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62

第62章 让孩子明白“帮人就是帮己”的道理

社会的进步,需要很多人的合作,生活中也需要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只有人与人之间有了相互的帮助,社会才能变得和谐。

然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女任性自私,心中只有我一个,根本不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为此,爸爸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让孩子明白“让人就是帮己”的道理,培养孩子帮助别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许多孩子可能会有这心理:我帮助了别人,我能获得什么?爸爸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获得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被别人信任和尊重是比任何物质的获得更重要的给予。就如同那个比喻: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各自有了两种思想。帮助别人的过程,实际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尤其在学习方面,经常帮助别人,对孩子的不断进步和结交新朋友都是大有裨益的。

常越今年12岁,性格比较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爸爸希望他能帮助别人,与人建立友谊,他的回答是“谁帮助我呀?”或“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帮助别人有什么好处呀?”爸爸很无奈。

一次,常越跟家人出去玩,把家门钥匙丢了,回来后十分懊丧。但他想了想,觉得钥匙应该丢在小区里了,不可能丢在外面。爸爸就叫他到物业处问问,看会不会有人捡到送过去。常越去后,果然发现了自己丢失的钥匙。

在事实面前他似乎有所领悟,“果真有这么多人管闲事”。这时爸爸对他讲,人世间都应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帮人其实就是在帮己。他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听不下去了,而说:“可不是嘛,幸好那位好人做了好事,让我找到了钥匙,否则可麻烦大了!别人的举手之劳,省了我多少事呀!”

爸爸又告诉他,以后他也要多关心与帮助别人呀。此时爸爸的话,在常越听来是句句入耳,频频点头。

给孩子灌输助人就是助几的美德,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或者爸爸做出表率,要帮助孩子理解,关心他人,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会使人变的慷慨;关心别人的痛苦和不幸,设法去帮助别人减轻或消除痛苦和不幸,会使人变得高尚;时常为他人着想,会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涵养。而且,经常帮助别人,还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让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

心中装着别人的人,更能得到别人的欢迎;受人欢迎的人,也容易得到别人的正面评价。别人的评价会影响一个人对自我的期望和要求,从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这无疑是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利用活动帮孩子树立帮人的美德

日常生活中,爸爸可以通过一些社区活动培养孩子帮助别人的行为。比如,周末休息时,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清早起来扫扫楼梯过道,擦擦楼梯扶手;雨后、雪后及时清扫周围的积水积雪;帮助社区做环境清理整治工作;为老年人订书报,跑跑腿,办点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帮助别人、被人任何和赞赏的快乐。同样,孩子也会从中体会很多被帮助的感动。

启示二:对孩子的助人行为给予赞赏

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助人行为,爸爸要及时给予赞赏。比如,当孩子打扫了院子之后,爸爸可以说孩子辛苦了,或院子看上去多么干净啊。这样的评论可以强化孩子的助人行为。

需要爸爸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夸孩子是个多好的孩子,而要让赞赏具体化,“对事不对人”。赞美的话语应该让孩子看到他的成绩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对他品格的扭曲变形。

启示三:鼓励孩子每天做一件好事

爸爸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我能为大家做点什么,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这样既可帮助孩子增强责任感,又能增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范围。教育孩子,不能什么事都先想着自己,应看看别人是否需要帮助,自己能否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孩子每天做一件好事,哪怕是非常小的一件事。

比如,看到地面有纸片,要主动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吃完饭后,主动帮妈妈收拾碗筷等。

爸爸手记

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同时也是一件能提高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事。孩子可通过帮助别人,与别人今天沟通交流,从而增强交往能力。爸爸要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帮助别人其实也是在帮助自己,所以当看到别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发自内心地帮助他。这样,不仅能帮助对方解决困难,自己也会获得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