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齐白石
出生地 :湖南湘潭
生卒年:1864年-1957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艺术成就是划时代的,他的作品是普及与提高一致的典范。
齐白石,原名纯芝,号兰亭、濒生,后改名璜,字生,别号白石山人、杏子坞老民等。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庄的名字。1864年齐白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白铺村杏子坞星斗塘,和20世纪中国其他名画家大多出生于书香门第或是名门望族不同的是,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齐白石从小就体弱多病,母亲和祖母总是不断地为他烧香求神。小白石的身体也给家庭增加了很重的负担。
8岁的时候,他就随外祖父周雨若在私塾读书。齐白石从小就显示出了绘画的艺术天赋,画什么像什么,被同学们称为“小画家”。但不久因为祖父有病,家中又添了个小弟弟,家境变得更加贫穷,9岁的时候齐白石就被迫辍学,在家放牛砍柴,爱好画画的他并没有放弃任何机会,他抽空自学读书,并常以习字描红纸画人物、花卉及动物。这段时间里,他养成了勤俭、朴素的好习惯。
但是,由于齐白石薄弱的体质,他根本就没法干太重的活。于是,他相继拜同乡齐仙佑、周之美为师,跟随他们学习木工。齐白石刚开始做的是粗木工活,但由于他的勤奋刻苦,他很快就能够做细木工活了。且他还慢慢地学会了雕花,并且打破雕花的一贯常规造出许多新的花样,“芝木匠”名闻乡里。21岁时,他给一家雕花的时候,在主人家里无意发现一部乾隆年间刻的《芥子园画传》。这令他非常高兴,他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足足半年,开始懂得了作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他在雕花活计之余也为他人作画,这让他的绘画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
从1877年到1888年,在结束了11年的木匠生涯之后,25岁的齐白石结识了私塾先生胡自倬和陈少蕃,并拜他们为师学习画画。他们教齐白石读书、作画,并为他取了字“璜”,号“白石山人”。他从此以画像、画中堂以及女眷用的帐檐、袖套、鞋样等维持生活,不再做木匠而成为专门画匠。在1890到1891年间,齐白石以卖画为生。他一边为人画肖像维持生计,一边悉心揣摩历史上著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人的技法。同时,他不但注意临摹,还十分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此后,他广泛涉猎人物、山水、花鸟画的创作。也就在这一时期,齐白石还学习了篆刻。由于他有雕花木作的基础,篆刻技艺进步很快。这时期他除画像外,兼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以仕女为多,人称“齐美人”。而且他还利用空余时间刻苦攻读唐诗、《孟子》及明清小说如《聊斋志异》等,在提高绘画的同时又提高了诗文修养。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伏根、谭子荃、胡立三等7人组织了龙山诗社,因年龄最长被推为会长,时常相聚作诗,人称“龙山七子”。1900年,用卖画得来的钱,租住星斗塘附近的梅公祠,新盖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只一年,他在借山吟馆做诗就有几百首。这正是两个世纪的交接时期,齐白石的诗画篆刻渐渐成名,逐步由一名雕花木匠、民间画师转变成一名极富文人修养的高雅艺术家了。
齐白石40岁的时候,终于走出家乡,开始了游历的生活。从1902年开始到1909年,他多次出游南北各地,前后达五次之多,足迹遍及西安、燕京、天津、上海、武汉、南昌、桂林、广州、香港、苏州、南京等几个省区的主要城市,游览了各地名山大川,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并画了为数众多的速写素材,同时还结识了当世的很多名人,如在西安认识著名诗人、陕西臬台樊樊山,樊愿意将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充当内廷供奉,夏午诒愿为他捐个县丞,都被他谢绝了。1906年,他又在广州结识了郭葆生,并将其收藏的徐渭、朱耷、金农等人的真迹都临摹了一遍。这些经历让他大大开阔了胸怀,提高了他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基础。1909年,他结束7年的远游生活,才回到家乡。这正如他后来在自述中所总结的,这段远游的经历成为他“改变作风的一个大枢纽”,是他艺术生涯的一大转折。
回到家乡后,齐白石便潜心致力于绘画。他苦心练习了10年,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共计52幅,后又画成《石门二十四景图》。由于战乱,打破了齐白石想以卖画为生过安稳日子的梦想,经过几度辗转他于1919年定居北京,仍然以卖画为生。在这里,他与陈师曾、凌文渊、王梦白、陈半丁、姚茫父、林纾、林风眠、贺履之、胡佩衡等北京画家结识并广泛交往。在互相交流中,齐白石的绘画艺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形成自己的绘画面貌。他的画还被相交最好的陈师曾介绍到国外。1926年齐白石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后来艺专改为艺院,徐悲鸿出任院长,他对齐白石十分敬重,力邀他担任国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齐白石辞去一切职务,闭门在家,坚决不为日伪军作画。1939年,为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纠缠索画,在大门上贴一纸条:“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相”、“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强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1944年,齐白石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这一年他写了不少抒泄亡国之愤的诗。如《题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题群鼠图》:“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炧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1945年3月,书《自挽联》:“有天下画名,何若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 表现出了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解放后,齐白石于1952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并在1953年被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同年,齐白石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被推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翌年,在北京举办齐白石绘画展,并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获得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齐白石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1963年,齐白石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同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诞生100周年纪念展览会》。这都是国内外对齐白石地位的一致认可。
齐白石作为国画艺术大师,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人品、书法诗文、书法和篆刻无不出类拔萃。他把传统中国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对中国画的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白石老人画虾趣闻
白石老人一生,从不因个人得失忧心烦恼,是个十分风趣幽默的人。
白石老人画虾是出了名的,因此慕名求画虾者,不计其数。这虽是好事,但也不胜其烦,为此,老人特出告示,曰:“白石画虾,十两一只。”求画者大多不讨价还价,交钱取画,各得其所。
谁知偏有一人弄巧,一天,拿了三十五两银子来请齐白石画虾,心想:老头必画四只,我岂不是赚了半只?
齐白石手指着半只虾
第二天,这人来取画。他打开画卷一看,画面上却只有三只小虾。“我那五两银子岂不是白给了?”这人抬头望着齐白石正要发问,老人微笑着指指画,让他再仔细看看。这个人定睛细看,终于在两株水草间找到了只露出尾巴的半只虾!这人无话可说,只好苦笑着抱着画走了。
白石老人望着他的背影,也诙谐地嘿嘿笑了起来。
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齐白石论中国传统水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