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不厌“精”:精明主妇不可不知的营养智慧
15128500000012

第12章 吃水果会带来危险吗

(1)吃水果有时间限制吗

关于水果应当什么时候吃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困惑不已。一位朋友坚持不到饭后两小时不碰水果,而另一个朋友一定要等到开饭前半小时才吃。还有一位朋友诉苦说,她听说饭前和饭后一小时都不宜吃水果,可是她在两餐之间工作很忙没时间吃。想要晚上吃吧,偏偏又有文章说,晚饭后什么都不能吃!

都说中国人总是活得太累,连吃个东西,都要这样瞻前顾后的。不由得想套用那段著名的诗:“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明明爱你/却不能够把你放进嘴里……”。

问问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矩,发现其他地方似乎对吃水果的时间不那么严苛。一位台湾教授说到,台湾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三百多斤水果,而且并不考虑是否餐后两小时才享用。西方人更是把水果看得如同蔬菜一般,无论制作沙拉,还是制作甜点,都是用餐时食用。英国营养专家认为国民吃水果数量不足,鼓动政府出钱给每个孩子每天发放一个免费水果,却完全没有提示吃这只水果的时间。

那么,所谓餐前餐后不能吃水果的理论,道理何在呢?

其实,并没有人说餐前不能吃水果,而是说“空腹不能吃水果”。一个理论是,空腹时胃中酸度较高,再吃富含有机酸的水果,对胃有一定刺激。另一个理论是,水果中含有大量单宁,和胃酸结合,容易产生结石。

看来,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吃酸度高的水果可能有害;单宁过多的水果,空腹吃可能和胃中粘蛋白作用而导致不适。但是,其他水果呢?它们似乎无辜受害了。如今水果味道越来越甜,酸度越来越小,涩味也日益淡薄,这种担心渐渐失去物质基础。何况,饭前并不等于彻底空腹,胃里的食物不一定完全排空。

还有一项理论,说水果糖分比较高,空腹吃容易产酸,并造成呃逆等等。显而易见,这个理论不能成立。因为糖分在胃里根本不会消化,而是在小肠中消化的。如果糖分较高便不能吃,那么饭前连巧克力、饼干和水果糖都不能吃了,因为它们更是高糖分食品。

那么,餐后吃水果为何不好呢?理由是这样的: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进水果,就会被先期到达的食物阻滞在胃内,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在胃内消化,而是在胃内发酵,从而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听起来似乎有理,但它的前提是,吃水果之前已经很饱,而且水果吃的数量比较大,导致长时间滞留胃中,胃酸分泌量又不足以杀死附着在水果上的细菌,从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胃肠不适。

可见,是否餐后2个小时再吃水果,大可以按照个人感觉来决定。如果用餐时食物摄入量已经很大,胃中饱胀,就可以晚些吃水果;如果用餐时食物不多,也不油腻,感觉胃里可以容纳更多的食物,也就无妨当时进食水果了。

总体而言,水果的食用时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

饭前吃水果,只要不是特别酸涩的水果均可。这时吃水果有利于填充胃袋,产生饱感,减少下一餐的食量,对控制体重最为有利。

进餐时吃含有水果的食物,把它当成菜肴的原料,或者作为一道餐后甜点少量食用,都没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水果替代部分蔬菜,由于水果比蔬菜能量高一些,因此需要注意控制一餐当中的总能量。

如果用餐时已经很饱,餐后又马上吃大量水果,一则可能造成过度饱胀,二则可能带来额外的能量。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水果的温度。如果吃了大量油腻食物,再吃大量冷凉的水果,胃里血管受冷收缩,对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影响消化吸收,甚至造成胃部不适。因此,餐后吃水果应以常温为宜。

如果在两餐之间用水果代替饼干、曲奇、蛋糕之类点心和甜饮料,则是非常健康的选择。因为,新鲜水果的健康益处,实在远远高于这些甜食。

所以,在食物总能量不超标的基础上,如果想吃水果,就吃吧。只要胃里感觉舒服,什么时候都可以。

吃水果的时间,与食品安全并无关系;一天半斤水果,也不会妨碍健康。这么美好的食物,看在眼里,闻着香气,愣是不敢吃,岂不比那单相思的人儿还苦。

(2)果蔬应当带皮吃吗

植物中的每一种成分,都会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其中有钾、钙、镁等重要矿物质,有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有类黄酮和花青素等“植物化学物”,它们是膳食中重要的抗氧化因素,还有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它们有降低血糖、血脂和血胆固醇上升的作用;其中的不可溶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预防肠癌发生。

