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食不厌“精”:精明主妇不可不知的营养智慧
15128500000013

第13章 传统食物的营养智慧

(1)带馅食品的营养全分析

中国人喜欢吃有馅的食品,由此才衍生出了世界闻名的饺子、包子、馅饼、菜团、春卷、烧卖等不计其数的美味食品。尽管形式不同,内容上都有一个共性——用淀粉类食品和其他食品搭配,制作出可以替代饭菜一餐饱腹的食品。而馅的原料五花八门,几乎是没有不可入馅的。有人评说,带馅食品体现了中华饮食的多样性,符合营养平衡的原则。

馅类食品的确有其优势,其中既有粮食,也有肉类和蔬菜,营养素比较全面。孩子不爱吃的胡萝卜,老人容易塞牙的青菜,都可以用馅巧妙地藏起来,不知不觉地让人吃下去。同时,一种馅中可以加入七八种原料,轻松实现了多种食物原料的搭配,比用多种原料炒菜,实在方便得多。

虽说如此,若细细分析带馅食品的内容,却不能简单地得出营养平衡合理的结论。

无论包子还是饺子,常见的馅料只有几种,其中动物性来源的是猪牛羊肉、鸡蛋和虾肉;植物性来源的是韭菜、白菜、芹菜、茴香和胡萝卜。这些原料本身营养价值都很高,互相搭配也有益于营养平衡;但在现实中,为了让馅料香浓味美,生产者总会多放肉馅,少放蔬菜,避免产生太“柴”的感觉。同时,制作蔬菜原料时,传统上要挤去菜汁,又会让其中的可溶性维生素和钾等营养成分损失惨重。

按照膳食酸碱平衡的原则,“成酸性”的肉蛋类和精白面粉,应当与“成碱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因此,在制作馅料时,一份肉类搭配3份未挤汁的蔬菜原料,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元素组合。然而在现实中,肉菜的数量往往相当,甚至肉多于菜。在“三鲜馅”之类组合中,原料中的蔬菜更是少得可怜。而且,为了让馅料吃起来滑软多汁,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大量添加肥肉、动物油、植物奶油等,几乎是馅料生产中百年不变的策略。馅料所用肉类至多只有7分瘦,脂肪含量通常会超过40%。即便是低脂肪鱼虾类制成的馅料,也要添加动物油脂改善口感。这便会带来大量的饱和脂肪和能量,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要达到带馅食品的真正营养平衡,首先要从原料入手,降低肥肉和动物油的用量,提高蔬菜用量。肉类馅料尽量多地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蔬菜,同时不妨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品,如香菇、木耳、银耳以及其他各种蘑菇,还有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它们可改善口感,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馅后血脂的上升。竹笋、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种豆制品和鱼类也可以入馅,代替一部分肉类,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同时还要注意,食用这些馅类食品时不宜再吃高脂肪菜肴,而应搭配清爽的凉拌蔬菜。

相比之下,蛋类和蔬菜为主料的素馅较为健康,其中的油脂来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较大。由于蛋中含磷较多,这类馅料应当注意配合富含钙、钾和镁的绿叶蔬菜,以及虾皮、海藻等原料,以促进酸碱平衡。而粉丝之类纯淀粉材料营养价值低,不应作为馅料的主要原料。

从烹调方法来说,蔬菜较多、肉类很少的带馅食品容易“散”,其中水分含量高,煮食则营养素损失大,口感也差一些,可以考虑水煎、蒸等方法;而肉类较多的带馅食品适合用来煮食、蒸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

健康饺子配方一例

青菜500克,猪肉馅240克(10%为肥肉),虾仁100克,鸡蛋1个,虾皮17克,鲜蘑菇170克,干香菇20克,小葱22克,植物油75克配面粉700克。青菜出的少量水用干香菇和虾皮来吸收。

(2)说说炸酱面的营养

炸酱面可算是家喻户晓的美食,也可以说是中餐的“快餐”,操作既简单又好吃。但经常用炸酱面来替代普通饭菜正餐,营养上到底怎么样呢?

