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勇敢宝贝
15091000000010

第10章 我是一个胆小鬼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的胆子特别小,家长们都很着急,也很担心,怕孩子养成这样的性格习惯,也怕孩子因此丧失很多的发展机会。

胆小的孩子往往会有如下表现: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总说害怕,怕什么又说不清楚;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老师点名叫他回答都不敢开口,或者声音细小,匆匆结束;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就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家长叫他过来打招呼也躲躲闪闪;不敢一个人出去办事情,像买张报纸、取瓶牛奶等都不敢单独去做;不敢在受到小朋友欺负时跟他们讲道理,更不敢反抗,只会一味忍受,回家哭泣……

这些表现,的确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为胆小,孩子也失去了很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真的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应该知道,胆大、富有勇气的孩子往往是家长着力培养的结果,而孩子胆小、退缩与教育者的抚养方式和态度也密切相关。

在城市的成长环境中,很多孩子长期被关在屋内,犹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害怕生人、不合群、郁郁寡欢的性格,影响了身心健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多见见世面,让孩子走出去和周围的孩子接触,参加课外的各种活动,也可以请邻居的小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伙伴在一起,跟着他们做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耳濡目染,便会慢慢勇敢、坚强起来。

其实,许多小朋友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害怕失败。但越是害怕失败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会越害怕,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感就更加严重。对此,家长还要经常有目的地给孩子讲一些不怕失败、战胜困难的小故事。平时,有意交给孩子一些有点难度的任务去完成,当孩子想打退堂鼓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随着这类锻炼机会和完成任务数量的增多,他的勇气自然就会积累起来,也就不会再那么胆小了。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只老鼠和其他的老鼠一样很怕猫。有一个巫师为它难过,愿意提供帮助,解除他的恐惧。在这只老鼠的要求下,巫师将它变成了一只狗。可是这只狗又怕老虎,于是巫师就再将它变成一只老虎。当巫师发现这只老虎又怕猎人的时候,他就厌恶地叫了起来:“你真是毫无希望了!你所需要的是改变你的心!需要一颗新的心,这一点我可帮不了你!”

恐惧是人的一种消极心理,它到处压迫着你,使你不敢勇往直前。害怕,是幼儿拥有理性、潜力和自我保护、自我调适能力的证明。在看魔幻影片时,许多人都对影片中“魔幻世界”里的各种奇怪事物产生恐惧,这种害怕会让人在看完影片后仍心有余悸。而早已为我们熟悉的世界对幼儿来说也是“魔幻”的,世界上的一切对幼儿来说都是那么的新奇新鲜,从而让孩子产生种种恐惧,但是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很快地摆脱恐惧并长大成人。胆小、害怕对孩子有保护作用,它仅仅说明幼儿对新事物的体验比较敏感,观察得比较仔细,这些虽然妨碍了他接纳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但是胆小和害怕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安全、更慎重和更有益的方式协调他与外界的关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能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积极进行引导、教育,这类孩子同样能够变得勇敢、快乐。

妈妈的困惑

小琪长得就像个玻璃娃娃,让人忍不住怜惜她,可她的性格也像玻璃一样易碎,一件小事也能让她难过很久。小琪只喜欢自己在家看电视、抱娃娃、自言自语,她已习惯了这种生活,妈妈有时想带她出去散散心,也会被她哭着拒绝。邻居经常问妈妈,“怎么不见你的漂亮女儿出来玩呀?”“她呀,就不爱出门,一出门就闹着要回家,我也劝不动她。”眼看着小琪就要上幼儿园了,她这个样子能上幼儿园吗?妈妈真的很担心……

像小琪这类社交胆小型的孩子,家长应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社会交往技能,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量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充分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家长要引导孩子与同伴交往,但在带孩子外出或去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设法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最好不要指责孩子在公共场所或陌生人面前表现的不当行为,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向客人解释孩子的退缩行为,如“我的孩子胆小,不愿见生人”,“这个孩子在家里还行,一出门就变得胆小了,真没办法”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即使这些言语是带有善意的,也会导致孩子的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会强化孩子的胆小退缩行为,使孩子产生自卑感。

01 墙角有鬼吗?

