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12

第12章 孩子希望能与爸爸平等地沟通

爸爸常常可以感到,自己对孩子总是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们,但孩子却不接受,有时还会对爸爸表示反感。其实,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爸爸只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塑造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会令孩子从心里对爸爸产生抵触情绪,自然教育方法也难以有效。

其实,现在的孩子受社会、家庭、影视传媒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其性格塑造也出现了很多变数。但不论如何,孩子还是希望爸爸能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希望能与爸爸站在平等的角度沟通交流,希望能与爸爸成为朋友。这就给爸爸提出了新的要求:爸爸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古以来君臣父子的观念,将孩子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

李莉的成绩最近有所下滑,爸爸看了很焦急,就几次三番地数落李莉,不应该花太多时间上网,应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不应该老和同学出去玩,那几个同学的成绩都很差;不应该看电视,……每次李莉听到爸爸的“教训”都很烦,有时甚至不等爸爸说完,就摔门出去。

最近爸爸看了一本书,里面介绍了爸爸应该如何了解孩子,爸爸也反思了。于是,爸爸有意识增加与女儿的接触时间,周末还主动带她出去玩。李莉渐渐觉得,爸爸也不是那么不讲理,所以也愿意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爸爸听了,而且爸爸的建议李莉也能听下去了。

爸爸与孩子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如果爸爸意识不到这点,只停留在“生养关系”的层面上,就会忽略孩子精神层面上的要求和变化,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对等的人,只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物,所以也不能与孩子平等地沟通。而孩子需要的,恰恰是父母的平等对待。

因此,爸爸要跨越与孩子之间的“鸿沟”,就必须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看待,放弃爸爸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和权威意识,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真正需要,用心体会孩子眼中的一切。唯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和引导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爸爸别只顾自己“畅所欲言”

爸爸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与家长交流的愿望,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所以,每当孩子跟爸爸说话时,爸爸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爸爸很在意自己,孩子也感到被尊重和被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启示二:主动与孩子做朋友

要想让孩子把爸爸当朋友,爸爸自己必就须先来做孩子的朋友。当孩子向你倾诉时,即使孩子的一些想法很幼稚,也不要自作聪明地胡乱评论,或以长辈的口吻予以教训或嘲笑,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爸爸要学会放平姿态,尝试认同孩子的观点,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和体谅,甚至和孩子一起快乐、一起忧愁,帮助孩子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孩子生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很多难题。这样,孩子就会对爸爸无话不谈,把爸爸当作最知心的朋友。然后爸爸再以朋友的身份为孩子提建议,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启示三: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把握好孩子的言行

有些孩子犯了错误时,可能会很侥幸地想:老爸和我关系那么“铁”,肯定会原谅我的,我跟他做点“工作”、“撒撒娇”,爸爸就不会跟我计较了。

此时爸爸要记得,在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对孩子的言行也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孩子的某些行为不恰当,可以用眼神、脸部的细微表情或轻微的举手投足提示孩子,表达出“这种做法我肯定不赞成”的意思。该严肃指出的错误,也要毫不留情地说清楚理由,一定让孩子被罚得心服口服。这样,孩子既感到和爸爸的地位是平等的,爸爸也不会失去家长往日的威严。

爸爸手记

爸爸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首先应找准自己的位置。要蹲下身与孩子平等交流,这不仅是位置和角度与孩子一致,更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放低”。与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他们更好地沟通,孩子也才更愿意听从大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