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全歼后,陷入重围的杜聿明集团还剩下第二兵团第五、第十二、第七十、第七十一军和第七十四军,第十三兵团还有第八、第九、第一一五军,总共8个军,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宽5公里,东西长10公里的狭小地区,孤立无援,全军覆没已成定局。
粟裕挥兵对杜聿明集团实施合围
1948年11月30日,粟裕为防止杜聿明集团南逃,给华野各部下达了调整部署的命令:
1江淮部队与先遣纵队仍跨浦蚌线两侧地区辗转破击该段铁道,阻滞敌之交通运输,配合十三纵正面阻击作战。
2十三纵担任阻击蚌埠之敌北犯或西援黄维之任务,应在新桥站至曹老集铁道两侧及澥河以南河集、火星庙、张店子之间地区,选择要点,构筑阻击阵地,部署阻击兵力,并以小部队迫近曹老集东西地区,确实监视敌之行动,坚决歼阻沿铁路北犯或沿澥河以南西援之敌。
3六纵在十三纵接防前,仍应以十七、十八师控制小卢沟、大吉沟村、高家湖地区,并先行接替苏北十一纵陶庄防务,以佯攻手段迷惑监视曹老集之敌,待十三纵接防后,再移至澥河以北固镇、连城、姚集地区集结,休整待机。
4韦国清、吉洛率十一纵即于今晚开始经河集、瓦町集、湖沟集北移,以3日行程,于12月3日拂晓前进至宿县东北之灰古集、塔桥集、顺河集、二铺地区(二纵),及大店集东北之仁义集、王集地区(苏北十一纵),集结待机。
粟裕
5十纵亦于今晚开始经固镇、卢庄集、杨町集北移,以4日行程,于12月4日拂晓前进至渔沟集、朝阳集、湖集、路毛徐地区,集结待机。
6本部今晚移嵩沟集附近指挥。
7各部在交接防务时,应特别注意采取小部队佯攻,以迷惑敌人,免为敌利用空隙重占我之阵地。各纵转移行动,一律于夜间隐蔽行之,免暴露企图。(《粟裕军事文集》第432页)
尽管粟裕对杜聿明的撤逃有所准备,但杜聿明集团于11月30日晚上便开始撤退,却是粟裕始料未及的。
12月1日拂晓前,华野前沿部队及抵近徐州侦察的分队同时报告,邱清泉兵团主力已向徐州西南行动。白天,华野侦察部队接连报告,杜聿明集团正在破坏徐州的工厂、仓库,焚烧战略物资,中午有600辆汽车由徐州西开砀山方向。华野我军电台也监听到了敌军向阜阳开进的消息,粟裕判断杜聿明集团已放弃徐州,向徐州西南逃窜,于是立即下令组织追击。
粟裕明确认识到,华野我军主力位于徐南和东南方向,距杜聿明集团撤离的徐州西南方向已晚敌1天行程,必须想方设法阻击和迟滞敌人。于是,12月1日中午,他电令豫皖苏军区组织地方部队,立即在砀山、夏邑、商丘、柘城、兰封线布置阻击,并控制涡河、沙河船只、渡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障碍,阻延杜聿明集团向西南逃窜,以待主力到达为止。命令还要求豫皖苏军区地方部队除坚决阻击迟滞敌军外,应随时将敌军到达位置急电报告野战军司令部,以便组织主力会歼。同时要求华野追击部队采取尾追、平行追和迂回拦截等战法,昼夜兼程,追堵杜聿明集团。
12月1日下午4时许,粟裕等电报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报告了杜聿明集团的撤退情况及采取的战法和追堵杜聿明集团的部署。电报说:“现九、八、三、四、一、广、鲁中南、苏北十二、渤纵等部已向永城、肖县、夏邑及徐州、肖县间急进袭击。以渤纵由大许家进占徐州;十纵经宿县西进永城;另着苏北二纵、十一纵即由固镇、湖沟集沿涡河北岸西进,随占涡阳;十三纵尾后跟进,部署第二线截击。已令中原豫皖苏军区控制商砀陇海线,永城、亳县、太和及沿沙河周家口、界首各渡口布防截击。中野已令郑州城防部队乘车东开,控制商丘。六纵控制曹老集地区,警戒蚌埠之敌。”(《粟裕军事文集》第433页)
