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消逝地下的沙海古城
15159500000003

第3章 毁于战火的西域名城高昌

在距离吐鲁番市东45公里处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河三角洲的地方有一座西域名城——高昌,做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它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追溯到年份的话,它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汉代。高昌故城呈长方形,周长5.4公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是由夯士筑成的,基宽约12米,墙高约11.5米。全城共有九个城门,保存最好的是西面北边的城门。在13世纪末由于战乱被荒废,很多建筑物都不复存在,但外城西南和东南角保存两处寺院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因为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座不规则的方形小城堡,所以当地人称“可汗堡”。

古城传奇

高昌是丝路名城,和交河齐名,可见其地位之高。大约公元前1世纪,西汉有一名大将叫李广利,他率领部队在高昌屯田,设立高昌壁,在公元327年又设立了高昌郡。公元450年,北凉残余势力灭了车师前国后,高昌城理所当然成为了吐鲁番盆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640年唐朝统一高昌,设立了五个县,分别是西州,辖高昌、交河、柳州、天山、蒲昌五县。公元1275年,蒙古游牧贵族都哇叛乱,他率领12万骑兵对高昌进行围攻长达半年之久,高昌城因此毁于一旦。

高昌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初称“高昌壁”,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其发展贸易重要的城镇。后来遭到多次变迁,先后是高昌郡、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火洲等,在公元14世纪的战乱中被废弃。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当时经贸活动欣欣向荣,世界各地的宗教都要先后经由高昌才传入内地,可以这么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为我们所熟知的唐代高僧玄奘为了普及佛教,29岁的玄奘,不畏杀身之祸,勇敢而坚定地离开长安,出玉门,经高昌,沿丝绸中路到印度,游遍了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历时17年,最终领悟到佛教的博大高深。在高昌,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历史迷雾

高昌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是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裔和逃避战乱的内地移民,少数族则相对少一点,主要是昭武九姓和其他西域国家的侨民。因此高昌国的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与汉晋时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对其的继承与发展。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奉天神,信佛法。祆教也曾经在高昌流行,佛教在高昌的地位从未被超越,道教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昌产生了影响。

高昌有着温暖的气候,适合某些作物的生长,其中著名土产有赤盐、白盐、葡萄、冻酒、刺蜜、白面、叠布(棉布)及丝织品等多种。高昌处于天山南北孔道,丝绸之路北路的要塞,人们安居乐业,有着丰富的物产,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实现贸易。文化发达,中西使节、商客和僧侣成为汉唐间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到到15世纪初,高昌衰落,呈现出萧条之景。

今日古城

登高眺望,高昌古城全程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大概可以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外城呈方形,周长约五公里,占地面约二百万平方米。城墙是由夯土建成的,夯层厚8-12厘米,墙基厚约12米,高11.5米,周长约5公里。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有一所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的寺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通过观察其建筑特征可以判断它的建筑年代约在公元六世纪。这里有“坊”、“市”遗址,是古代商业繁荣发展的见证。外城的东南角的寺院是城内唯一保存有较好壁画的地方。从壁画的风格和塔的造型分析,为回鹘高昌后期(公元12-13世纪)的建筑。对于拥有这么多文化荟萃的高昌,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