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方法胜过好老师
15111000000026

第26章 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很多人对于“劳逸结合”这个词都不陌生,所谓劳逸结合,指的是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学会适当休息,使学习和休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张弛有度的学习方法,一般情况下会被用来规劝那些对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学习认真专注、达到忘我境界的人。劳逸结合的好处很多,不仅能够使人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学习节奏,更是预防、消除疲劳,防止亚健康状态出现的有力保障,并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增强效果。

很多人对于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没有较好的重视,从而导致了负面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来言,只劳不逸,会造成学习或工作的效率降低,并伤害到身体的某些功能,而只逸不劳,则会逐步引起身心懒惰,时间久了同样会生病。

对于孩子来说,劳逸结合的方法同样意义重大,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只有在学习上做到劳逸结合,才能满足孩子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更好的为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而往往很多家长没有这样的意识,以为只要让孩子延长学习时间,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殊不知这样非但不会让孩子学到更多,反而降低了他的效率。

劳逸结合有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大脑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而合理的安排学习、活动、休息的时间,能够调节大脑各个区域和谐有效的活动,使大脑各部位都能得到相应的休息和运动,不至于有的闲着而有的却过度劳累。作为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劳逸结合的作用,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过度紧张的状态时,要及时引导孩子进行一些其他活动,用以转移情绪指向,环节紧张情绪,并逐渐恢复良好愉悦的心境,从而有助于更好的学习。

除此外,劳逸结合对增强孩子的大脑记忆力,以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有着一定帮助,因为学习的时间一旦过长,就会抑制记忆,造成遗忘,而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的休息,则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记忆活动,而且不易对所学内容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想要让孩子学得更快更好,家长一定要鼓励并培养他养成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

听名人讲学习方法

著名的早教专家卡尔·威特通过对自己的儿子成功教育的事例,总结出这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付出和收获之间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想要有好的收获,除了付出必要劳动,还需要有好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当,再多的劳动也难得有好的收成。”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的这一论断尤为有效,很多家长不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为了让孩子更胜一筹,以爱的名义一味施加压力,什么都让他去学,却不给他留出玩的时间,不但导致孩子丧失了快乐的能力,而且什么都学不好。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卡尔·威特还指出:“孩子该学习的时候就要督促他认真学,该玩的时候就让他愉快地玩、称心地玩。”

其实提到劳逸结合学习方法的不仅卡尔·威特,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在学习的时候,也都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曾经提到:“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列宁也曾说过:“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曾有教育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实验,将一个班级的孩子分成两组,第一组孩子每学习20分钟休息5分钟,第二组的孩子则连续不断的学习,两小时后,第一组孩子情绪稍有波动,第二组则情绪波动严重,大多出现困倦和疲劳的现象,而且通过测验发现,第一组的孩子所用的时间明显比第二组时间短,而且正确率较高。这个实验充分的说明了适当的休息能够提高孩子的专注性和学习效率。

由此可见,在学习当中,合理的休息非常重要,只要休息的好,孩子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从而提高效率,将学习当做快乐的事情。而长期得不到足够休息和娱乐的孩子,往往会由于学习压力或学习时间过久而造成恶性循环,不仅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可谓得不偿失。

专家建议 合理安排学习和作息时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发现一个现象,孩子在学习上一段时间之后,往往会出现情绪焦虑,或容易走神的现象,此时再去学什么内容,效率就不如开始的时候了,有些家长也想让孩子劳逸结合,但却不知如何合理的为孩子安排休息和学习的时间,究竟如何做才是正确而有效的呢?

刚上高三的晓霞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由于咋一进入紧张的学习阶段,而且想要考上重点大学的求胜心切,她从假期开始就投入了紧张的复习,一个假期过去,她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规律被打乱,每天晚上熬夜学习到两点多,结果白天有时上午11点才能起床。一开学,他依然每天学到很晚,但由于白天不能晚起,结果上课的精力很难集中,而且感觉身体非常疲倦,常常在上课的时候想躺下睡觉,不仅学习效率降低了很多,而且身体状态也大不如前。

