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培养的
15114100000056

第56章 以肯定和赏识替代否定和贬低

陶行知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本班的男生,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站在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陶行知走过来,一见面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由于你按时来到这儿,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之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由于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住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加地惊愕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不知道校长在想什么。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剩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果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多么高明的校长!他用以奖代罚的方法触动了孩子的心灵。“亲其师,善其道。”当一个孩子被宽阔的胸怀所包容时,他内心产生的是深深的感激与强烈的震撼,那将会使他终身难忘。在这种情况下,不必“批评”、不必“指责”,孩子自己就已心悦诚服地知错了。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家庭语言是一种最有影响力与渗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笔下的父母与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今年轻的父母使用最多的不良语言有三种,我们将这些语言称为“家庭红灯”。

首先,否定词。孩子们在家每天所听到的、父母常讲的词语中,由“不”组成的否定词为最多:“不许”、“不能”、“不要”、“不可以”、“不乖”、“不聪明”、“不行”……有一个孩子在一篇名叫《不许妈妈》的作文中,写了妈妈讲的许多“不许”的语言:“不许淘气”、“不许玩沙子”、“不许晚回来”、“不许去同学家玩”、“不许看电视”、“不许乱花钱”……

这种家庭的孩子教育是由一连串的“不许”组成的,父母像警察似的,他们的任务是不断向孩子亮起红灯。但是,准许干什么,父母又没说。于是孩子只有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受指责。

其次,限制词“应该”、“必须”是父母经常用的词语。这是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父母强调的仅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父母的设计修剪孩子。其结果,孩子往往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再次,挑剔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挑剔词比激励词的用量多好几倍。很多父母几乎是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及时拉出来进行施教,以为只有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才能使孩子获得帮助与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中国父母对孩子使用各种挑剔的语言时毫不犹豫,决不心软。其中最常用的有“太笨”、“不成”、“太差劲”等等。这些消极的词语,完全是一种“负信息”,强化了孩子的弱点,最终是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它的枝干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父母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元素,爱的语言多了,定会结出“爱”的果子;恶的语言多了,会结出“恶”的果子。肯定的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