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
15173000000029

第29章 李政道&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批评

批评的方式有很多中,而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批评,既别开生面,又收效良好。

李政道(192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他主要的物理学贡献有李模型、高能重离子物理、量子场论的非拓扑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谜。

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1989年底,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楼,李政道博士为120多名中国留学生做学术报告,可是坐在后排的学生有的不认真听讲,互相讲话,李政道非常生气,声色俱厉地说:

“请各位听着,你们有这个机会再不听的话,你是没有前途的。你要自己尊重自己。你们考上中国--美国联合招考的物理学研究生算得了什么?你们考第一名又算得了什么?难道中国青年就是这样吗?你们谁学了东西?请举手。你们对得起自己吗?你们必须努力。两百年来中国人是受压迫的,炎黄子孙是要抬头的。你们是精华,你们必须尊重自己,你们是要负责的。”

顿时现场鸦雀无声,秩序一下子都安静下来。

李政道对留学生的批评,连用了六个诘问,以引发大家的思考,使大家思之得之。

李政道采用提问的办法进行批评,适用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人,这些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思考接受能力,对自己的过失,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我醒悟,把批评信息传给他们,他们就会加以注意,并随之在思考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李政道对留学生的这种提问式批评,一般来讲,这种批评方法,主要针对那些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这样很容易将批评的信息,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自然就会意识到,并加以注意,这其实算是一种辩证的鼓励,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员工。

说话技巧中,有一种叫做反问。有时候适当的反问,不用正面回答,反而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反问,又称反诘、诘问,是一种明知故问,说话时是采用问句加强说服力,揭出对方的矛盾,从而造成“结论自明,何必多说”的效果。常见的设置反问的目的,主要有:

1.设问提醒,加强语意

先提出问题,再自作解答,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引人思考,强化语意,有很强的说服力。有人为敦促对方履行合同,在交涉时这样说:“关于质量标准,合同上有没有写明呢?写得明明白白的。请看第四款第一项……”,这样设问,比一般性的叙述:“合同上早已写明质量标准,请看第四款第一项……”要有力得多了。

2.适可而止,有利有节

交涉中的问话,目标是使形势有利于我,因而,要适可而止,态度要有节制,不能无休止地追问。否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次访华时,谈到日本的侵华战争,他说:“我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反省之意。”周恩来总理听完,昂然站起,声调铿锵地反问:“你对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害怎么理解?”接着又列举了日军侵华的主要暴行,并严肃地问田中:对这些“你是怎么想的?”田中答道:“那是事实,没有反驳的余地”,“我认为前来赔罪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尽管自民党有人反对,我还是来了北京。”

听到这里,周恩来“嗯”了一声,立刻转了话题,“明白了,现在我们不去抓话把儿,论是非了,还有比话把儿更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马上讨论。”

周总理的交涉技巧极为高超: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在分清是非后,争论就适可而止。决不抓住“话把儿”,无休止地追问,以免影响更重要的讨论。这对我们在交涉中运用追问方法,是一大启发。

鼓励代替批评能让人感激和前进

如何让别人不断前进呢?答案很简单,用鼓励代替批评。当批评减少而鼓励增多时,人们所付出的努力就会增加,而比较差的事情就会受忽视而萎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赏识和认同,并不惜一切地得到它。如果能获得他人的鼓励,相信我们的内心一定会充满感激。当然,鼓励别人也必须是真诚的,或者至少看上去是真诚的。

任何一个人的能力,都会在批评下萎缩,但却能在鼓励下绽放。因此,如果你希望对方做到某件事,那么,即使他仅仅获得了细小的进步,也不要吝啬你的鼓励。因为,每个人都需要他人诚恳的认同和慷慨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