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引导青春期男孩全书:10~18岁男孩的父母必读
15115300000054

第54章 “不!我不敢”——怎样才能让怯懦的男孩勇敢起来

男孩的困惑

昨天体育课上,老师让大家跳鞍马,可是看起来并没有多高的鞍马,却让我感到很害怕。所以我跳了几次都没有跳过去,这时我就听到几个同学偷偷说我是“胆小鬼”。我也不想做胆小鬼,我也想变成勇敢的人,可是我就是害怕啊,怎么办呢?

一位哈佛的心理学教授曾说过:“勇敢的精神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哪怕是人类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需要勇气作为先导。”做人不能墨守成规,贪图安逸和享乐,应当勇字当头,敢于前进。对于一个男子汉而言,勇气更是必不可少的素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致使很多男孩胆子非常小。

斌斌今年12岁,不但懂礼貌还特别乖巧,邻居都很喜欢他。斌斌唯一的缺点就是胆小,这么大了还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到黑暗的屋子里取东西,就连体育课上的器材他都不敢玩,因此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一次,舅舅带斌斌去游乐园,临走时妈妈再三叮嘱舅舅:“你外甥胆子小,别让他玩快跑、跳远、爬高的游戏。”

到了游乐场,斌斌看着各种电动玩具很兴奋,当舅舅问他想玩什么的时候,斌斌左看看、右瞧瞧,最后扫兴地说:“我怕,我哪个也不敢玩。”舅舅说:“没关系,会有适合你玩的游戏的。”于是,舅舅领斌斌玩旋转木马。坐在木马上的斌斌一直忐忑不安,最后竟然吓出一身汗,这让舅舅十分无奈,只好领着他回家了。

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青春期男孩自身是可以轻松应对的,只是旁边的父母总是提心吊胆地告诫他这样做危险,那件事要小心,结果孩子信心不足,变得胆怯起来。对于男孩来说,存在胆怯懦弱的心理是很正常的,父母要学会激发和引导孩子内心的勇敢,不能让他养成逃避问题的习惯。

勇气是令青春期男孩具有男子气概的主要来源,家庭教育是影响男孩勇气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父母要掌握恰当的方法让男孩的胆子大起来,成长为真正充满勇气和力量的男子汉。

方法一:不要把青春期男孩当成弱者

一天,妈妈带着10岁的儿子小杰去医院打疫苗。挂号的时候小杰有点害怕,一旁的妈妈安慰他说:“别怕,妈妈会一直在你身边。”进了诊疗室,小杰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哭哭啼啼让妈妈领他走,说什么也不让护士给他打针。这时,一位老护士走过来对妈妈说:“请你出去,离开你的孩子!”妈妈不情愿地走出了诊疗室,并焦急地等待着。不一会儿,小杰平静地走出来。妈妈搂过小杰问:“宝贝,疼不疼?”小杰说:“有点疼,但是我没哭!”

后来,老护士解答了妈妈的疑问:“父母守在孩子身边会让他产生依赖,就会任性、撒娇。我让你离开是要促使孩子自己直面痛苦。当孩子发现没有了依靠,就会靠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战胜疼痛和心中的胆怯。”

其实,大多数青春期男孩都不是像父母想象中的那样胆怯和懦弱。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如果把孩子的生命比喻成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一块不可缺少的砥石,为了使孩子生命这把‘刀’更锋利,必须先摆脱父母过分保护的教育方式。”

生活中,父母不要把自己的儿子当成弱者,要给他磨炼的机会,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形成“我能行”的心态,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考验。

方法二:告诉男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下面一段是心理专家和一个15岁男孩之间的对话:

心理专家:“你平常在家洗袜子吗?”

男孩:“不洗,平时都是妈妈给我洗。”

心理专家:“如果妈妈不在家呢?”

男孩:“还有爸爸呢!”

心理专家:“如果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时间给你洗呢?”

男孩:“那就放着,等他们有时间再洗好了。”

心理专家:“等你以后长大了,谁来给你洗呢?”

男孩:“长大了,我可以请保姆啊!”

试想,这样一个连生活都需要别人照顾的男孩,还怎么能奢求他有勇敢之心呢。父母代替和包办孩子的事情越多,孩子的胆子就会越小。要想让男孩有坚强的意志和勇敢的个性,首先要让他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所以,父母要想让你的孩子变成强者,就要学着放手,让男孩慢慢学会独自处理各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