在大多数可去皮的水果当中,皮和皮下部分往往是抗氧化成分含量最高的部分。不论是苹果李子还是葡萄,这个规律是类似的。这是因为,抗氧化成分最丰富的部位,通常都是接触阳光照射的部分;而颜色自然变红,也意味着抗氧化成分的增加——因为无论是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还是花青素,这些天然色素都是膳食中抗氧化物质的主力军。同时,外层部分也通常会含有较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皮里面的膳食纤维,对人体也有很多好处。

如果能够连皮吃苹果,自然是一件比较理想的做法。其实,对于一些表皮柔软的果实如番茄、苹果、梨、桃和杏等来说,连皮吃风味更足,口感也不错。熟透的南瓜皮、芒果皮和柿子皮,以及部分品种的葡萄皮,也不是很难入口。

那么,农药问题怎么办呢?实际上,消费者对农药问题不必过分担忧,理由有三个:首先,我国法规不许可在果蔬等直接入口食品当中使用高毒农药,最近又禁止了一批中高毒农药;其次,目前,我国常用的有机磷农药残留期较短,几日内即可分解,而按相关法规,果蔬采前一周左右不许可使用任何农药。第三,大部分果实类食品是在采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被食用,农药基本上已经分解。例如,目前已经是五月,而苹果是在头年9月采下,一直在冷库中储藏。番茄等果实类蔬菜,也是蔬菜中农药残留量最低的品种之一。因此,因吃清洗后的带皮果蔬引起急慢性农药中毒的风险是非常小的。

有些人还会不放心地问:难道就没有高残留难分解的农药吗?事实上,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禁止的有机氯类农药就属于这一类,其残留可长达数百年,至今仍然会潜伏在农田果园中。只是,这些农药主要是从土壤吸收入植物体内,不是靠去皮方法可以清除的。选购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果蔬,就可以保证各种农药残留都低于国家限制标准了。当然,储藏过程当中,也可能使用化学保鲜剂和涂蜡,但它们的含量有限,其中很多成分并非高毒物质。

然而,如果以此类推,以为任何果蔬都需吃皮,就未免有些极端了。果蔬的皮虽然无毒,但如果其中含有过多过硬的粗纤维,就对胃肠道可能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例如,尖锐粗硬的菠萝皮可能会损伤食道和胃壁。在过去吃糠咽菜的时代当中,膳食纤维足够丰富,抗氧化成分也相当地多,但人们似乎并不是非常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一味地精白细软,会加大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生危险;而一味地粗硬坚韧,也会加大胃癌和食道癌的发病危险。任何一种食物成分,都不是越多越好,膳食纤维也不会违背这个规律。

由于纤维能刺激肠道的蠕动,一些患有胃肠疾病的人,如胃溃疡、胃炎和各种慢性肠炎病人等,吃水果皮的时候都需要格外小心,不要摄入过多纤维,以免引起病情加重。如果感觉到食用果皮之后不舒服,就应马上停止。

正如煮菠菜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样,吃水果也一样可能留有遗憾。如果担心储藏过程中加入的保鲜剂,或者实在不爱吃果皮,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完全可以从其他食品中摄入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比如粗粮、比如豆类、比如蔬菜、比如坚果。把皮削薄一点,增加食物的品种,生活一样可以非常健康,又何必拘泥于果皮而闷闷不乐呢?

(3)用了植物激素的水果有害吗

有很多人认为,现在反季节水果那么多,而且水果变得比从前更大更漂亮,这恐怕都是不法果农使用“植物激素”造成的结果。这些水果看起来很美,吃起来却缺乏香气,也不够甜美。它们的营养价值也很低,不能达到正常产品的水平。甚至还有人问,使用了植物激素的水果,是不是现在很多孩子提前发育成熟的原因之一呢?

听到这些问题,不禁有些难过。人们本应为自己的消费需求反思,如今却把责任都推到反季节水果身上,推到农民身上,这实在不太公平。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最根本的地方谈起:什么是植物激素,为什么要用这些物质处理水果。

植物和动物一样,它们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有一些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和控制。研究早已发现,植物有五大类天然激素,分别是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和乙烯。它们的比例不同,就会带来生长发育方面的变化。比如说,生长素促进长根,赤霉素促进长茎叶,细胞分裂素促进芽的发生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促进衰老和抵抗逆境,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这些激素都是天然物质,存在于任何一种植物当中。这些激素及其化学模拟物质,也早已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比如说,用生长素类促进根系的发育,可以让移栽的果树苗更容易成活;用赤霉素类处理,可以让果实没有籽;如果用能够释放乙烯的乙烯利来处理,可以让青香蕉变黄成熟等等。这些本是农业的正常操作,世界各国都是如此。

