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15130700000015

第15章 梅兰芳:现代京剧大师

姓名:梅兰芳

出生地:北京

生卒年:1894年-1961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梅兰芳是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在国内外,梅兰芳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原名梅澜,出身于京剧世家,名列“四大名旦”之首。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同光十三绝”之一,父亲梅竹芬是京昆旦角演员。母亲杨长玉,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在梅兰芳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先后去世,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小时候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相貌也很平常,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因此他姑母用八个字形容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艺,拜在著名小生朱小霞门下。朱先生按照传统方法,先教他唱《二进宫》。谁想四句极普通的老腔,教了很长时间,他总是不能上口,先生见他进步太慢,认为他没有希望,就再也不愿教他。9岁的时候,他跟随吴菱仙学青衣。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后拜喜连成班主叶春善为师。

1908年秋,叶春善带领科班在吉林演出。一天早晨,叶春善和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只见这人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牛子厚简直看呆了,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牛子厚定睛细看,只见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从此,他就用“梅兰芳”这一艺名享誉国内外。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穆柯寨》,引起轰动。翌年,他再度被邀请到上海,场场爆满,吸引了无数中外观众。当时里巷间有句俗话:“讨老婆要像梅兰芳,生儿子要像周信芳”。当时梅兰芳师从陈德霖,是陈老师最喜欢的徒弟,因此学的最多,如《昭君出塞》《金山寺》《战蒲关》《宝莲灯》《回龙阁》《打花鼓》《风筝误》《游园惊梦》《刺虎》等戏。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梅兰芳的表演技艺愈发精湛。

1919年,梅兰芳赴日本,应邀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中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的表演风格雍容华贵,典雅清新,每次表演都盛况空前。他将京剧艺术引上国际舞台,提高了中国民族艺术的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梅兰芳拒绝为日军演出,并且“蓄须明志”。老奸巨猾的日本驻港部队司令酒井虽然猜到梅兰芳蓄须的目的,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也无可奈何,况且梅兰芳以“我是个唱旦角的,年纪老了,扮相不好看了,嗓子也坏了”为由拒绝登台,也合情合理。梅兰芳为彻底摆脱纠缠,在1938年去了香港,并出演《梁红玉》等剧,激发人民的抗战热情。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三番五次登门请梅兰芳登台表演。梅兰芳一方面坚持留须,一方面不惜自伤身体拒绝登台。他请私人医生为他注射伤寒疫苗,致使连日高烧不退,为此差点丢掉了性命,终于击碎了日军的妄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气节。

1949年,梅兰芳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在建国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为表彰梅兰芳对文化艺术的贡献,1957年,国际舞蹈家协会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大师在北京去世。

梅兰芳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艺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京剧艺术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同时,他不畏强权,蓄须明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他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笨鸟先飞成大器

梅兰芳大师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当时戏曲界的人士社会地位很低,被人们蔑称为戏子。因为父母早亡,收养他的伯父家里也很贫穷,没钱供他读书。想做别的事,戏曲世家的出身又被人瞧不起,只能在戏曲这个圈子找工作,所以他八岁就开始学戏。

年少的梅兰芳资质很差。做戏曲演员相貌不好,很难打动观众。人最能传神的就是眼睛,他又偏偏是个近视,两眼无神。戏曲演员还有一个能打动观众的,那就是嗓子,但他嗓子偏偏又不响亮。记东西慢,学东西慢,这会影响他学好戏。如此差的禀赋,但又不得不学。命运注定少年的梅兰芳,在学艺的路上坎坷多艰。

因为大家都知道梅兰芳不是学戏的料子,学馆里的师傅都不愿意教他,怕影响自已的名声。只有一个人愿意教他,那就是吴菱仙,也是他成就梅兰芳成为一代响誉世界“梅派”宗师。

他为什么愿意教梅兰芳学戏呢?原来,吴菱仙年轻的时候,一次,家里出了事,急需用钱,他没有钱又不好意思开口去借。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知道后,趁吴菱仙一个人的时候扔给他一张银票,正好解了他的急。吴菱仙一直希望报答梅巧玲,所以才竭尽全力教梅兰芳唱戏。梅兰芳是幸运的,他在自己最重要的人生路口,遇到了吴菱仙这样恪尽职守、关爱有加的恩师。

为了弥补近视眼,吴老师教授了他一些练眼神的方法。梅兰芳在家里养了几十只鸽子,他手中拿着一根绑着红布或绿布的棍子。摇一摇红布的棍子,鸽子就会飞到他手里吸食,他眼睛盯着鸽子飞到手里,盯着它吃食。他摇一摇绿布的棍子,鸽子又飞向远处,他目送着鸽子飞向天尽头,直到消失。就这样的苦练眼睛肌肉,一练就是十多年,他的眼睛也就特别有神彩了。

为了练嗓子,吴老师六点钟就来到梅兰芳住的房子,敲窗子叫他起来吊嗓子。他先带着梅兰芳散步,走了半个多小时,出汗了,身体的整个肌肉都活动起来了,血液也活动起来,才开始练嗓子。梅兰芳摇旗引鸽子来吃食至于脑子反应迟钝,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反复练,反复唱。吴老师规定梅兰芳每一句非练上三十次不可。准备一个碗和一叠铜钱,练了一次,就在碗里放一枚铜钱,直到三十次为止,绝不允许偷半句懒。

在吴菱仙严格而又开明的培养下,梅兰芳开始渐渐走入了京剧艺术的大门,学戏也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为了改变自身的外在条件,少年的梅兰芳发奋苦学,付出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努力,终于弥补了先天的缺陷,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成为了响誉世界的戏曲大师,并且创立了“梅派”,成了一代宗师。

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是良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