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15130700000016

第16章 徐悲鸿:现代美术大师

姓名:徐悲鸿

出生地:江苏宜兴

生卒年:1895年-1953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和著名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他画的奔马已成为中国画的一个象征,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徐悲鸿于189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他父亲徐达章是一个乡村画师。父亲从小给他取名叫寿康,祈愿他健康长寿。他的父亲除了给人画画之外,还要种几亩田地,才能维持全家的生计。由于家庭贫寒,父亲无钱送儿子读书,于是自己给孩子当老师。因此,从6岁开始徐悲鸿就一直跟着父亲学习。10岁的时候,他就写出了“春水绿弥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的诗句,闻名乡里。他9岁读完《左传》。其后就开始随父亲学画,每日临摹一幅吴友如的画。徐悲鸿悟性很高,很快成为父亲的好帮手。就这样,他跟着父亲卖画,一直持续了很多年。

13岁的时候,家乡发大水,粮食颗粒无收。无奈之下,父亲带着他到外地谋生。这个时候,徐悲鸿为人画画、刻图章、写春联以挣取微薄的收入。然而,艰辛的奔波和繁重的工作,很快就压垮了父亲的身体。父亲身染重病,徐悲鸿不得不搀扶着父亲回到家乡。17岁的徐悲鸿成为宜兴知名的画家,在宜兴女子师范、彭城中学、始齐小学三校教授美术。在徐悲鸿19岁那年,父亲病逝,身为长子的他年纪轻轻就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担。

1915年,徐悲鸿来到上海谋生,同时又希望能寻求到学习的机会。他的一位同乡徐子明当时任教于上海的中国公学。在同乡的帮助下,徐悲鸿的作品得到了复旦大学校长的首肯,并答应为他安排一个工作,但当校长见到还一脸孩子相的徐悲鸿时,就悄悄对徐子明说:“他可还完全只是个孩子,怎么能参加工作呢?”过了一段时间后,徐子明就到北京大学任教了,徐悲鸿工作的事也没了着落。天气一天天地冷了起来,他仅有的一点盘缠也用光了,最后因身无分文而被旅馆老板赶出大门。在走投无路的境况下,徐悲鸿差点以自杀来结束生命。在极度失望中,他回到了家乡。

但是,在贫穷的家乡,靠卖画根本无以为生。于是,他决定再度奔赴上海。他拿着徐子明的介绍信前往商务印书馆,求见《小说月报》主编恽铁樵。恽铁樵看了介绍信及他的几幅作品之后很满意,答应让他为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但第二天,当他再次来到商务印书馆时,又被告知国文部另一个主事人认为他的画不合格。徐悲鸿受到沉重的打击。他跑到黄浦江边,准备跳河自尽。但是,一位热心的小职员黄警顽拉住了他,让他寄宿在自己家,并把徐悲鸿介绍到富商黄震之的俱乐部工作。黄震之看到徐悲鸿的画,十分欣赏。从此,黄震之既给他找工作,还资助他到补习班学习法文。在黄震之和黄警欢的资助下,徐悲鸿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

在大学学习期间,他除了继续学习法语之外,仍然不间断地画画。一天,他从报纸上看到哈同花园附设的明智大学征求仓颉的画像,徐悲鸿依据史书上对仓颉“四目灵光”的记载,发挥想象力,描绘了一个满面须毛、四目炯炯、肩披树叶的巨人形象。几天后,明智大学派车来接他,盛赞他的作品,并请他去教授美术。在这里,徐悲鸿结识了著名学者康有为、王国维等人。并且,在康有为的指导下,他的绘画艺术大进,绘画风格也逐步形成。 徐悲鸿此时已立下志愿,决心去世界美术中心巴黎求学。

1917年,徐悲鸿来到北京,等待被公派留法的机会。由于此时正值欧洲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留学的愿望暂时不能实现。北大校长蔡元培特别欣赏徐悲鸿的才华,特意设立了“画法研究会”,请徐悲鸿担任导师。在北京,徐悲鸿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鲁迅、刘半农等人有过交往。同时他也结识了陈师曾、梅兰芳等文化界人士,扩大了艺术视野。

1919年,徐悲鸿获得官费生资格赴法国留学,同船的还有近百名第一批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徐悲鸿到法国后,考入国立巴黎最高美术学校。他以全部精力学习,上午上课,下午外出写生,晚上在宿舍读书、画画。每逢星期天,他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前往卢浮宫、凡尔赛宫等处临摹名画,还拜著名画家弗拉孟为师。徐悲鸿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弗拉孟对这位勤奋刻苦的中国学生也分外青睐。1920年初冬的一天,法国著名雕刻家唐伯特夫妇举行茶会,徐悲鸿应邀前往,在茶会上,结识了当时法国最为著名的写实主义大师达仰。达仰对徐悲鸿很有好感,嘱咐他每个星期天早晨到他画室去,徐悲鸿喜出望外。自此,他每周都求教于达仰,直至1927年回国。当然,徐悲鸿的才华遭到个别法国学生的妒恨,他们辱骂中国人是蠢材,但徐悲鸿以优异的成绩作出了强烈的回击。

1927年,功成名就的徐悲鸿怀着变革中国美术的雄心壮志,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初,徐悲鸿先后任教于南国艺术学院和中央大学。后来由于蔡元培的力荐,徐悲鸿在1929年出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在当时画坛备受歧视,徐悲鸿一任院长,就亲自登门请齐白石。后因保守势力反对未能如愿,徐悲鸿对此非常愤怒,毅然辞去了院长之职。

徐悲鸿除了在绘画上技艺高深外,还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的美术教育家。早在北大“画法研究会”时期,他就收当时以拉黄包车为生的李苦禅为徒;1931年,徐悲鸿在南昌发现才气横溢的傅抱石,不仅登门拜访,而且为送他出国四处奔走。这两例成就了中国近代画坛的两位大师,而像这样的例子在徐悲鸿一生中不可胜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徐悲鸿立即投入到了救亡运动之中,参加拯救国家和民族的战斗。他创作的《田横五百士》和《徯我后》取材中国古代典故,表达了他的爱国之情。“七七”事变后,徐悲鸿为了宣传抗战和赈济灾民,赴南洋举行画展,后来又到印度,同样盛况空前。在抗战胜利之际的民主运动中,徐悲鸿投身于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抗战胜利后,徐悲鸿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在这期间,徐悲鸿大力启用人才,聘请齐白石为教授,同时还聘请了大批思想进步的画家。他的改革中国传统美术的思想,也被很多人理解和接受。 历史转换关头,他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人民一边。解放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新中国火热的生活。1953年,徐悲鸿因为中风,不幸逝世。他在中国艺术上所作的重大贡献,以及他那和奔马一样奋斗不息的精神,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爱国少年徐悲鸿

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在一起聚会,一个满身散发着酒气的外国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从此,徐悲鸿学习得更勤奋了。他到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的时候,常常是带上一块面包一壶水,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

徐悲鸿在巴黎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

法国画家达仰非常喜欢徐悲鸿,他从这个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他主动邀请徐悲鸿到家做客,在他画室里画画,并亲自给徐悲鸿指导。

有志者,事竟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他(徐悲鸿)真正吸收西欧油画艺术最优秀的传统,采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不仅达到了世界油画技术水平,而且有超越之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冯法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