行为示例 晓芸长得白白胖胖,挺逗人喜爱。一天晚上,晓芸和妈妈一起看完一部讲鬼的恐怖片后,非常兴奋,临睡前还模仿电视里的动作手舞足蹈一番。可刚刚睡着才半个小时左右,晓芸突然惊叫一声,欠身坐起,双目凝视前方,表情惊恐,大声喊叫:“墙角里有鬼!墙角里有鬼!”妈妈赶紧抱住晓芸,并轻轻拍打着她说:“别怕,别怕,妈妈在。”但晓芸毫无反应,依旧又喊又叫,又惊又抖。几分钟后晓芸才停止喊叫,继续睡觉。第二天早上,妈妈问晓芸:“昨晚你梦见什么了?干嘛大呼小叫的?”晓芸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以后,每隔十天半个月,晓芸就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宝宝的想法 我也不知道我昨晚发生了什么。

你的误区 孩子在晚上睡梦中惊恐喊叫的现象就是“夜惊”,临床上又称为“睡惊症”。夜惊发生在儿童中发生的比率约为3%,男孩略多于女孩,可发生在儿童的任何时期,但以5~7岁最为多见。

一般来说,夜惊大多发生在入睡后半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2个小时,约1/3的孩子发生在入睡后的15~30分钟左右。夜惊发作时若叫孩子,一般很难叫醒,孩子通常紧张地抓住任何人,似乎继续在遭受某种强烈的痛苦,而对别人的安抚、拥抱及焦虑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需持续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自行入睡。部分孩子在发作时可伴夜游,即患儿起床走动,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动作,如打开门或柜子等,醒后完全不能回忆。夜惊可一夜发作数次,也可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

儿童夜惊的发病原因主要为焦虑、受惊等心理因素。例如家庭成员的重病或死亡,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所导致的焦虑与恐怖不安等。此外,在睡前听恐怖紧张的故事和看恐怖紧张的影视等,都可导致夜惊的发作。

解决办法 经常发生夜惊的患儿,往往反映孩子存在持续较久的焦虑状态。因此,需进一步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家长对儿童夜惊发作不要过于紧张,但要注意防止夜惊伴夜游发作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儿童夜惊一般不需药物治疗,但反复发作次数较多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剂,以控制夜惊发作。

预防夜惊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避免听紧张恐怖的故事和看紧张恐怖的影视。因为小孩子一般来说都怕鬼,虽然大人一再告诉他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然而鬼的故事那么多,再加上影视片里的渲染,孩子难免要被吓着了。所以,平时父母应注意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不宜看的鬼怪电影或恐怖影片。同时,父母还应该注意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和勇敢的精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的夜惊状况便能自愈。

02 可怕的黑夜

行为示例 小成最近不知什么原因常常晚上睡不好觉,开始躺在床上能睡着,但是,睡着后很容易被惊醒,惊醒后他就睁着眼睛,觉得黑暗中的椅子、桌子和家具都变成了各种各样的魔怪,他很恐惧。为了给自己增加安全感,小成只好用被子把头紧紧地蒙着。可是,即使是这样,他仍然久久难以入睡。

宝宝的想法 我是真的很害怕,可是爸爸妈妈都不明白我的想法。

你的误区 其实,小成所面临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孩子,尤其是小女孩,胆子较小,常常有恐惧、怕黑的心情。

解决办法 做父母的,首先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和情感支持,你可以平静地告诉孩子:“你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你的床边,但是我们就在家里,你如果有事,我们随时都会过去帮助你的。”

白天的时候,父母可以陪着孩子坐在他的房间里,让他仔细看看房间里他所熟悉的家具物件,并温和地告诉孩子:“这些东西是不会因为天黑了就发生改变的。”父母给孩子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是最好的心药,对稳定孩子的情绪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轻松的氛围中耐心地跟孩子仔细谈论这件事,详细询问孩子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具体场景。针对原因,具体解决。仔细询问发生这种情况之前的生活事件,是否接触过恐怖的故事、电视、游戏、图书或其他东西,是否被某人某事所惊吓,如果孩子不习惯黑暗,可以为孩子增加夜灯。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在黑暗中做游戏,让他能够逐渐适应黑暗,并适应物体在黑暗中的影像。爸爸妈妈可以轻松地说:“来吧,今天我们家停电,我们关了灯一起来玩藏猫猫。”你也可以让孩子在黑暗中寻找某件家具或某个物品,增加孩子触摸、感受黑暗中物体的机会,熟悉黑暗中的物体,与黑暗中的物体建立亲和性。

