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富世绘
15061700000038

第38章 喊冤者顾氏

顾雏军是出狱的问题富豪中最大张旗鼓者,这场叫冤也许无关真相,更多是性格使然。

头戴白纸做成的高帽,上面写着“草民完全无罪”……

2012年9月14日下午,53岁的原科龙电器董事长顾雏军精心打扮之后在北京安徽大厦黄山厅别样示人,在100多位记者面前,让媒体拍照三分钟。

老了,疲惫了,步履蹒跚,头发花白……除了岁月在头发、额头上留下的痕迹,服刑7年,顾雏军的性格依然如前,他的脸上带着一些微笑,他的话却充满悲情,“眼睛斜了,嘴巴歪了,之前中过风”,而这些都不是这个下午的重点,这一天是顾雏军重获自由第九日,也是他的喊冤日。

接着一个多小时的表白里,顾雏军说自己遭到伪造的罪证和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他点名控诉四名政府官员用伪证和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了他7年,27页的举报信还发给了记者们。

此情此景与七年前他面对系列指控时的激烈反驳态度何其相似,他的确还是以前那个顾雏军,性格刚烈,典型的“不投降派”,“就像一个战士”。

喊冤于顾氏的生活其实早已开始,那封举报信在2006年时就曾到媒体手中,之前这位前家电大佬的命运已然改变。他在2005年9月被正式批捕,其后2008年,他因虚假注册、挪用资金等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10年。

2012年9月6日,顾雏军提前出狱,重获自由时他在想什么?这个日子让人想起麦哲伦,1522年的9月6日——这位航海家带领的环球航行结束,船队的18名幸存者乘坐最后一艘船返回西班牙,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

如果说麦哲伦这次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从起点转一圈依然能回到起点,那顾雏军在另外一个9月6日,结束他7年的牢狱生活,重新走到了他自由人生的原点,而他似乎试图从这个原点出发去证明他的冤屈,还有那些所谓被“抢夺”的财富应该回到他的身边。

顾雏军自称是一名刑满释放后的“流浪汉”,个人资产,包括房子、股票、现金全部被“抢夺”,靠前同事接济为生,他坚持的逻辑是当初是被“冤”、是有人设套零投入谋他的财。

约·海伍德说:“财富使人们常遭伤害,永无安宁。”“流浪汉”现在有的是时间,而其他一无所有,于他而言,做生活的奴隶还是做个像以前一样呼风唤雨的角色?倒过来理解西塞罗的论调“谁因为害怕贫穷而放弃比财富更加富贵的自由,谁就只好永远做奴隶”更合适,这对一位曾登上中国富豪榜的大佬、倔强且自认无罪的资本商人而言,在获得自由后,贫穷当然应该被赶走,那些被“抢夺”的财富自然应该被还回来。

所以有人说喊冤中的举报真实性存疑,“其意在重新获得社会评价”。

顾雏军冤不冤?这“流浪汉”唱的是哪一出?顺着他充满悲情的出场回到8年前搅动中国资本市场的科龙往事中去,这位喊冤者似乎已经把当年掏空科龙电器、“制冷帝国”连环败局、左手倒右手抛之脑后,没有任何检讨与反省,虽然“顾郎之争”的硝烟早已散去,8年前的往事并不如烟,历历在目。

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风光无限之后又锒铛入狱的企业家不止顾雏军一人。有人同情顾雏军,在罪与非罪之间,有人认为他“倒在不良体制的潜规则之下”,还有人是如上看法。

历史的真相已经藏在岁月中,企业家出事,一夜变成穷光蛋大有人在,而复出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低调,看看之前出狱的大佬黄宏生、陈九霖……他们深居简出,多不愿和媒体发生交集,即便不得已而直面媒体,亦称从未放弃理想。

顾雏军却戴着一顶高帽子喊冤,出狱9天即昭告天下,显然不是一时兴起,顾氏选的路是“为自己平反,如若不成,就申请出国去做一个物理学教授”。

顾氏的“平反”显然不易,倒是做教授的说法可能更靠谱。他本就有教书经历,他本人的故事亦是资本市场极佳的案例,现身说法或更有生源。

至今来看,顾雏军的教书想法这是最明确的第三次,第一次是他在江苏工学院读本科时,本可留校,却因毕业前夕的小事抽了班长耳光把留校的机会打跑了。第二次是1985年,他硕士毕业,因天津大学师资缺乏而留校任教。

先前为何脱离学界,按照外界一致的说法,顾雏军因在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不如意而投身“商业江湖”,不曾想凭固执、火爆的性情和执着的科研精神竟如鱼得水,迅速转身为“资本大佬”。

如今不能忽视的细节是,这位前家电大佬是股市上显赫的“资本运作高手”,可是中国证监会之前给了他“终身红牌”,永久性市场禁入,即永久性不得担任任何上市公司和从事证券业务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

曾是“中国民间石油第一人”的龚家龙倒是可以拿出来做一番评说,龚家龙经受牢狱之灾,重审又被判无罪。这个商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之中,如今更多是低调,当年的生意他已经回不去了,而他从最失败开始,正努力重圆他的能源梦。

资本圈叱咤风云的“长袖舞者”显然也回不到当年的生意了,可他的性格依然如当年。有例为证,当年一同入狱的几位同事不敢公开见面,而他说自己“不想当缩头乌龟,夹着尾巴做人”,“真相永远要有人去追求”。

顾雏军此番和那些低调的出狱企业家相比,罪与非罪无关,性格的确迥异,而牢狱岁月并没有让他改变心态。陈九霖出狱后写过一篇题为《财富与自由》的短文,除了字里行间对企业家建议的财富与自由二者兼得的方法论,更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坐看云起、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心态的显现。

“企业兴盛或衰落、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彼得·伯恩斯坦在《风险》中的描述这次出现以顾雏军身上,其实顾雏军是出狱的问题富豪中最大张旗鼓者,而这场叫冤也许无关真相,更多应是他的性格使然。

从功利主义角度看,那些出狱看似“与世无争的垂钓者”其实用时间证明了他们过得很好,生意可以重来,理想可以风声水起,顾雏军其实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