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
15116700000077

第77章 鼓励孩子业余时间打工赚钱

“要花钱,自己挣”,这是美国家长对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喊得最响的口号,并且也是如此实施的。美国爸爸很早就会让孩子学做家务,还会让孩子逐渐承担起家里的一部分劳动,以此来换取一定的金钱报酬。因此,美国孩子很小就不依赖父母了,到了18岁之后基本就能完全独立。

中国爸爸也希望孩子热爱劳动,能尽早自力更生。但很多爸爸想法虽好,收获却甚为微。究其原因,是怕孩子累着,舍不得让孩子劳动,结果让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

作为爸爸,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爸爸的血汗钱,爸爸有钱不等于自己也有钱。要想自己有钱花,最终还是要自己赚钱。比如,鼓励孩子利用业余或寒暑假期间打些零工,如卖报纸、买卖旧书、收集饮料瓶子等。这样不仅能促使孩子经济独立,还让孩子的心理更早地成熟起来,学会体谅父母赚钱的不易。

爸爸为了帮助孩子建立金钱和理财观念,鼓励10岁的徐媛通过自己劳动赚零花钱。徐媛的劳动就是经常在家做些家务。然而一段时间后,爸爸发现孩子变得斤斤计较了,做什么事都要以钱来衡量。怎么办呢?

后来爸爸就教育徐媛说:“如果你做所有家务都要付钱,那是不是爸爸给你擦了书桌,妈妈为你煮顿饭,你也要付钱给我们呢?”徐媛一算,发现自己干的家务并不多,并不能从中赚取多少报酬。这迫使她去思考其他赚钱的方法。

一次,爸爸无意中提起一些杂志的稿费标准,徐媛听了便模仿朱德庸的漫画形式,以学校与家里发生的有趣事件为素材,创作了几幅四格漫画。然后,以一幅5元的价格卖给家里人。爸爸也完全按照现实社会的样子,让孩子自己学着推销。在向家人推销过程中,孩子遭遇了讨价还价、打折处理、会员价等一些商业运作方法。通过这样的教育,徐媛心里渐渐有了盈亏的权量,懂得了计算得失,也知道了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关系,对“钱”的意识也有了根本性转变。

爸爸要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是家人通过辛苦工作赚来的。任何人想花钱,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赚得,而不是伸手超家人要。如果爸爸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孩子就会将爸爸当成自己的取款机,没钱了就对爸爸说:“没钱就去银行取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缺少赚钱理财的能力,更会缺乏感恩的心态,只知索取不知回报。

自己打工赚钱的经历对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打工过程中,孩子也能学会听从安排,接受指导,而且必须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这些过程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有益。所以作为爸爸,要学得“心狠”一点,让孩子多锻炼着自己想办法赚钱。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赚到钱后,也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就感。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鼓励孩子为家人打工

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爸爸可能不放心孩子到外面打工,那就让孩子在家里为家人打工。

比如,让孩子通过洗菜、洗碗、倒垃圾、拖地等家务,赚得一些零用钱;或者为爸爸妈妈做按摩,然后给予孩子一定的报酬,并告诉孩子:“这是你的劳动所得,有付出才有收获。”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树立劳动意识,明确赚钱的不易。

当然,爸爸在让孩子在家里“打工”时,也要注意掌握尺度,不要让孩子形成做任何家务都需要付出金钱的思想。

启示二:鼓励孩子为亲戚或邻近打工

当孩子稍大一些时,爸爸可以鼓励孩子为亲戚或邻居家打工。比如,帮在农村的亲戚家做些农活,帮做生意的亲戚跑跑腿;或者帮邻居家照顾小孩;等等。

当然,爸爸要提前与亲戚和邻居商量好,让他们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打工机会;也可以互相为对方的孩子创造打工机会。

启示三:让孩子做点“小生意”

平时,爸爸还可以引导孩子收集饮料瓶、易拉罐等,然后卖到废品站赚取零花钱。当然,此时爸爸必须和孩子都必须抛弃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孩子做这些赚钱很丢脸。其实,孩子是靠自己的劳动赚钱,爸爸和孩子都不应该觉得丢脸。

另外,爸爸还可以鼓励孩子制作一些有创意的东西,比如明信片、折纸等,卖给小朋友;还可以让孩子将家里的旧玩具、旧书等卖到二手市场卖掉,或卖给其他小朋友。

爸爸手记

爸爸鼓励孩子利用业余时间自己打工赚钱,可以让孩子尽早接触社会,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并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父母赚钱的艰辛。对于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孩子花费时也会倍觉珍惜,不舍得乱花。这样,既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意识,又能锻炼孩子的生意头脑,还能控制孩子的盲目消费欲望。

教育和养育孩子,是爸爸的天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爸爸的私人财产,可以任意放之、摆之。只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为栋梁之才;反之,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阻碍孩子良性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发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有些爸爸认为理所当然的教养方法,其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航道。所以,作为爸爸,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导师,有必要及时纠正自己教育中出现的错误,远离教育孩子的误区,让孩子在自己正确的教导下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