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鹏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身材矮小,性格内向,来自大西北农村。临毕业还有两个多月时,刘小鹏便时时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与不安。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刘小鹏不善言辞和交往。虽然成绩不错,还得过奖学金,可刘小鹏心里总觉得除了学习之外,别的方面都不行,尤其是工作能力。
由于来自农村,刘小鹏在城市里没有一点儿关系。前不久去人才市场和几个用人单位面试,他害怕得要命,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结果很不理想。再加上用人单位那股盛气凌人的气势,使刘小鹏感觉透不过气来,非常恐慌,手足无措。
刘小鹏现在一提到找工作便害怕,有时身上会出冷汗,即使同学拉着,他也不敢再进人才市场了。
和刘小鹏同学一样,许多人在直接与招聘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时,都存在着羞怯和难为情的心理,以至于在与用人单位交流中,当需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提出要求时,感到非常困难。面对招聘者的提问,有的人紧张得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准备好了的说辞也会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的在求职现场丢下自荐书就跑了。
一般说来,这种羞怯心理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美国心理学者的研究估计,有4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有羞怯心理。羞怯是好是坏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能超过一个“度”。过度的羞怯会使人消极保守,不利于一个人的成功。
具有羞怯心理的人,往往在行为上表现为退缩,过分考虑自己给别人的印象,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无论干什么事,总有一种自卑感;与人交谈时,不敢正视对方;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夸大自己的弱点,没有信心去处理本来能够处理好的事情。因而,羞怯的人容易被人误认为是缺乏能力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青睐。
在求职的时候,产生羞怯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大学生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使本来脆弱的神经系统没有得到足够锻炼,缺乏控制能力。大学生们在校内熟人圈子里还能应付,一出校门便感到手足无措。特别是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台后,在“供需见面”中,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羞怯心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他们的取舍。
心理专家认为,求职的时候要想克服羞怯,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提高认识。
要明确性格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你已形成羞怯的性格,不要刻意追求奔放和外向,因为羞怯的人也有很多优点。要避免羞怯关键,是要少考虑自我,多考虑他人,多考虑社会价值,多考虑如何与人交往。
此外,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羞怯”是自己的弱项,承认他人的长处。这样,当别人注意到你的这方面时,你才不会紧张或刻意地掩饰自己,才能采取随和的态度。
(2)态度坦诚。
首先必须学会尊重别人,不要给别人一种傲视一切、高高在上的印象,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并乐意与你交往。否则,整日孤芳自赏,尽管主观上想克服羞怯,终会因客观上的碰壁而走回羞怯的老路上。
其次,为人要热情、开朗,作出乐于与人交往的表示。如果你终日沉默不语,别人便不愿打扰你了。只有善于并乐于表达,并使别人在与你的交谈中获得乐趣,别人才愿意与你交谈,你也才能从羞怯的阴影中走出来。
(3)关注他人。
平时,要留心他人的行动和爱好,了解对方对什么样的话题、行为最感兴趣。这样,与人交往时就能投其所好,使人觉得你容易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