12月2日,粟裕电令华野一纵、四纵、十二纵、特纵,同时告三纵、八纵、九纵、鲁纵等部,并报中央军委、刘伯承、陈毅和邓小平。命令说:
(一)我九纵已攻入祖老楼西南地区与敌打响,并已令其继续向西北薛家湖方向截击;八纵向永城截击;三纵向瓦子口以西截击。今晚十纵可到百善集,二纵可到临涣集以西地区。
(二)你们当前情况如何?十二纵务必沿徐州敌向西的退路跟踪猛追,并防敌在无法西窜时再向徐州回窜;一、四纵应集全力由敌左侧后以勇猛动作,不怕伤亡,攻入敌纵深向敌截击,务将敌行军队形截成数段,而各个歼灭之,其动作越猛越好,不仅使敌无法站稳阵势,而且使敌无法整顿队形,则该敌易为我解决。一、四、十二各纵,仍归陶勇、郭化若指挥,如鲁中南纵队在其附近,亦归陶郭指挥,但陶郭仍归谭王指挥。望陶郭根据当前情况,机断处理。如特纵之坦克20辆到达徐州后,亦拨归陶郭指挥,参加追击。
(三)三、八、九纵应尽最大努力,以强行军速度,绕到敌之先头,以截住敌人向西逃窜,并于截住敌人后,即迅速没法分割敌人,如将敌行军队形截成若干段,这是最便于歼灭敌人的办法。而乘敌于夜间行军中,以勇猛动作截住,又是最易达成截断敌人的办法。望各纵注意采用此手段,但八、九纵则不应丧失绕至敌人先头的机会,务必尽办赶至敌人先头,而截住其去路。为便于行动迅速,各纵重武器及机关辎重行李等,可留少数部队掩护跟进(但亦不能掉队)为要!(《粟裕军事文集》第433-434页)
粟裕的命令所采取的战法是追击、截击、堵击,既明确了指挥关系,又强调了行动要求。关于指挥关系,分成三个层次,粟裕指挥华野全军;谭震林、王建安统一指挥华野分割截击、追击、堵击杜聿明集团的部队;陶勇、郭化若统一指挥华野分割截击杜聿明集团的部队。
关于行动要求,跟踪追击部队既要猛追,又要防止敌军回窜;左侧截击部队动作越猛越好,置敌军于乱战阵势,将敌军分割成数段;堵击部队要千方百计赶至敌军前头,截住敌军去路;指挥员要根据战场实际,机断处理。从下列所引国民党将领的回忆资料来看,粟裕指挥下的华野我军勇猛穿插,达到了设想的目的。
敌邱清泉兵团第五军四十五师是被我军最先追上的。
据四十五师师长郭吉谦回忆:12月2日凌晨二三点钟,“第一三五团的前卫营在襄山庙南边受到解放军阻击。这时,解放军愈来愈多,于是第四十五师即投入战斗,第二兵团的部队的‘剿总’指挥机关借第四十五师的战斗掩护,纷纷往西逃窜。”
12日上午,邱清泉指示,第四十五师改为后卫,待最后一批载重汽车和掩护汽车的第三十二师高毓民团通过后即行西辙。
下午,原和第四十五师对战的解放军往西去了。邱清泉指示,第四十五师和骑兵旅一起往西撤。“但该旅不等命令下达就撤退了。该师正在撤退时,不料追击骑兵旅的解放军已冲到眼前。我令各团立即重新占领阵地。第一三三团第一营在占领阵地中,一枪未发就被解放军歼灭了;第一三五团的重机枪还没来得及架起也被解放军夺去了;第一三四团正由襄山庙南向北调动途中,我只好让第四十五师从撤退中停下来,慌忙应战。”
晚上,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与一三五团对战的是华野三纵九师,与一三四团对战的是华野一纵,与一三三团对战的是华野九纵。3日晨,华野我军转移(实际上我军是为了赶至敌军前头)。
敌邱清泉兵团参谋长李汉萍也回忆了第四十五师被我军追歼的情况:“大约在(下午)3时左右,突然接到侧卫部队第五军第四十五师郭吉谦在襄山庙发出无线电紧急报告,说被解放军第九纵队三面包围,发生激战。邱清泉深恐郭吉谦被歼,当即电话命令第七十军第一三九师派出1个团前往增援。入夜后,解放军压迫更紧,激战通宵,郭师据守之阵地逐渐缩小,形势危殆。3日上午,邱清泉又命第七十二军余锦源派出1个师前往增援,攻击解放军的侧背,掩护郭吉谦从襄山庙突围。”
