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57

第57章 爸爸要多传授孩子一些社交经验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同龄人交往的心理也逐渐强烈。孩子也只有与玩伴在一起,才能满足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而且,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也能为将来孩子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如果孩子不能很融洽地与伙伴交往,不仅不能满足孩子正常的交往需要,还会影响以后交往能力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家哈塔布曾说:“预测一个孩子成年后的生存能力,不是看他现在的学习成绩,也不是看他乖不乖,能不能遵守课堂纪律,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孩子能不能跟其他孩子合得来。”可见,社交能力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并非把他推给“社会”就行了。孩子的社会交往活动从他出生第一天就开始了,他的第一任社交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孩子以后与别人的交往模式,都首先在父母这里得到练习。所以,爸爸如何与孩子交往,孩子就如何与别人交往;爸爸如何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冲突,孩子就怎样处理他与别人之间的冲突。从这个角度看,爸爸是孩子社交能力的“训练师”,因此也有必要多传授给孩子一些社交经验。

周末,6岁的囡囡穿好衣服,准备和爸爸去动物园看狮子。这时,邻居家的晓琪却一脚踏进了囡囡家,摆弄起了囡囡的玩具。囡囡迫不及待地推晓琪出门,说:“你回去吧,我要和爸爸出门了。”惹得晓琪两眼泪汪汪的出去了。

路上,爸爸觉得囡囡今天的表现不太好,就问囡囡:“囡囡,如果你去晓琪家,并和她一起做游戏,这时晓琪突然把你推出门,你会高兴吗?”

“不高兴。”晓琪嘟囔着。

“如果她对你说想早点去,能早点回来,等她回来再陪你一起玩,你会怎么说?”

“我会说,好吧,那你一定要早点回来。”

“嗯,非常正确。那你刚才那样对晓琪说话对吗?”

“不对,我要跟她说让她下午来找我玩就好了。”

有时孩子不能与伙伴友好相处,其原因大多在于家长,比如从小对孩子过于娇惯,让孩子变得唯我独尊,没有一点与人交往的经验;还有些爸爸怕孩子与别人玩受伤害,不让孩子单独出去玩;等等。这样,当孩子与别人接触时也就缺乏经验,与同龄人一起玩时也容易出现矛盾,结果孩子渐渐变得退缩,不愿与人交往。这些行为都会阻碍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以后在社会上与人的正常交往。

所以,爸爸对孩子不要过分溺爱,并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传授孩子一些社交经验,比如教孩子与人交往要懂礼貌,要学会理解关心他人,等等,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爸爸应从小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让孩子学会使用各种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打电话的用语等,还要教孩子如何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题、如何向他人问路等等,使孩子养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

当孩子在熟人或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时,通常就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而且,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时,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启示二:教育孩子理解、关心他人

理解、关心他人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而爸爸通常容易忽视这一点,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不出事、不惹事就行,管他怎样对别人?结果就造成孩子与人交往出现障碍,出现人际关系冷漠现象。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孩子应具备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爸爸要教育孩子理解、关心别人,从而激发孩子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的愿望。

启示三:修正孩子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与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当行为,比如欺负小朋友、过分吝啬、过分霸道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爸爸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并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爸爸手记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断言:一个人事业之成功,30%取决于才能,70%则取决于其交际能力的大小,即能否与人、与人群进行十分妥善的协调。要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爸爸就应在日常生活中多传授孩子一些社交经验和技巧,鼓励孩子多与他人和平相处,让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接受锻炼,提高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