让我们先从炸酱面的原材料说起吧,炸酱面的构成是三部分:面条、炸酱和菜码。面条属于主食——“饭”,而炸酱和菜码就属于“菜”。

面条

从营养角度来说,对于“饭”的要求,是尽量有点粗粮,纤维多一点,B族维生素高一点,吃起来更“顶饿”一点。从消化速度来看,面条比米饭和馒头略强,消化慢一些,特别是煮得略有“筋道”感的面条。从营养素来看,好面条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在同样数量下,比米饭能够得到更多的蛋白质。假如能够选择加了豆类的杂豆面条、加了荞麦的荞麦面条、加了鸡蛋的鸡蛋面条,营养价值就更高一些,充饥感也更强一些。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强化挂面。比如说,有加钙挂面、加锌挂面、加铁挂面、加B族维生素的挂面,还有“7+1”的多种营养挂面。这些产品也能有效提高挂面的营养价值。

但作为主食,面条也有不利的方面。首先,它需要经过煮制,大量的可溶性营养素会溶入汤中,如钾、维生素B1和B2、烟酸、叶酸等。这无疑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为了让热面条尽快冷却,夏天人们往往还要把面条放到冷水中再冲2次,更加重了营养素的损失。要知道,夏天出汗较多,这些维生素正是人体容易缺乏的品种。

这个遗憾本来很容易弥补——只要喝一碗面汤就能解决,把溶出去的营养素一起纳入腹中。老辈人经常说“原汤化原食”,其实就是这样的道理。

然而,现在要喝面汤却一定要斟酌再三——为了提高面条的筋道口感,现在的面条中都放了很多盐,煮出来的面汤滋味太咸。假如想控制盐分的话,特别是对于血压、血脂、血糖已经升高的人群来说,还是对面汤敬而远之的好。哪怕丢失一点维生素也不能吃那么多的盐,维生素可以从其他食物中再补嘛。

炸酱

传统的北京炸酱面通常用黄酱为主料族,用肥瘦肉丁作为配料。黄酱是大豆和面粉混合制成,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B族维生素含量相当丰富。经过发酵,黄酱中富含维生素B12,猪肉中的维生素B1又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煮面条时的维生素损失。它的主要缺点,是咸度往往过高。

问题是,猪肉本来脂肪含量就高,用肥瘦肉丁,炸制中还要加入很多油脂,炸酱通常会汪着明晃晃的油,让人有点心里不舒服。不过,改变这种现状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换成瘦猪肉馅或牛肉馅,再用不粘锅来炸酱,就可以大大地降低炸酱的脂肪含量,口味上没什么大的影响。

如果能够少用黄酱,多配合一些甜面酱和纯大豆制作的大酱,味道就会更加鲜美,而且不那么咸。如果能够加入一点点沙茶酱,会增加海鲜风味;如果加入一些豆瓣酱,可以增加一点发酵辣椒的香味。炸酱时还可以加入青豆、蘑菇、香菇、笋丁、茄条、豆腐干丁等,进一步丰富炸酱的口感和营养。

菜码

菜码是保证炸酱面营养品质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炸酱面需要配数种菜码,候选的材料包括青豆、黄瓜丝、萝卜丝、胡萝卜丝、莴笋丝、豆芽、鸡毛菜、豇豆、白菜丝、海白菜丝、香菇丝、肉丝、鸡丝、豆腐丝、香菜、葱花等,品种繁多,不一而足。

只要加入足够多的菜码和面条相配,就等于吃到了很多新鲜蔬菜,轻松实现食物的多样化,维生素C和钾都可得到充分供应。加入豆腐丝尤其重要,因为它可以补充酱和面条里都比较缺乏的钙元素。

然而问题是,在吃炸酱面时,菜码的总量通常比较小,远远达不到一餐半斤蔬菜的要求;而配菜的时候,绿叶蔬菜也偏少或没有,因而胡萝卜素供应不足。这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一是多做些菜码,吃完面条再用酱拌一些蔬菜食用;二是在下一餐特别注意多吃绿叶蔬菜。

要想营养平衡,只要记得四大原则即可:降低咸度、减少脂肪、多用菜码、多用粗粮杂豆面条。

(3)如何健康吃汤圆

每年要到元宵节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大量选购元宵。经常有人会问:汤圆和元宵也有好坏之分吗?它们的营养怎么样?无糖汤圆糖尿病人能吃吗?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是应景儿的话还要说。

简单地说,汤圆和元宵是一种以糯米和糖为主的食品,除了精白糯米粉含有大量淀粉之外,馅料中糖分也很多。所以,从归类来看,它应当算是一种主食。所谓主食,就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淀粉的食品。这类食品是用糯米来做的,而且是非常精细的糯米粉,纤维非常非常少,属于精白主食,不属于粗粮。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如果吃汤圆和元宵,一定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数量。一般来说,3个元宵所用的糯米粉相当于1两米饭所用的米。