晓霞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找到晓霞谈心,她不仅告诉了孩子劳逸结合的好处,而且帮助孩子改变了学习和作息的时间,指导她一切以课堂学习为主,每天晚上9点半准时让孩子洗刷,准备睡觉,开始的时候晓霞晚上很难入睡,妈妈就让她看一些历史或语文课本,作为文科生,书本知识十分重要,而且文史类的课本上除了学科知识,还有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她既能熟悉课本,还能在平稳的过程中逐渐入睡。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晓霞每晚9点半及时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还能在床上温习一会英语单词,更重要的是白天在校的时间她感觉更加有精神了,而且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也有了明显提高。通过这样劳逸结合的学习,晓霞在高三的一个学年中,学习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晓霞妈妈为晓霞制定的学习和作息时间,对很多家长来说很有借鉴价值,但有时劳逸结合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假如孩子学习兴趣浓厚,动力很足,而且精力旺盛,可以适当将时间安排的紧凑一些,让孩子在学习和休息有机结合的同时,学到更多知识,但假如孩子原本就不太爱学习,或者身体状况不够好,那么适当为他延长休息时间,或者安排一些户外活动,以及他喜欢的运动,也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在学习中,引导孩子做到劳逸结合,让他意识到学习和休息均衡安排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

学习计划的安排要张弛有度

学习计划是学习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有些孩子没有安排学习计划的习惯,在学习时摸不到头脑,常常由于晚上很难完成作业而做不到劳逸结合,甚至对所学内容产生厌烦心理,这时,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安排一个正确有效的学习计划,为他更好的学习作出规划。

方希的妈妈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为孩子制订了她认为十分有效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6点起床,中午放学回家后,做1小时功课,然后去上学,下午回来后先补习1个小时数学,再去看妈妈帮他录制的动画片,然后吃晚饭,吃过饭后去公园散步,回来后完成作业和功课,最后上床睡觉。

妈妈满以为有了这样的时间表,方希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提升,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孩子的功课完成的越来越慢,有时还会在做作业的时候打瞌睡,有时还出现走神和烦躁的现象,而且每天晚上坚持的散步似乎对方希来说并不是放松,而成了让他劳累过度的负面活动,从外面散步回来的方希很难再集中精力学习了。

及时发现这些状况的妈妈,在周末的时候找来方希,和他详细探讨了作息时间表的计划,在和孩子共同研究下,他们修改并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午饭后方希有了半小时的污水时间,下午则是看完儿童节目才开始做功课,晚上的散步也视孩子的需要而增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妈妈惊喜的发现,方希的学习逐渐有了规律,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在家长制定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的时候,不仅要随时观察孩子的反应,尽量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且一定要将每天具体的作息时间和较长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分清楚,注意长短计划相结合。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张弛有度、适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养成劳逸结合、有规律、有计划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为孩子留出活动时间,促进全面发展

很多家长都认为学习是孩子的天职,实际上活动对于孩子的发展,以及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它不仅是劳逸结合中“逸”的最好方式,而且还是提高孩子智力发育和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最佳助手。

在培养孩子劳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家长可以适当安排多种课余活动,比如郊游、看电影、参观博物馆等,培养孩子多种业余爱好,如集邮、棋类、跆拳道、摄影等,以丰富孩子生活,让其在学习之余了解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刘振从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骑着小自行车到处乱逛,五年级的时候,爸爸为他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还为他报名参加了自行车俱乐部,每周日都带他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一次,俱乐部组织众多小选手们到山上进行越野比赛,由于刚刚修了直到山腰的新水泥路,几乎还没有汽车经过,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爸爸同意刘振去参加,并鼓励他要勇敢的坚持下来。

刘振骑着自行车来到山下,当他发现山路的起伏较大,而且有很多坡度和弯道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一个劲儿踩着向前,直到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感觉很好,而且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次的业余活动,让刘振整整一周的学习都保持了良好的身体和情绪状态,此后爸爸每周都会带着他到户外进行自行车活动,这也让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给孩子安排活动时间,或者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些他愿意去做的家务,不但能够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而且对于他的学习和智力发展也会有很好的作用。

学习小技巧

我们都知道,劳逸结合是缓解学习疲劳,适当放松思维,以助更好学习的好方法之一,有些同学以为“逸”就是不加选择,放松的玩,于是抱着网络游戏或科幻小说不松手,以至于当学习的时候也很难把注意力转移过来,专注的学习,进而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实际上,“逸”并不仅仅是指玩,它更多的应该是休息,而只有科学的休息,才能更好的为学习服务。

我们的脑包括大脑和小脑两个部分,一般情况下,大脑负责记忆和思考,而小脑则是负责运动的,孩子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会运用大脑功能,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大脑会感到疲惫,此时如果再进行智力方面的活动就会加重大脑负担,从而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就像是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动用大脑进行智力方面的电子游戏,非但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反而会更加疲惫。

假如能够及时的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或者到户外行走,就能让大脑得到适当休息,重新回到精力充沛的状态。不仅如此,户外的体育运动还能增加我们血液中氧气的含量,让大脑获得更多新鲜氧气,同时也给予了大脑补充养分的时间。

因此,劳逸结合并不意味着只要休息就可以,在休息的时候让脑体的有机结合,从而得到更加全面的休息,会使我们的学习效率更高,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