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15130700000022

第22章 沃尔夫冈·莫扎特:天才的音乐家

姓名:沃尔夫冈·莫扎特

出生地:奥地利萨尔斯堡

生卒年:1756年—1791年

历史评价LiShiPingJia

莫扎特是奥地利伟大的音乐家、古典音乐派大师,是音乐史上一位旷世音乐奇才和最著名的音乐神童。

莫扎特出生于萨尔斯堡城,这里文化发达、风景优美。莫扎特的父亲李奥波德是一位音乐家,是萨尔斯堡大主教宫廷乐队的乐师。

莫扎特很小就显露出惊人的音乐才华。有一次,父亲教姐姐弹钢琴,年仅3岁的莫扎特在一边细心聆听。姐姐弹完后,莫扎特便爬上琴凳,把姐姐刚弹完的曲子重新弹了一遍。他的天赋让父亲十分惊奇,父亲决心把他培养成一个音乐家。还有一次,父亲和朋友一起演奏四重奏,小莫扎特央求父亲让他拉第二提琴。父亲没办法,只好让他和拉第二提琴的人一起演奏。拉第二提琴的音乐家拉着拉着慢慢停止了演奏,发现莫扎特独自拉着而准确无误,这令在场的音乐家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莫扎特6岁的时候又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小小年纪便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演奏家和作曲家了。他演奏钢琴技巧娴熟,出神入化,被誉为神童。大他五岁的姐姐玛丽亚安娜也是钢琴好手。父亲带着他们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引起了人们的注目,并且获得了成功。莫扎特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1岁写了第一首歌剧,14岁指挥乐队演出了该剧。他们在当时的欧洲音乐中心维也纳演出,莫扎特所表现出的超人的音乐才华震惊了维也纳乐坛,一时间“音乐神童”的盛名到处传颂。奥地利女皇特地请他们表演,莫扎特的即兴演奏和用布蒙着琴键演奏的绝技使女皇惊叹不已,女皇给了他们丰厚的赏赐。

1763年到1773年,他们又先后在德国、瑞士、法国、英国、荷兰等国作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受到人们疯狂的欢迎。莫扎特风靡全欧,被喻为“18世纪的奇迹”。

在伦敦,莫扎特逗留了一年,受到了杰出作曲家约翰·巴赫(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儿子)的悉心教导。这使他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是他成为一位具有广泛风格作曲家的重要契机。

他们在欧洲的旅行演出使莫扎特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为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他的父亲深刻体会到,要使莫扎特从一个音乐神童跻身于欧洲一流音乐家的行列,必须对他进行音乐理论和写作技巧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此,莫扎特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了严格而广泛的训练学习。

莫扎特学习十分刻苦,有时练琴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莫扎特与歌剧《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一起散步时说:“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我确切地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来从事作曲;没有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由此可见,莫扎特的成功除了他的天才之外,更在于他后天的不懈努力和辛勤耕耘。

后来,莫扎特又跟随父亲去意大利演出,旨在进一步扩大他在欧洲音乐界的知名度。莫扎特以其非凡的音乐才能征服了挑剔的意大利观众,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意大利人民也给予14岁的莫扎特以极高的荣誉。赫赫有名的波伦亚学院和维伦音乐学院先后授予他为院士,罗马教皇给他颁发了“金距轮”奖章,并授予他“金马刺”骑士称号。1772年,16岁的莫扎特回到萨尔斯堡,在天主教宫廷乐队里当乐师。

从18岁开始,莫扎特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期。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他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有了深切体会,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

之后,莫扎特来到了维也纳。不久创作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并于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同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冲出牢笼的莫扎特定居在“音乐之都”的维也纳,开始了一个自由艺术家的生涯。他以自由作曲家的身份创作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当时他年仅25岁,可离生命的终点却只有10年了。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其中以《EB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A小调第四十交响曲》三部交响曲和《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三部歌剧最著名。

因为和宫廷的决裂,莫扎特的生活日益窘迫,为了生计,他不停地奔波和日以继夜的创作。据说,有一年冬天的一个傍晚,朋友们到他家做客,从窗外看到夫妻俩在屋里愉快地翩翩起舞,纷纷赞叹不已。待到进屋后才弄明白,他们因无钱买煤,不得不利用跳舞来取暖,以此熬过寒冷的冬季。繁重的工作终于压垮了他,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日益恶化。1791年12月,他在贫病交困的情况下结束了生命,终年35岁。由于家境贫寒,妻子身患重病,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最后,甚至都找不到他的陵墓。莫扎特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他却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为后世人所敬仰。

一个天资聪慧的神童

莫扎特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时期,就能看到一个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和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

由于莫扎特对音乐有特殊的兴趣,锻炼出很强的记忆力。有些短小的乐曲,他用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他爸爸最早是用教莫扎特姐姐兰纳尔的乐谱来叫莫扎特弹琴的。这个本子有五十多首曲子,小莫扎特学的很认真。每次学习后,爸爸总会把学习进度记录下来。很快,他发现莫扎特学得比别人都快。

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一位朋友聊天,忽然看到5岁的莫扎特正聚精会神地在五线谱上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特非常认真地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四岁的莫扎特在谱曲父亲将信将疑,拿过莫扎特写的东西仔细一看,发现不仅形式完全正确,而且还挺不错。父亲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义啊!”

小莫扎特能5岁谱曲,除了对音乐的特殊兴趣起作用外,对待事情一贯认真的态度也是重要因素。他幼年时期,父亲教他学算术,他专心得会连音乐也暂搁一旁,在桌子上、椅子上、墙壁上、地板上专心地学做计算。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在音乐历史中有这样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