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钱氏家训
15126700000021

第21章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典训”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辞疑”

(1)积谷:储存粮食。(2)社仓:古代一种民办粮仓,不特指某个粮仓,而是一种储粮制度。一般没有专门的仓库而在祠堂庙宇储藏粮食,粮食的来源是劝捐或募捐,存丰补欠,用于救济。

“训义”

兴办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免费学校,建立存贮粮食用以救济饥荒的民间粮仓。

“钱门名爵”

钱坫(公元1741-1806年),字献之,号十兰,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钱大昕族子。乾隆以副贡生游学京师,为著名学者、翰林院编修朱筠所推重,引为上宾。后又为毕沅延为幕僚,以直隶州判官于陕西,与当时著名学者洪亮吉、孙星衍、方子云等讨论音韵训诂和舆地沿革之学。钱坫年少其叔钱大昕七岁,自幼在钱大昕、钱大昭等人影响下博览经史,研习训诂。论学识广博不及钱大昕,但于音韵、舆地等专题研究成就则超过了钱大昕。

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钱坫代理华州(今陕西华县)知州。时白莲教起义军围攻华州,钱坫亲自登城率众守卫,经过鏖战保全了城池。因功授乾州(今陕西乾县)知州,兼理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北)县事。后因积劳成疾,辞官南归,卒于苏州,享年66岁。

钱坫著《史记补注》一百三十卷,对《史记》所载先秦文字音训及郡县沿革、山川位置,考辨详瞻。又有《诗音表》、《车制考》、《论语后录》、《尔雅释义》、《释地》、《十经文字通正书》、《说字斟诠》、《新斟注地理志》、《汉书十表注》、《圣贤冢墓志》等。

钱坫于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尤工书小篆和铁笔,论者谓其书法不在李阳冰、徐铉以下,足见水平之非同一般。

“钱氏风流”

在明代,钱氏一门出过两位状元,一个叫钱福,另一个叫钱士升。关于钱士升的事迹可见《人物篇》,而下面的这则趣闻要说的是钱福。

钱福(公元1461-1504年),字与谦,上海华亭人。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试礼部廷对皆称第一,授翰林修撰,后辞官离职,于江阴徐氏家教读。因家近放鹤滩,故以“鹤滩”为号,著有《鹤滩集》。

钱福幼以聪颖闻名,八岁能诗文,从杨遂庵学,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中乡试举人,次年礼部末中。三年后再试,礼部廷对皆第一,成为称显当世的状元郎。他曾听说扬州有一歌女,天生丽质,远近闻名,不少富家公子为其所倾倒,终日流连左右。然而此女心气甚高,始终没有从中找到一位如意郎君。钱福自恃状元之才,盘算着自己出马,兴许还会多个探花郎的美誉,于是兴致冲冲赶往扬州,亟望与佳人一识。可到了繁华之地,却不曾想,事情发生了突变。原来那名歌女已然名花有主,嫁给了当地的一名富贾盐商。

此行无功,钱福感到颇不是滋味,但仍觉心有不甘,索性登门拜访,找到盐商府上。盐商见是状元郎钱福,自然顿感意外,连忙备酒款待。席间,钱福又乘着酒兴,恳请盐商让新娶夫人出釆与客人见一见面。盐商哪里晓得钱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毫不见怪地答应下来,并且让夫人当众给大家歌舞了一曲。钱福乍见佳人出场,眼前一亮,待舞曲终了,歌声散去,钱福才醒过味来。他一下子被新娘子的淡雅风韵迷倒了。

告退出府,一路上,钱福越想越遗憾,于是提笔赋诗,当即以“淡”字为题,吟成一首,曰:“淡红衫子淡红裙,淡扫娥眉淡点唇。可惜一身都是淡,如何嫁了卖盐人?”惋惜之意,溢于言表。可不论怎么说,佳人已成他人妇,此生注定无姻缘。钱福虽然没有娶到意中人,他的淡字诗却不胫而走,被传为一时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