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一些学生解答妙趣横生的智力难题。
开始时,他对所有学生都不奖励。接着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每解答一个智力难题,就给1美元的奖励,另一组学生则不给任何奖励。
在两组学生的休息或自由活动的时间,德西发现: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在解题时十分努力,但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却很少继续解答;而没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却有更多的人在继续解答智力题。
心理规律
这个实验说明: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逐渐减少,而无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则更加浓厚。
这个实验揭示了这样的规律: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有人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吸引力。这叫做德西效应。
这是因为:奖励刺激所引发的动机是外部动机,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相反,对所从事的事情本身的兴趣是内部动机,才更容易持久。
生活启示
兴趣,是个体力求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人对事物的真正关心,而不是表面的关心。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动力。
人们的兴趣倾向与情绪状态有直接的联系。兴趣使人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它们得到满足,会成为精神上的一种快乐。因此兴趣一旦被激发,人们会伴随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事物。兴趣的这个特点,使它对一个人的事业具有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
德西效应告诉我们,和外在的报酬相比,内在的兴趣才是我们工作持久的动力,才更容易促使我们取得成就。
因此,我们要保持高效率的工作水准,最重要的就是去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像让一个不爱讲话的人去做老师或推销员,可能害他咬破舌头,而让一个脑筋灵活的人去做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录入员,用不了一个月可能会让他“发狂”。
在职场中,我们一开始进入的行业、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但是有很多人一方面感叹“我不喜欢这个工作”,“再这样下去我的专业都荒废了”,另一方面却在“待遇不错”、“工作还算轻松”、“某领导对我很器重”的自我麻醉下沉寂下来,于是沿着一个内心深处并不希望的方向固执、却又心安理得地走下去。若干年后,他们忽然醒悟,会不自禁地说:“要是我当初果断地跳出来重新选择该有多好!”
如果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去做,即使赚钱不多,却乐此不疲,结果你可能会发现,由于坚持所爱,不仅让你彻底发挥才能,甚至终能闯出一番不凡的局面。
作为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也同样需要懂得德西效应。
有一位私人企业老总向人抱怨,自己的高级人才大量流失:“我已经连续给他们涨了很多次工资了,怎么看不到一点成效呢?”其实他不知道,下属觉得他公司里的管理制度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工作起来不快乐。“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在职场中,有很多人宁可要低一点的工资,也愿意到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地方去工作。
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设计企业内部的薪酬体系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经济收入等物质报酬,却忽视了员工的心理报酬,最后导致企业虽然给了员工很高的工资待遇,但员工忠诚度、满意度仍然不高,严重的甚至跳槽。为增强员工的心理收入满足感,管理者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注重员工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一般来说,员工工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依赖于以下一些因素:
(1)岗位安排:岗位与人的相互匹配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兴趣。
(2)目标设置:目标的具体性、挑战性和个人价值性影响人的工作兴趣、水平。目标设置应当遵循具体、难度适中、具有个人价值、可以被个人接受的原则。
(3)激励机制:工作的过程既是实现组织和团体目标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应该统一起来。
(4)工作设计:工作设计是否得当,对激发员工工作兴趣有重要影响。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对提高工作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心理智慧一点通
金钱不是万能的。能够长期支撑你做一件事的,不是金钱,而是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