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15130700000021

第21章 约翰·巴赫:西方音乐之父

姓名:约翰·巴赫

出生地:德国爱森纳赫

生卒年:1685年—1750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约翰·巴赫是18世纪德国古典作曲家、风琴演奏家,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丰碑。

巴赫于1685年出生于德国中部的图林根州的爱森纳赫市。巴赫家族是地地道道的音乐世家,近300年中出现过52位音乐家。他的高祖、曾祖都是远近闻名的乐师,他的祖父这一代出了3个音乐家,他的父亲是小提琴家;巴赫有3位兄长,都是音乐家;巴赫有3个儿子也是杰出的音乐家。这在音乐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正是因为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巴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而且还受到当地民间音乐的浸染,使他酷爱音乐。对于具有极高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在这样的家庭成长原是十分幸运的,但不幸的是,巴赫9岁丧母,10岁丧父,从此巴赫就由哥哥抚养,在哥哥的资助和照顾下继续上学。

巴赫在哥哥身边生活、学习5年后,离家独立谋生。他虚心向当时的名家求教,不辞辛苦。有次他听说汉堡有著名音乐家的演出,由于没钱坐车,他便自带干粮,徒步前往,来回走了60公里,而这一切只为了不放过一点点的学习机会。

因为巴赫嗓音优美,他靠拿奖学金进入了圣·米歇尔学校学习。他从学校毕业后,1703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1704年,巴赫成为阿恩斯塔特新教堂的风琴师,在这里学习钻研管风琴的演奏技巧。当他听说一位德国音乐家在距此之外300公里的卢卑克时,便请假四周前往求教。在卢卑克,巴赫对大师的高超技巧十分敬佩,陶醉于大师的音乐而流连忘返。他忘记自己只请了四周的假,四个月后才返回阿恩斯塔特。由于这件事情,早就对巴赫的平日行为不满而一直没有找到借口的教会,对他进行审判,并给予降薪处分。巴赫感到非常气愤,终于在1707年离开了教堂。

德国当时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领主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豪华,一般都设有歌剧团宫廷乐队。民间艺术家们为求生存,大都沦为宫廷或教会的乐工奴仆。迫于生计巴赫在米尔豪森教堂呆了一段时间后,于1708年受聘于魏玛宫廷乐队任管风琴师,不久又升任乐长。为了适应宫廷演出频繁的需要,巴赫不得不尽快地创作,并采用各种演奏方法,由此广泛地接触了世俗音乐,创作了大量管风琴曲。正是在宫廷演奏的这段时间里,巴赫的演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传说,1717年,法国著名古钢琴家玛尔香被邀请前来表演。巴赫将玛尔香刚表演过的曲目用新技巧变奏了12次,使一向拜倒在外国人脚下的德国贵族大为震惊,连声叫好。巴赫提出与玛尔香举行比赛,当众分出高低。玛尔香表面上答应,晚上就溜之大吉了。这样一来,巴赫的名气立即传播开来。

尽管巴赫在音乐方面才华横溢,但是他从未居过高位。他在有生之年远不如莫扎特和贝多芬那样驰名,甚至还曾被公爵囚禁起来。1717年他终于离开了莱比锡。1717年到1723年,巴赫担任哥登宫廷的乐队指挥,由于这里条件极差,巴赫更多的是从事管弦乐曲的创作。这期间他的著名作品有《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勃兰登堡协奏曲》等。1723年后,巴赫到莱比锡工作,担任汤玛斯教堂的合唱团团长。巴赫在莱比锡工作了27年,一直到去世。这是他一生中音乐创作的巅峰时期,著名作品有《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等等。

晚年,巴赫因为中风而双目失明,身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但他仍顽强地坚持创作,通过口述,由妻子或学生记录写出作品。1750年,巴赫因视力不佳而接受眼科手术,竟使病情加剧,同年7月去世,一颗巨星陨落了!

巴赫作为一名管风琴演奏大师而享有盛誉,当时人们也只承认巴赫是一个演奏家、乐器鉴定家,但作为作曲家,身前并没有显赫的地位。直到死后80年,门德尔松在柏林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演出,巴赫的创作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受到尊敬和推崇。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某些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巴赫的名字德文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巴赫被音乐史家称为“欧洲音乐史上承前启后的枢纽人物”,是德国民族音乐的奠基人。

巴赫月夜抄谱

巴赫的哥哥是一位宫廷乐师,但他却坚决反对弟弟学习音乐。因为他知道,自己虽然身在宫廷任职,也不过是个“高级仆人”罢了,不能让弟弟再走他的路。可是,早已下定决心学好音乐的巴赫却丝毫没有改变初衷。

巴赫的哥哥曾向管风琴大师帕赫贝尔学琴,并拥有一本大师的手抄本乐谱,锁在柜子里。这对于求知若渴的小巴赫来说无疑是一大宝藏。小巴赫明明知道向哥哥借是借不到的,最终想出了一个“高招”。在一个月圆之夜,小巴赫偷偷溜进哥哥的书房,用小手伸进格子门橱里把乐谱卷起拿出来借着月光通宵抄写。巴赫月夜抄谱被哥哥发现小巴赫整整抄写了六个月,眼看就要抄完了,他的举动却被哥哥发现了。

哥哥非常恼火,当即就把巴赫精心抄写的一大厚本的乐谱撕个粉碎,并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勒令弟弟从此不准再学音乐。

巴赫并未因哥哥的再三阻挠而灰心。抄谱不成,他又想出一个妙计来。每当哥哥排练或演出时,他总是躲在角落里偷偷看,回来后把看到的节目再进行模仿钻研。就这样年复一年,经过努力奋斗,巴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世界有名的伟大作曲家。

谁能像我一样勤奋,也就会有我一样的成就。

——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