目前使用的植物激素类物质,或称“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国家批准使用的正规产品,其毒性和残留都符合要求。在农艺师的指导下使用这些产品,并不是什么“不法行为”。这些东西可以促进果实发育,并不能成为说它们有害的理由。实际上,由于这些生长活性物质作用非常灵敏,农民不可能超量使用,因为使用量的稍微增加,就会带来生产上的不利影响,如植物生长的障碍或者果实生长异常。

然而,人们经常感觉到,现在的水果质量不那么尽如人意。有些水果个头很大,但是风味并不好,人们怀疑是使用了“膨大剂”。有些水果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味道并不香甜,人们怀疑是使用了“催熟剂”。实际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并不能责怪农民,只能责怪消费者自己。

先说说催熟剂。人们都知道,水果成熟之后就会变软,两三天就坏掉,而且磕碰后就会烂掉,很难储藏和运输。要想从远处把大量水果运过来,必然要在七成熟的时候就采摘。到了销售的地方,为了能够卖出去,也让它达到可以食用的状态,就要使用乙烯利等催熟。这是为了满足长途运输和储藏需要必然采取的措施,能够怪农民吗?谁让城里人非要吃反季节的水果,非要吃远方的水果呢?吃自然成熟的水果才有充分的香气和口感,但是跑到海南岛去吃香蕉和芒果,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很难做到的事情。然而,把熟透的香蕉和芒果运到北京来,谁又有这个本事呢?运来青色的香蕉,如果不用催熟剂,难道说直接吃生香蕉吗?

既然要违反自然规律,冬天吃秋天的水果,既然要享受2000千米以外的水果,那就不要梦想和应季的、本地的东西质量一样好。这一点,不是农民的错,也不是催熟剂的错,消费者应当能够给予理解。

再说说膨大剂,它只不过是促进果实长大的生长调节剂,但是过度长大必然带来品质的下降。一些农民不愿意使用生长调节剂,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很贵,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但是没办法,如果他们不用,果贩子就不肯用好价钱收购他们的果子,因为果实个头不够大。最后,那些“保守”的农民就会非常悲惨,最后不得不采取“先进”的技术。同样,如果他们不想办法让果实颜色足够漂亮,消费者也不会肯买,那么农民只能血本无归。

(4)水果的催熟剂会让孩子早熟吗

还有很多人问,使用了催熟药剂的水果,是不是造成现在很多孩子提前发育成熟的原因之一呢?

回答是:没有证据表明,水果催熟剂和儿童早熟有任何关系。乙烯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气体,在煤气的燃烧当中会自然产生这种气体,在苹果等水果成熟的时候也会自然放出这种气体。

的确,现在的孩子生理成熟的时间越来越早,尽管他们的心理成熟时间越来越晚。关于生理早熟的问题,可以从食物营养与环境污染两方面分析。

首先,动物性食品的增加会促进性成熟。随着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的增加,少年的生理成熟时间不断提前。例如,如今在美国,黑人少女中有1/4以上在9岁便表现出了青春期启动的迹象,而100年前,这样的事情绝无仅有。在我国,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多的少女,性成熟时间比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少女通常早2年左右。世界各国都有同样的规律,只要多吃鱼肉蛋奶,性成熟时间就会提前两三年,即便这些产品当中没有加入任何激素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相信,一定是因为动物饲养过程中添加了雌激素。然而,就算动物不吃任何性激素,它们体内能够绝对不含有性激素吗?女性身体当中自然会产生雌激素,动物也一样,而动物的激素与植物激素不同,它们对人是有生物活性的。所以,多吃动物性食品,本身就会带来较多的激素摄入量。如今的动物多是规模化生产,动物本身多为肥育动物,其中的激素含量很可能高于自然生长状态的动物。

同时,人体脂肪组织的增加本身,就促进雌激素产生。女性体内脂肪较多,那么激素水平升高的危险也会增大。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十分严重,这不太可能是多吃水果的结果,而更可能是动物性食品过多、运动过少、室外活动不足的结果!

此外,环境污染也会带来动物的雌性化趋势。很多环境污染物都有“环境雌激素”的特性,比如汽车尾气和垃圾燃烧所产生的气体当中的二恶英等。例如,在一些污染严重的地方,男女出生比例容易发生失调,河里的鱼类中雌鱼比例异常增加。这个问题,倒也怪不得水果和催熟用的乙烯利。

人们应当对自己的饮食内容和生活方式负责,而不要把任何事情的责任都归咎到别人身上,特别是天然产品和生产它们的农民身上!

同样是这个被污染的世界,同样吃反季节的水果和蔬菜,为什么有人健康,有人不健康?为什么有的孩子肥胖,有的孩子健美?媒体还是引导他们好好反思一下这些问题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