父母不要误导孩子,使孩子形成“黑暗就是可怕的”错误想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或其他人不要在各种场合下尤其是晚上,为了某种目的用恐怖的东西来吓唬孩子,或者以此作为让孩子听话的手段。

晚上孩子上床后,父母可以让孩子躺下来,握住孩子的手,轻轻地说:“宝宝,你安心地睡吧,我们就在你的周围,不会发生什么事的,我们会保护你的。”然后,你可以给孩子唱一首温柔好听的歌,孩子有了安全感,他一定能够进入甜蜜的梦乡。

03 爱咬指甲的宝宝

行为示例 邻居家的男孩小胖,已经6岁了,长得结实、活泼可爱,可他就是有个坏习惯——爱咬指甲。安静的时候咬,父母批评他的时候咬得更厉害。10个指头被他咬得坑坑洼洼,气得他母亲一天到晚扯着嗓子叫嚷:“又在咬了!又在咬了!”

宝宝的想法 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嘛……

你的误区 其实,小孩子生下来就有吸吮和咬东西的本能。如果你把婴儿的手指或脚趾放入他自己的嘴里,他马上就会津津有味地吸吮起来。由于吸吮和咬手指会给孩子带来舒适感与安全感,因此大约有90%的正常孩子都有这种行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行为也会随之消失。但是为什么会有一部分孩子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改掉这种习惯,也有一部分孩子本来已经改掉了这种习惯,后来却又出现了呢?可能是由以下两种情况造成的。

第一种外界压力。从小被父母宠坏的孩子,突然要进幼儿园或被送去全托;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孩子无人关心,整天提心吊胆;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常使孩子的行为受挫……在这种种外界压力下,比较脆弱的孩子就会通过咬自己的手指来安慰自己,从而减轻自己紧张的心情,这就是有些孩子在情绪紧张、心情不佳或思考问题时越咬越厉害、越咬越起劲的原因。

第二种情况是模仿。小孩子有好奇心,喜欢模仿,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咬指甲,也学样,渐渐养成习惯。

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克服咬指甲的坏习惯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消除孩子的紧张因素是克服咬指甲行为的关键所在。

解决办法

1.父母要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如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难以胜任,父母管教过严,压力太大等等。因此,父母要想办法消除或减轻这些因素对孩子的影响。父母还要注意对孩子进行耐心教育,打骂或者责备只能使孩子的精神更加紧张,加重咬指甲的行为。

2.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要向孩子说明咬指甲是不卫生的坏习惯。咬指甲不仅不雅观,还会把指甲咬坏、咬出血、疼痛,把指甲缝里的细菌带进肚子里,引起疾病。

3.不能因孩子咬指甲觉得很有趣而鼓励他咬。

4.找到引起孩子紧张的环境并及时消除,使家里始终充满温暖、和谐的气氛,让孩子保持安定的情绪,这是帮助孩子克服咬指甲坏习惯的关键一步。

5.转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量不要让他闲着。

6.不要暗示或强化孩子咬指甲的行为,比如,父母老是盯着孩子嚷嚷:“不要咬指甲!”有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父母时刻都在关注自己,这正符合孩子希望引人注意的特点。而另一部分孩子则因为父母老是盯着自己而格外紧张,而越紧张就越咬得起劲,从而使自己感到安全。

7.对较小的孩子可以在他的手指上涂一些苦的或微辣的东西,使孩子在咬指甲的时候不再感到舒服而改掉坏习惯。

04 我只喜欢自己玩

行为示例 阿雯的儿子在幼儿园读中班,可小家伙在幼儿园里从不主动和小朋友说话,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上课时他不敢举手发言,老师提问他总是唯唯喏喏,课间也是一个人拿着玩具缩在角落里玩。有时候其他小朋友来抢他手里的玩具,他害怕地赶紧把玩具交给小朋友。时间长了,班里的一些小捣蛋总要趁老师不在的时候欺负他,小家伙也不敢声张,尽量躲得远远的。幼儿园里的老师知道了情况后,希望阿雯配合幼儿园一起来纠正他儿子的这些退缩行为。