然后,汤圆和元宵的馅料当中不仅仅有糖,更含有一定数量的固态油脂。米饭、馒头是几乎没有脂肪的,汤圆可不是这样,馅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还要多。传统上用猪油来做汤圆馅料,南方用猪油加肉做咸汤圆,用猪油加上各种果仁做甜汤圆。以后又开发了用黄油的产品,但从饱和脂肪角度来说,含量更甚于猪油。近年来的新时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说是氢化植物油产品替代黄油和猪油,但这种产品带来的健康效果,要比猪油和黄油还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坚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馅的油脂,总量可真是相当可观。目前大馅汤圆有取代小馅元宵的趋势,而且汤圆馅中放的固态油脂要比过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馅更多,一口汤圆中,差不多就有1/3~1/2是油脂。吃3个汤圆,就相当于吃一盘炒菜的油。

所以,第二个建议是,如果吃汤圆,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否则,过多的脂肪和能量是不可避免的。

馅料中也有些好东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种坚果仁,还有豆沙。坚果类原料营养价值较高,豆沙也含很多蛋白质和矿物质。相比之下,巧克力馅的营养价值最低。其中绝对没有多少那种苦涩的可可粉,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谓奶油馅的汤圆也有类似的问题。至于咸肉馅的汤圆,油脂更多,可取之处很少。倒让人怀念过去那种油比较少的桂花糖馅元宵,还有酸甜开胃的山楂馅元宵。

所以,第三个建议是,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料的汤圆。

元宵和汤圆略有不同,元宵用干粉滚制而成,馅较小,粉较多,煮出来很实在,又容易硬心。而汤圆用糯米烫揉后的湿粉包成,通常馅较大,煮出来柔软细腻。本来糯米粉就粘腻难化,就淀粉消化角度来说,元宵比汤圆更难一些;但对于消化脂肪有困难的人来说,汤圆更麻烦一些。

所以,第四个建议是,如果吃汤圆,最好是热着吃。冷后更难消化。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的人可以少吃一点,汤圆柔软,要吃得慢一点,避免烫伤,也要避免油脂过多难消化。吃元宵的时候要细细地嚼,以免胃里不舒服。

很多糖尿病人对无糖汤圆感兴趣,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还有些减肥者也挑选无糖汤圆。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能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因为汤圆中的糯米粉升高血糖非常快,甚至比蜂蜜还要快,和白糖相差无几。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再说,里面没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甚至还有反式脂肪酸,对控制血脂是不可能有什么好影响的,对减肥也没什么帮助。

所以,第五个建议是,如果担心其中的糖和油,只要少吃就好了,不要迷信什么无糖产品。在美好的节日当中,吃两三个汤圆意思一下即可。为了控制血糖和血脂,宜用低脂高纤维的食物来配合它,比如豆类食物、蔬菜类食物、菌类和藻类食物,都是上好的选择。

当然还要记得,吃汤圆的时候,要减个炒菜,多选凉拌、清炖、清炒和蒸煮等烹调方法,尽量控制一天中的总脂肪数量。红烧肉、酥点、油炸食品之类油大的东西最好改日再吃。这样,节日美食和健康生活就可兼得。

(4)健康吃月饼的3个方案

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之间就会互赠月饼,单位也会发放月饼,很多人会收到两三盒甚至四五盒。月饼这东西不像水果那么容易吃掉,也不像肉类那样可以口味翻新,很多人看着它就发愁。

苏东坡有诗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酥意味着油,饴意味着糖。从原料来说,月饼就是面粉加糖加油,配合一些馅料制成的。从类别来说,它是一种加馅点心,高油、高糖、高能量是它的基本特色。糖尿病人、高血脂病人、肥胖者对它当然应当浅尝辄止。问题是,如果作成油少糖少的月饼,那还叫做月饼吗?岂不就和红豆包差不多了吗。

其实,一个月饼,吃了将近八百多年,其存在价值并不是营养和健康,而是深层的文化意义。一年365天,就在八月十五附近这几天吃点月饼,无论它营养好也罢,差也罢,能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说来说去,月饼不过是一种点心罢了。说它能量高,高不过巧克力;说它含糖多,多不过糖块果酱葡萄干;说它脂肪高,高不过蛋酥卷和五花肉;为什么大家不说那些人们经常吃的食品,偏偏要和一年才吃一次的月饼没完没了地较劲呢?

