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新编宠物犬健康百科
15080900000071

第71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如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发的感染。还有由其他因素,如血管瘤、肝硬化及黄曲霉毒素中毒、大范围创伤、产科并发症等引起的,从而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虽然不同,但其临床表现相似,除原发病的征象外,主要有出血、休克、栓塞及溶血四方面的表现。

初期是形成毛细血管栓塞,因消耗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而导致出血。可见淤血点、淤血斑。

后期可见消化道、呼吸道及尿道黏膜出血,此时病情已经很严重。

治疗措施①消除病因及原发病是治疗的根本措施,控制原发病也有重要意义,例如积极控制感染、清除子宫内死胎以及抗肿瘤治疗等。其他如补充血容量、改善缺氧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也有积极作用。

②补充肝素,中止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肝素的剂量一般采用中等剂量,每4~6小时静脉注射50毫克或连续静脉滴注(每小时滴10毫克左右)。

③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常用潘生丁,每天400~600毫克,分3次口服,或将100~200毫克的潘生丁置于100毫升葡萄糖液体中静脉滴注,每4~6小时1次。阿司匹林每天1.2~1.5克,分3次口服。两者合用则需减少剂量。

④使用合成抗凝血酶剂,增加肝抗凝作用。

⑤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在未用肝素前输血或给纤维蛋白原时,可为微血栓提供凝血的基质。但凝血因子过低时,应用肝素可加重出血。应当输血或补充纤维蛋白原,后者每克制剂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25毫克/分升,纤维蛋白原浓度超过100毫克/分升时才有止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