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论辩力:在讲话中提高影响力
15133700000004

第4章 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子虽貌不出众,但能说会道。一次,国君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便让人在城门旁边挖了一个小洞,以此侮辱他。晏子来到楚国后,看到了这个小洞,他心里清楚这是楚王在故意刁难,他看着那些守门的官吏,故作惊讶说:

“咦?难道我是到了狗国了吗?为什么楚人叫我从狗门进去?只有到了狗国才要钻狗洞嘛。”那些要看晏子笑话的人,没想到反而被他讥讽了一番,只好乖乖地让晏子从大门进去。

楚王的伎俩被识破后,很不甘心,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台阶上,问晏子:“你们齐国难道是没人了吗?为什么派你来?”晏子镇定自若,说:

“齐国的都城有几千户人家,房屋连着房屋,街道纵横。街上的行人多得都要肩并肩走路。人们张开衣袖,就能遮阴;挥把汗水,就就像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反问:“那怎么派你来呢?”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在外交方面是有规定的,有才干的人出使君主贤明的国家,没有才干的人出使君主无能的国家。我晏婴在齐国最没才干,所以就只能出使楚国了。”楚王听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面对楚人要他钻狗洞的刁难,晏子的反击十分有力,其中包含了一个三段论:

到狗国要钻狗洞。

我到了狗国。

所以,我要钻狗洞。

守门的官吏一听,感到脸上无光,只好引晏子走大门。

楚王侮辱晏子无能,晏子的回答非常精彩,其中也包含一个三段论:

最没才干的人出使君主最无能的国家。

我晏婴是最没才干的人。

所以,我晏婴出使君主最无能的国家(即楚国)。

这个三段论以对等的原则为大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楚王是最无能的君主,口气婉转、寓意明确,楚王只好败下阵来,自取其辱。

正确地、巧妙地运用三段论是说理清楚、论辩取胜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