如此想来,月饼完全可以变成健康饮食的一部分。那些吃不完的月饼,大体上可以有3种处理方法:

方案1,把吃不完的月饼送人。美味的月饼,千万不要因为嫌弃油腻而浪费。让它发霉,然后变成垃圾,岂不是暴殄天物?把它们送给我们身边的劳动者,比如建筑工人、清洁工人、保安、废品回收人员等,才是物尽其用。这些劳动者每天流汗工作,他们的身体能够高效分解脂肪,也不怕血糖上升和能量过剩。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给辛苦劳动的他们送上祝福,正好营造和谐社会的温馨氛围。

方案2,自己留着慢慢吃。由于月饼体积小能量高,吃起来也方便,把它当成早餐的小点,每次吃上半块,是提高早餐能量的好选择。其实,月饼配牛奶或豆浆,味道并不糟糕。加上一点水果,也就成了基本合格的早餐搭配。

方案3,把它制成其他美食。月饼的馅通常精工细作,味道不错,可以用来制作各种小点心。比如,可以把月饼变成小窝头、小包子、八宝饭、甜煎饼等的配料,也可以把枣泥豆沙馅混在八宝粥里。用它配合五谷杂粮,可以降低其中糖分和油脂的浓度,把月饼变得健康一些。

主妇支招:剩月饼怎么健康吃

每年中秋之后,许多人家都会存下大批月饼。食之发腻,弃之可惜。吃多了怕能量超标,不吃又觉得浪费资源。这里就推荐几个健康食用月饼的好方法,让月饼变成健康美食的一部分。

平衡月饼早餐

方法:用一块月饼作为早餐主食,配合一碗低脂牛奶或淡豆浆,再配合一份水果。

说明:如此搭配可以基本解决月饼高脂肪的麻烦,也能补充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方便快捷,比吃面包时更耐饿。

适合品种:以豆沙、莲蓉、枣泥等碳水化合物为馅料的月饼。

月饼三明治早餐

方法:把月饼切成薄片,夹在两个半片全麦主食面包之间,制成三明治,配合低脂牛奶食用,再加一份水果。一般是半块月饼配合1~2片面包。

说明:如此搭配可以利用月饼馅料的香浓口感,为淡味的主食面包增加滋味。研究证明早餐食量较大有利于控制午餐和晚餐的食量,故而用月饼的高脂特性来加强早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食用月饼后的发胖危险。

适合品种:以五仁、巧克力、蛋黄或咸肉为馅料的月饼。

香甜月饼豆浆

方法:把月饼切成小丁,在打豆浆的时候一起放入打浆机。无论是五谷豆浆还是普通豆浆,都可以添加月饼馅料。打出来的豆浆带有香甜气息,口感不错。

说明:很多人喝豆浆要加糖,而且喜欢用各种果仁一起打来增加香气。现在用月饼就达到了这个效果。注意做月饼豆浆的时候,就不要再放如花生、核桃、松子之类的果仁了,因为月饼中的油已经够多了。

适合品种:以豆沙、莲蓉、枣泥、五仁、水果为主要馅料的月饼。

月饼八宝粥

方法:把月饼切成小丁,放在煮好的八宝粥或紫米粥等上面,像传统上放金糕条、青红丝、熟芝麻那样,配合粥一起吃,滋味无穷。适合作为晚餐,配合凉拌蔬菜食用。

说明:用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的八宝粥、杂粮豆粥配合少量月饼,再配合低脂高纤维的蔬菜,可以组成健康的晚餐。

适合品种:五仁、豆沙、枣泥、莲蓉、水果

此外,还可以用月饼制成卷饼、加馅窝头、发糕、甜点等食品。

都说没有不健康的食品,只有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月饼也不例外。只要取其长,补其短。配合低脂原料,增加膳食纤维,其实月饼也可以健康吃的。或许,您吃了这些美食之后会点头称赞:月饼还真是个好东西。

(5)腌菜致癌的5点误解

很多人都听说,凡是腌菜都有可能致癌,甚至凡是腌制食品都可能致癌。其中致癌的元凶,就是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

其实,亚硝酸盐本身有毒,但并不致癌,它和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产物结合,产生亚硝胺,才是一种真正的致癌物。这些致癌物可能会在食品中形成,也可能会在我们的胃里形成——腌菜中有亚硝酸盐,其他食物也可以带来蛋白质分解产物,它们在胃里面见面,而胃里的环境又挺适合这种可怕的“结合”。

