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个运用推理的大师,通过巧妙地使用推理,孙膑领导自己的军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带兵救援韩国,孙膑又使出他“围魏救赵”的老法子,不去救韩,而是引兵直接去攻打魏国。庞涓接到魏王的告急文书,只好退兵赶回去。这时,齐国的兵马已经深入魏国了,庞涓下马查看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发现齐军的营盘占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数了数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饭用的。“啊?怎么这么多人?”庞涓吓得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庞涓带着大军继续追赶,赶到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又命人数了数炉灶,结果发现炉灶大大减少了,只有供五万人用的了,庞涓不由得高兴起来。
第三天,魏军继续往回走,他们追到齐国军队第三次扎营的地方,仔细数了数炉灶,只剩下两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这才放了心,笑着说:“我早就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十万大军到了魏国,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哈哈哈!”他舍弃步兵,带着轻锐部队日夜兼程地按照齐围军队走过的路线追了上去,一直追到马陵(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此时天已黑了,马陵地区的道路在两座高山之间,山路旁边都是深涧,庞涓恨不得一步赶上齐国的军队,吩咐大军摸黑往前赶。忽然前面的兵士回来报告:“前面的山道被木头堵住了。”庞涓上前一看,果然见道旁的树全被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没砍,细细看去,上面影影绰绰好像写着几个大字。庞涓叫兵士拿火来照,几个兵士点起火把照亮,树上写的是:“庞涓死于树下。”庞涓大吃一惊,连忙命令撤退,但为时已晚,齐军万箭齐发,杀声震天,魏国军队一片混乱。
原来这是孙膑设下的计策,他故意天天减少炉灶的数量,引诱庞涓追上来。庞涓走投无路,只好拔剑自杀,这就是“增兵减灶”典故的来历。从此,孙膑的名气传遍了各国,他写的兵书一直流传到今天。
孙膑增兵减灶的计谋,从逻辑上看,就是灵活运用共变法的结果。共变法的内容是: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如果其中只有一个先行情况是变化着的,那么这个变化着的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利用“增兵减灶”取得了战争胜利,利用“增兵增灶”也能取得胜利。公元115年,羌族进攻东汉武都,虞诩奉汉安帝之命率军赶赴武都充任太守,领军抗击羌军。虞诩行至陈仓、崤谷时,得知羌人数千人在前面截击,就停止前进,并宣称等待援军。羌人不知虚实,不敢贸然进攻。数日后,乘羌人不备时,虞诩日夜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即采取逐日增灶的谋略。羌军见汉军的灶日益增多,以为虞诩的援兵不断增加,不敢逼近。这样迷惑了敌人,虞诩得以及时赶到武都,调动部队打败了羌军。虞诩也是运用共变法,根据灶的多少与军队人数的多少成正比的情况,利用增灶来表示兵力增加,从而迫使羌军不敢逼近,达到了战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