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先生进公司的时候是大专学历。半年内他从普通职员升到了主管,两年后便坐上了现在这个副经理的位置。然而,即使一切都这样顺利,他的危机感还是从未间断过:
刚工作时担心业务上的事情,怕任务完成不了,怕被同行超过。结婚后,家庭负担加重,怕因此影响了工作,担心好不容易拼来的位置被别人挤掉。现在,这么多年下来,位置应该算坐稳了,可又有别的忧虑:一是学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成为问题,尤其每年看着新人不断地进来,一个个至少都在本科以上,硕士、博士也不稀奇,他们充满着自信和活力,而要让他们服服帖帖地在手底下做事,自己也就非得提高不可;二是年龄,如今自己已经30多岁了,不再像小伙子那样富有激情,说跳槽就跳槽,万一工作做不了,都不知如何面对那些年轻的同事。
现在的曹先生虽然身居要职,工作繁忙,但还是抓紧时间读了进修班,想要考张证书来弥补自己学历上的不足。这样做的代价,便是曹先生留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有时一个星期都不能好好跟妻子、儿子说上几句话,这让他心里很歉疚。
像曹先生这样的状况,按照职业心理学家的解释,是陷入了“职业危机感”之中。职业危机感,是指由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或所处行业普遍的竞争危机,而引发的以持久性烦恼、沮丧为特征的一种心理适应障碍。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职业危机感一般由以下几方面因素造成:
(1)失业恐惧。
网络泡沫、IT业大裁员、金融危机等,都让从业者乃至“旁观者”经历了严重的失业恐惧。那些人们眼里曾经抢手的人才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危机感。
(2)无序恐惧。
可能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数人在职业中倾向于“求稳”,这是个“秩序情结”。而职场中的实际情况是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些有“秩序情结”的人会更加惊慌失措。当企业管理不善、分工不清,或者面临重组和改革的时候,从业者都会产生不安全感。
(3)尊严受到威胁。
工作可能没有增加自信心,反而打击了自尊心。企业领导的说话和行为方式,会让你处于紧张、自责、被动的境地,这时候,也会缺乏职业安全感。
(4)可能面临失败。
当你终于选定了一个项目,并为之努力,但是遇到了外界的各种干扰和风险,你意识到可能要面临失败的时候,也会产生强烈的职业危机感。
(5)缺乏归属感。
人们总是希望和一个集体建立很密切的关系,渴望在这个集体中关爱他人和被他人关爱。但是当对所在的组织缺乏信任的时候,当和组织价值观不一致的时候,人们找不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就会缺乏职业安全感。
职业危机感是职场与职业人走向市场化的标志。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中的职业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已经变成职业中的一部分了,所以我们要主动地进行风险防范。
缺乏安全感,也是缺乏信心和足够实力的表现。这时要做的事情不是有意回避,而是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并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
面对外来威胁的时候,人对外界和对自己都有一些失控的感觉。你要考察内心有哪些心理能量可以调动起来,如敬业精神、牺牲精神、主人翁责任感、乐观精神,都是极其有价值的心理能量。
面对无序恐惧的时候,你要加强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能力;面临失败威胁的时候,你要提高各种资源调配的能力,还要提高减压的能力。不管怎样,安全感来自内在的实力,而实力是逐步积累的。
安全感的缺失,对于职业人来讲好像是提心吊胆、疲惫的旅行:每天忙忙碌碌地奔波,但总是担心着意外的事件出现;做着手头的事情,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没有享受、没有兴奋、没有心情追求。这会给人的心理造成损耗,对职业发展非常有害。
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你都要想办法降低“不安全感”带来的职业损耗。比如,缺乏职业安全感的时候,你可以强迫自己设想最坏的可能,并勇敢地接受这种结果,以图东山再起。你要学会与职业危机感和睦相处。
因此,在出现职业危机感的征兆后,你有必要重新进行个人职业规划。
首先,对自我进行评估的时候,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对于职业安全感的需求是否强烈,哪种安全感对自己更重要,避免在缺乏承受力和控制力的时候面对过于动荡的环境。
其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储备人际资源帮助自己,或者准备资金支持,或者提早准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