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消逝地下的沙海古城
15159500000002

第2章 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

良渚古城,有“中华第一城”的美誉,是长江下游地区第一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又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最大城址。良渚古城历史悠久,年代上限很可能是公元前2600,下限是公元前2300.有人认为该城是良渚古国首都,也有人推测该城是三皇时代天皇之都。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

古城传奇

良渚古城最初建城的位置是经过精心勘察与规划的。它的南、北两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而雉山则在东北角。19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世界同期最大的土台——莫角山巨型台址和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最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就在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在城外北偏东五公里处发现了著名的瑶山墓地,曾经出土大批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玉琮、玉壁等礼器。有人从田野考古学角度判断,良渚古国的“首都”应该就在这里。也有人从天文考古学与文献考古的角度判断,这座古城应该就是三皇时代(公元前2607-公元前2338)的中国唯一首都——天皇之都。作为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最大城址,良渚古城堪称“中华第一城”。

历史迷雾

良渚文化建筑群遗址非常罕见,从位置、布局和构造来看,有“中心祭坛”和“中心神庙”的性质,不少人认为这里上有宫殿,生活着王和贵族,那么良渚时期的中心应该就在此地。

那么,是否当时已形成一个国家?不然怎么会有王,有统治者?“国”字外围有个框,意思是能称为“国”的,外围都必须有城墙。城墙,是氏族社会和文明社会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围绕着莫角山的城墙,也可以称得上是众望所归。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目前中国大地上发现的古城约有60多座是那个时期的,而古城面积不一,小的只有10多平方米,大的有280万平方米,面积达29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是其中最大的。然而光从城的角度来看良渚古城的意义,是不够的,我们要开放思想,大开眼界,从整个良渚文化的布局来看。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所有这些势力,源头在余杭的莫角山,这里住着统治整个良渚时期的“王”;而现在,我们又发现了外面的古城,相当于良渚时的首都。

今日古城

良渚古城的发现,是否意味着5000年前良渚文化时期有可能出现了一个良渚古国?从良渚文化墓地可以发现,当时贫富分化已非常明显,等级差别已经出现,作为仪制度出现的重要标志的大墓中的琮、璧、钺等成组玉器的出现,表明当时统治者内部已有了完整的、严格的礼仪等级制度。在良渚文化的一些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很多刻划符号,这些符号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在形体上已接近了早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