宝宝的想法 我不敢跟别人玩,我还是喜欢一个人……

你的误区 阿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儿子外向一些。她说由于不和老人住在一起,丈夫又老是出差,她每天接儿子回家后,就让他一个人玩。她也知道孩子不愿和其他小朋友玩,不过她一直认为可能是儿子胆小的原因,所以也没怎么当回事。

解决办法 阿雯儿子的表现属于社交退缩,这类孩子平时表现正常,一旦处于社交场合或集体生活中就出现异常反应。例如怕见生人,回避集体活动,不敢与人说话和交往,胆怯退缩、表情冷漠。造成儿童社交退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属于气质性社交障碍,例如被人呵斥而产生自卑,因寻求自我保护而不愿与人交往;还有的孩子则是由于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封闭性格,特别是孩子幼年时处于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缺乏与小伙伴或他人交往的实践。因此,妈妈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多带他出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带他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拜访他的小伙伴等等,相信会对其性格的改善有帮助。

害羞是必经阶段

小孩子害羞、退缩,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家长不必因为孩子害羞而责怪自己或责怪孩子。其实,害羞是孩子性格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2岁的孩子碰到事情犹豫不决,是因为他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各种新鲜的事物以及对他过多的要求都使他无法适应。比如,他和父母一起去参加聚会,看到热闹的场面他会害怕地拉住父母的手,同时又小心翼翼地想弄清楚这个新鲜的场合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小孩子的这种拉住父母不放的身体语言告诉我们,他需要成人的支持。

不同的孩子,对接触外面的世界都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喜欢用手去触摸新鲜的东西,有的孩子喜欢全身心地投入新奇的场面,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则喜欢用眼睛去探索。用眼睛去探索的孩子,父母常常以为他什么也没做,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他的孩子正用一双眼睛在观察周围和身边的其他人,这也是参与的方法。他先在大脑里跟大家一起玩一会儿,好让自己准备就绪,然后才开始加入游戏。

对父母来说,无论孩子的害羞是天性如此,还是只是阶段性的,都应该帮助他融入社会。首先,不要操之过急,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时,先让他留在你的身边看别的孩子玩一会儿,等他感到有信心了,他就会主动加入到玩的行列中去。另外,不要勉强孩子,要是他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就随他去。发现孩子感到不安时,应该帮助他找出是什么事或人令他有这种感觉。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六七岁以后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害羞了,做父母的应该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性格倾向。

纠正社交退缩的行为倾向

社交退缩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他的生活与学习,还可影响其成年以后的生活。因此,要想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父母可以先从自己做起,把自己当作孩子的朋友,和他一起玩游戏,多与孩子交流,渐渐让孩子觉得你是他游戏中的一员,这样就能更好地将你想教的东西灌输给他。许多父母认为,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很难,不论在游戏中还是生活中,自己总是把自己当成家长。其实,如果做到以下三点,孩子就会把你当成他的游戏伙伴了。慢慢地,孩子身上的那些胆小、害羞、对新事物缺乏兴趣的行为就会逐渐得到改变。

1 忘记自己的长辈身份

在和孩子玩的时候,做父母的要变指导为参与,你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教孩子如何去做。在游戏中,你不再是指挥者,而是合作者。父母应该表现得对游戏兴致勃勃,而不是敷衍了事,并认真与孩子探讨游戏中的规则和细节。当孩子与你在这些问题上认真的时候,他就已经把你当作他的伙伴了。

2 尽量把自己装扮成孩子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你不要高高在上,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压迫感。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和他差不多高矮,因此,在做游戏时,成人应该尽量采用蹲、坐、跪的姿势,尽量与孩子平视,让他可以轻易地拍到你的肩膀,甚至对你进行指导。

3 学会容忍

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你要给孩子实践的机会,孩子也许会在游戏中提出愚蠢的建议,这个时候,你不要用你的生活经验马上进行反驳,应该让孩子尝试一下,然后再提出你的想法,这样孩子既学会知识,又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

