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61

第61章 引导孩子恰当处理与同伴间的矛盾

矛盾,是因为意见不合而发生吵架、打架。孩子们之间经常会为了一件玩具、一点小事而与同伴发生政治。这是因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这时的孩子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能认同和接纳别人的意见。这样,在孩子互相交往过程中就会产生矛盾,甚至发生争吵和打斗。

其实,孩子之间的争吵和矛盾,是孩子人际关系中产生矛盾的表现。也正是这些矛盾,让孩子学会了观察和分析,也有了学校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能从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都能和睦相处,没有矛盾冲突,那反而缺少了这种锻炼机会。

所以,当孩子与同伴发生矛盾时,爸爸不必过分紧张,不妨引导孩子自己去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锻炼孩子处理人际交往问题的能力。

一天傍晚,爸爸和9岁的刘超到楼下遛弯。刘超自己找了一旁的一个小伙伴玩,很快两个孩子就在旁边的滑梯上玩了起来。

可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吵起来了,甚至撕扯到一起。爸爸赶紧走过去,并要求他们重新订立规则。刘超见爸爸没有偏向自己,就很生气。而爸爸却和蔼地说:“你们是好朋友,有矛盾要慢慢商量,动手打架是不对的。”然后又转向刘超的小伙伴说:“大家事先约定好的,就应该按照规则做游戏,你说对不对?男子汉都应该是说话算数的。”小伙伴也点了点头。

很快,两个孩子又开始讲条件,并愉快地玩在一起了。

孩子之间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并非都是坏事,因为孩子可以通过矛盾冲突明白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从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用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爸爸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之间发生磨擦、冲突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过一段时间又和好如初。因此,当看到孩子与同伴出现矛盾时,尽量不要争当孩子之间矛盾的“裁判者”,而需做“观察者”或“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们一时解决不了,爸爸可适当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学习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或放弃自己意见顺从对方,或学会说服对方,使自己为别人所接受;或教孩子学会“合二为一”,将双方意见有机综合而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接纳孩子之间的社交“冲突”

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爸爸们常感头痛。因为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矛盾是坏事情。一旦起了冲突,就意味着关系破裂,所以爸爸都希望避免冲突、压制冲突。因此,也难以接受孩子之间发生冲突。

其实,孩子在这些所谓的矛盾和冲突中可以学到很多交往知识。在动物界,小狮子们在打打闹闹时,狮子妈妈和爸爸都懒懒地躺在一边,不理不管不干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自己以成年的力量替孩子们解决矛盾,虽然能取得一时的和平与宁静,但却阻挠了孩子生存技巧的开发进程。这个道理用在孩子身上也具有相同的意义。孩子的问题如果事事都要大人帮助解决,孩子不能得到锻炼,也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问题。

所以,爸爸们请以平和的心态接纳孩子社交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让孩子学着自己去处理和解决。

启示二: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同伴矛盾

当孩子的交往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爸爸要大胆放心地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面对问题时,也往往有一套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且孩子自己更可能会以一种友好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这也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所以,爸爸应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与机会,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来解决交往当中的小问题。

启示三:适当的时候再介入孩子的冲突

当然,爸爸对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并非完全不理不睬。如果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为暴力,如打、咬等,明显有人受到伤害时,爸爸就要介入并制止了。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马上呵斥进攻者,而是先制止孩子的“战斗”。可以先将被攻击者的注意力吸引住,然后再将攻击者带到一边,并告诉他:“你这样踢人,东东会疼的。如果你再这样,我们就不要再和东东玩了。”在发出这样的警告后,说话也一定要算数。如果孩子不想马上结束游戏,后面也就不会再出现攻击行为。

爸爸手记

与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些矛盾和冲突事件的背后,往往也潜藏着重要的教育契机,所以爸爸应正确看待,把握教育契机对孩子加以引导,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与同伴之间的矛盾,掌握恰当的人际交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