察保安部长”的洗手间被涂抹的情况更加严重。

心理规律

生活中,有些人处理问题常抱着“你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这样做”、“让你往东你往西,让你打狗你打鸡”的态度,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处理问题的行为来自“逆反效应”。

所谓逆反效应,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

上面的实验告诉我们:越是严加禁止,越是摆出高压的姿态,引起人的逆反心理就越强。

生活启示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看到孩子的毛病,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母的批评是对的,也会使孩子感到丢“面子”,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受到贬低和损害。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对父母的逆反心理。

为了感觉自己是有主见的、为了显示自己是独立的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孩子会对父母以后的话形成抵触和对抗,父母让他做的他偏不爱做,即使父母说的是对的。

人们的逆反心理往往来自对自我价值的保护。人的自我价值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意义的心理根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自己无价值地生存在社会上。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受到影响和损害时,自然会进行自我价值的保护,在态度或行为上抗拒外界的劝导和说教。

而且压迫越大,反抗就越大,有时越是被社会规范所不容,人们就越想尝试一下,因为他认为这种行为被禁止,自己行动的自由被束缚了,就会以各种手段谋求恢复被禁止的自由。

我们都知道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的爱情大概因为被反对,才会更加强烈和牢固。如果两家毫无芥蒂,一开始就欣然应允两人的婚事,说不定两人就不会爱得那样死去活来了。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们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成年人的婚外恋,也常常由于这种效应的催化而导致家庭破裂。有的人有了婚外恋,当受到家庭和外界的干涉后,与婚外恋的对象反而相爱更深,恨不得天天厮守在一起。然而,当真正离婚了,与自己的婚外恋情人生活在一起,深入了解后,又可能觉得对方还比不上原来的配偶。

因为逆反心理,人在被强迫时心里常会产生抵触,“自动自发”和“被强迫行事”效果可能不同:前者会高兴乐意地去做;后者因为被强迫去做,心里就会不服气。

因此,我们一般不要对其他人直接发命令。即使你有权力去命令别人,如果可能,也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这样不给人以高压的感觉,让人感觉到更加平等,也就更愿意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某公司的主管派遣部下额外的工作时,会走到部下的桌前说:“你帮我做一下……好吗?”一般部下会说:“好!”事实证明,这种委婉提出要求的方法,更容易使上级得到下级的拥护。

心理智慧一点通

没有人喜欢被强制。支配别人做事情,要尽量避免生硬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