于是,很多人咸菜不敢吃,泡菜不敢吃,连咸鸭蛋也不敢吃。看来,有必要澄清其中的几个常见误解。

误解1:盐腌菜、暴腌菜、酱菜、泡菜、酸菜和韩式泡菜都是一回事情。

尽管这些食品都属于腌渍食品,都归《GB271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范围管理,但是它们的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亚硝酸盐多少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吃腌菜就会带来癌症危险。

多项研究证明,由于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纯乳酸菌发酵所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非常低。泡菜腌制中所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紫苏等配料均可以帮助降低亚硝酸盐水平。需要酱制数个月的酱菜亚硝酸盐含量也很低。只有腌制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以及杂菌污染大、腌制时间不足的泡菜、酸菜才有促进致癌的问题。

遗憾的是,我国很多地区居民喜欢大量吃暴腌菜,还有很多居民喜欢自己把蔬菜切碎,加点盐拌一下,在冰箱里放几天,做脆口小菜吃。实际上这也是暴腌菜的变种,是不太安全的。很多调查发现,吃制作不当的腌菜,与胃癌、食道癌的高发的确存在关联,而且在样品中也查出了致癌物。

误解2:正规厂家的产品和小作坊产品的安全性是一样的。

目前食品企业的加工技术水平差异甚大。少数企业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做到用人工选择过的安全菌种来接种,严格控制发酵条件,从而保证产品的亚硝酸盐不超标。还有一些企业能够严格遵守传统工艺,腌制、酱制和发酵时间超过三周,甚至达到几个月之久,也会避免亚硝酸盐超标问题。从相关部门的检测报道来看,有资质、有品牌的正规企业的腌菜产品中,亚硝酸盐超标现象并不多见。

然而,部分小作坊、个人制作的腌菜、酸菜、泡菜等产品没有质量控制,生产程序混乱,无论是菌种、发酵条件、添加剂使用、储藏运输等各方面都可能存在隐患,安全难以保障。

为了减少不合格腌菜的危险,我国应当对所有传统食品都制定一个指导性的工艺标准,明确指出生产中的危害控制关键点及具体要求。消费者也应当优先选择正规企业的产品,或按规范程序自行制作。

误解3:亚硝酸盐不超标的腌菜就一定能合格。

按照目前我国对酱腌菜类食品的抽查检测结果,正规企业酱腌菜产品的主要问题是添加剂超标,比如防腐剂超标、糖精超标、亚硫酸盐超标等。为了少放点盐避免口味过咸,同时又避免微生物过度生长,企业往往会加入防腐剂;为了改善风味,可能加入糖精;为了让颜色更漂亮一些,可能用亚硫酸盐漂白,或放一点色素等。相比于亚硝酸盐,这些物质毒性都很小,但毕竟超过国家标准就是不合格产品。

这里要说明的是,放入少量姜黄色素或红曲色素是无害的,它们都属于天然色素,甚至有一定的健康作用。

误解4:如果酱腌菜的所有指标都合格,就可以放心多吃了。

无论酱腌菜如何优质,亚硝酸盐多么少,它们毕竟是含有较多盐分的食物,其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也有较大损失,不可能与新鲜蔬菜的营养价值相提并论。

这里要解释的是,酱腌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一定量的钙、镁、钾等矿物质,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过程中还可以产生少量B族维生素,所以说,卫生合格的酱腌菜并非一无可取。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食用酱腌菜,少量吃一点作为开胃食品是无妨的,但如果用它作为一餐中的主菜,替代新鲜蔬菜,就不妥当了。

少年儿童需要更多地食用新鲜蔬菜来促进生长,并养成口味清淡的良好膳食习惯,故不宜多吃酱腌菜;老年人需要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更不宜多吃酱腌菜。

误解5:只有酱腌菜可能产生致癌物,腌制和干制海鲜之类没事。

实际上,腌制和干制的海鲜类食品有可能含有亚硝胺类致癌物。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毒性,而真正致癌的物质是“亚硝胺”和“亚硝酸胺”,它们是亚硝酸盐和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物质”发生结合的结果。鱼类、海鲜类食物的蛋白质在运输和储藏中容易发生降解,它们淡淡的腥味和臭味就是胺类物质造成的。在咸鱼、鱼片干、海米、鱿鱼丝等食品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亚硝胺类致癌物。其中也同样存在漂白问题,还有过多的盐分,不利于健康。

相比之下,卫生合格的咸蛋、酱豆腐等都是相当安全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