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23

第23章 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讨论问题

很多时候,爸爸们总是喜欢想当然地把我们的自己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忽略了他们真正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发言权。然而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他们希望爸爸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爸爸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人。

爸爸应该明白,与孩子交流并不等于对孩子训话。如果想顺利地得知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就必须放下父亲的架子,抱着一种平等的姿态,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进行交谈、讨论问题。

在国外(如美国),爸爸们都非常注重平等地对待孩子。比如在进入孩子的房间前,通常都要敲门。而在中国,爸爸往往会毫无顾忌地闯进孩子的世界。当然,强调爸爸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不给孩子帮助、批评和建议,关键是应以比较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发言和解释的权利。当孩子觉得爸爸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权威来教训他时,爸爸的意见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张野一直觉得自己在家里比较压抑,因为爸爸每次“关心”他时,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张野的行为稍有不符合爸爸要求的,爸爸就会对张野一通批评教育。有时张野很想和爸爸坐下来以朋友的身份和姿态好好聊聊天,谈谈学习,但每次看到爸爸的表情和姿态,他就灰心了。久而久之,张野也不愿意和爸爸交流,爸爸问他话时,他也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而爸爸见张野对自己“不友好”,就会批评张野“不懂事”、“不听话”,结果彼此弄得很僵。

很多爸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问孩子学校生活怎么样时,孩子大多会回答“就那样”、“老样子”;当问孩子学习如何时,孩子也会说“还行”、“马马虎虎”。于是,爸爸很不满孩子的行为,就会给孩子讲道理,批评孩子这样不对,等等。结果孩子与爸爸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其实,爸爸要想改变孩子所谓“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反心理和现象,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应用平等、真诚与朋友般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沟通、探讨问题。这样孩子才愿意向爸爸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他们都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爸爸们担当起朋友的角色,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当孩子玩耍时,爸爸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当孩子进步时,爸爸要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时,爸爸要认真聆听他们的烦恼。当然,爸爸有的烦恼也可拿出来与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为你排忧解难。

启示二:成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伴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时,爸爸不要马上帮孩子把问题或困难处理好,而是先与孩子进行讨论,研究可能出现的结果。比如和孩子讨论:“那样做的话会是什么结果?”“你会有什么感觉?”“别人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等等。这些话可以让孩子感到,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时,他有了同伴。

启示三:赏识孩子的建议和意见

爸爸与孩子相处时,会经常碰到孩子就某些问题发表的看法。孩子的这些看法也许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爸爸不要因此就驳斥孩子,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他在思考和探索。如果爸爸能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并适当给予赞许和引导,不经能强化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也会在爸爸的赏识中获得被尊重感。

爸爸手记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爸爸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沟通、探讨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爸爸的权威是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时时处处都在孩子面前表现。只有爸爸放低姿态,才能让真正理解孩子,并得到孩子的理解,从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