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杏林拾翠
15182400000027

第27章 古今身高小考

我国古典小说,描写那些绿林好汉,往往身长在八尺以上。《水浒》中的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都身长八尺。美髯公朱仝身长八尺四五,甚至有身高一丈二尺的。这也许是小说家善于夸张描写的高大形象吧!正史里的人物又是怎样的呢?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东方朔“长九尺三寸”;项羽“长八尺二寸”;喜邓皇后、马皇后“身长七尺二寸”。在医家中,晋代岭南名医支法存身高八尺,南北朝药物学家陶弘景身长也七尺七寸,等等。以上人物,是属古代的高个子,还是属一般人的高度呢?《灵枢·经水篇》有这样的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在《骨度篇》中又云:“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两者虽然记载不同,但实质上,并无差异。因为后者没有计算由颅顶至前发际这段体表距离在内。在《考工记》总序,也有“人长八尺”的记载。由此看来,古人是以八尺(即2米7左右)为一般人的高度。按《说文解字》释:“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如此八尺为常人高度,岂不是比今日常人(约1.66米长度)高了半截子吗?

其实不然。我国近二十年来发掘古代的尸体,可给我们雄辩地作了解答。大家熟悉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女尸,身长1.45米,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的男尸,身长1.657米;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具唐代古尸,男身长为1.69米,女为1.55米。另在新疆哈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女尸、福建福清和邵武等地出土的明代古男尸,其身长都与现在人平均。值差不多。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古今尺度的不同。

我国使用尺度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初,用什么东西来作度量衡器具呢?众说纷纭,有“黄钟生度”和以蚕丝、马尾为尺度等记载,但较可信的,则是人自己本身。就是人用自己的手足和动作测出一定的长度。直至今日,在一定的场合,还沿用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的民间简易度量尺寸法。据有人考证,到了周代,已用一种璧玉制作精美、具有规定大小的尺寸,叫做“璧羡度尺”。其一尺的长度,现在折合为19.7厘米左右。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各个时期的尺寸长短和现在都不相同。如汉代一尺,约折合为现在的22.5—23.75厘米之间,唐代一尺,约折合为现在的30—31.35厘米,清代一尺,约折合为现在的32厘米。其发展的趋势,是尺寸越来越长。从商周到清代,约加长了60%。这既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盘剥越来越重的历史事实。因为布帛是封建剥削的主要掠物之一,如把尺寸加长,表面上税率不变,实际上剥削加重了。

因此,我们读古书或研究历史,如果知道历代尺寸长短不同,加上具体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凡遇到有关长度,就拿现代的尺度和当时的比较一下,推算出来的。值就较准确。如上面所列举《黄帝内经》所载的八尺为常人之长度,那么我们就要考虑,《黄帝内经》所记载的长度是以周制尺计算的,八尺折合为今尺157.7厘米。所以,近代金石学家马衡在《凡将斋金石丛遗·度量衡制度》中说:“今之读史者,眩于。字之多,每有今不如古之感想。明乎此(度量衡)而后不为所惑。”此谓实有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