05 爱抹眼泪的小公主

行为示例 陶陶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平时又乖又听话,就是性格比较懦弱,碰到一点点小困难或小挫折就爱哭鼻子。比如幼儿园里小朋友不让她参加游戏她要哭;上课举手发言老师没有叫到她也要哭;爸爸妈妈批评她几句,她更是哭个不停。

宝宝的想法 我就是觉得委屈,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害怕……

你的误区 陶陶本来就很懦弱了,父母这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不要制造更多的紧张气氛,要在温和的氛围中认同她,鼓励她参与到社交活动中。

解决办法 对于这类性格比较懦弱的孩子,很有必要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所谓抗挫折能力是指一个人对困难和挫折的抵御能力,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能主动设法将它克服。当孩子尚未坚强到可以独自面对一切挫折的时候,父母可以有针对性地教给他一些处理的方法,让他去实践、尝试,慢慢在亲身经历中获得抵抗挫折的精神鼓舞。

抗挫折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事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抗挫折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幼儿来说,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并不需要特别的方法,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让孩子常常经受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要让他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长大。当然,这个困难和挫折也是有限度的,比如系鞋带对小孩来说可能会比较难,有的孩子系了一两次还系不好就不高兴了,心想反正大人会帮他系的,这时,你就要耐心地教他,1次不行2次,2次不行3次,直到他会系为止。这对大人来说好像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对孩子来说绝对是培养他克服困难的好机会,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又舒心的环境里,就会养成贪图享受、坐享其成的习惯,而且稍不顺心还会发脾气,或者是畏缩逃避。

另外,父母也不要一味地表扬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只喜欢听好话,自以为是,听不得不同的意见。比如陶陶有一次在幼儿园的画画课上,小朋友说她画的小狗一点儿也不像,陶陶竟伤心地放声大哭,最后在老师的哄劝下,她才罢休。由此可见孩子在家庭中不要老是处在中心位置,有时父母不妨让他受点冷落,也可以经常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穿衣、吃饭、收拾玩具、洗涤手帕、袜子、扫地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代劳,而是应该及时给他鼓励,激励孩子自己去克服。这样经过平时一点一滴小事的磨练,孩子才会逐渐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父母还应该培养孩子保持良好的情绪,帮助孩子学会心理调节。比如当孩子受到挫折(摔跤、被小朋友欺负或者是不会用蜡笔画画等等)而产生畏难情绪时,父母应该以乐观的情绪感染他,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并启发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当孩子在游戏时弄破了手指,只要伤不重,父母可以给他包扎一下,然后让他继续游戏;当孩子平时听的赞扬多了,父母可以提醒他还有缺点;当孩子做错事挨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时,父母就应该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批评他的原因,直至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为止。

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对于那些五六岁的孩子,由于性格还没有定型,如果教育、引导得法,性格上的缺点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06 爱让宝宝变勇敢[训练]

训练目标 通过游戏训练,让宝宝学会

基本的社交技巧,塑造社交时的自信。

训练分析 脸是身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它最鲜明地表达了我们的想法。让孩子们确认他们脸的状况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注意他们的表情并练习观察别人。

训练方法 连连看

你能告诉我,是什么使脸那么可爱吗?你能给我举个例子说明一张脸可爱的原因吗?

一张可爱的脸和美丽的脸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拥有一张可爱的脸比拥有一张美丽的脸更重要?如果大家把脸遮起来只露出眼睛会怎样呢?

我们用脸来告诉别人我们是谁,我们用脸不仅表达我们的感情,还有我们是否醒着或是累了。但每张脸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我们的指纹。这里有几面小镜子,请看一下,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脸。注意一下额头、眼眶、摆动的眉毛、鼻子的形状、嘴唇和下巴的形状。

现在,请你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或者,你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你熟悉的人的面部表情,然后向大家描述你想到的那个人的样子,请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我们猜猜他是谁。

讨论:

1.脸上哪个部位最容易描述?

2.你觉得自己脸上哪个部位最可爱?

3.谁的描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你能轻易猜出大家描述的都是谁吗?

5.你能被轻易猜出吗?

6.你脸上的各个部位都像谁?

7.你现在敢直视别人的脸吗?你

还会觉得害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