杜聿明回忆说:“3日晚,各部队按照蒋介石改变了的命令到达位置后,至12时前后发现解放军追击部队右翼已到达薛家湖,左翼已到大回村附近,形成包围态势。”“是晚全线皆有战斗,部分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混淆不清。如由肖永公路撤退之第二兵团一个后卫营,遇到解放军的一个大部队时,这个营长即冒充解放军而免于被歼。另有少数解放军深入国民党军内部到处打枪,弄得国民党军草木皆兵,敌我不分,各据一村,彻夜混战。这一军说‘当面之敌攻击甚烈’,那一军说‘共军已窜到我阵地后方,正在驱逐中’。甚至指挥部及第二兵团所驻的孟集内外亦发生混战,战斗一直打到我住的房屋门口,直到4日拂晓前后始渐形沉寂。检查结果,只发现几具似农民非农民的尸首及几个被打死的国民党军,此外并无虏获解放军的任何证据,这一晚混战究竟是国民党军自相混杀,还是真有解放军打进来,至今回忆起来还是一个谜。”
12月3日中午,粟裕决定:“即乘敌立足未稳阵脚混乱之际,坚决截堵其向西南突窜道路,压迫其向北、向西北,并先集中主力揳入其纵深,割歼其后尾一部,而后再分批逐次各个歼灭之。”粟裕给各部下达了第一步任务部署的命令:
在济南起义的吴化文部炮兵开赴前线,参加围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
(1)“九纵即控制薛家湖至丁集(不含)间,八纵即控制丁集(含)、大回村(含)、菊集、大台楼之间地区,构筑阻击阵地。并以鲁纵控制永城及以北旱道口间地区,苏北十一纵控制大回村(不含)、菊集、新庄间地区,构筑纵深翼侧阵地,为九、八纵之预备队。以上各部,统一由苏北韦吉兵团指挥,全力担任坚决阻歼可能向西及西南突窜之敌,确保薛家湖、丁集、大回村、黄桥、铁佛寺至永城间阵地,而在阻击中予敌以重大杀伤,并设法歼其一部,以便第二步会合主力聚歼之。具体部署由韦吉决定。”
(2)“二纵即进至青龙集、黄桥(均含)、大回村(不含)地区,十纵即进至青龙集、黄桥(均不含)、五户、张集(含)地区,会同现在王砦、祖老楼以东地区之三纵,统一由十纵宋刘指挥,担任由襄山庙,经孙楼、袁圩、张大屯之线两侧地区集中并进,揳入敌之纵深,割断敌之东西联系,而后协同一、四纵、十二纵及渤纵主力,首先割歼祖老楼、王砦、大吴集、袁圩、孙楼间地区之敌。具体部署由宋刘决定。”
(3)“一、四、十二纵及渤纵主力,统一由四纵陶郭指挥,担任首先协同宋、刘所部割歼大川集、王砦、张新集、戴柿园地区之敌任务,应以四纵沿王砦、张新集之线,一纵及十二纵,最好分由东向西,及由北线至敌左侧后,由北向南分路突击,分割歼击该区之敌。渤纵除暂留1个师(待鲁中南警备部队到达后归建参战)协同鲁中南军区武装警备徐州外,其主力应即沿陇海路南、西南曲里铺、东镇店地区,向大吴集、张大屯敌之侧背攻击。以上各部之具体部署由陶郭决定。”
(4)“谭王即就现地(睢溪口西25里之后吕楼)依实情统一调整部署,并就近指挥各部行动,俟韦吉、宋刘、陶郭均与所属各部取得联系后,可与本部靠近,共同指挥各部作战。本部拟于明(支日)晚进至睢溪口附近指挥。”
(5)“广纵及冀鲁豫独一、三旅及冀鲁豫三分区武装由赵何指挥,经萧县、黄口间地区,进至韩道口、山城集、火神殿地区,担任由西北向东南钳制攻击敌之侧背任务,借以配合主力歼敌作战。”
(6)“各部可依此调整部署,各接替任务部队,宜先行派队接替包围(警戒)阵地。各部准备交接地区,应酌留部队控制,待接替部队到达后,再行交接,并应不放松对当面之敌各个歼击。”
(7)“各部队应以各种办法,切实注意掌握当面敌人真实动态及查明番号、位置及企图即时上报,并注意电台、电话联络。”
华野我军根据粟裕的命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顾国民党空军的轰炸,冒着天寒地冻,对杜聿明集团进行穷追猛堵。“4日拂晓前,九纵已达永城以北埋子集、薛家湖地区,并继向芒砀山攻击前进,八纵达永城、苗桥地区,鲁中纵达青龙集以南,三纵达祖老楼、王砦(歼七十军三十二师一个团)地区,四纵达张寿楼、张新楼地区,一纵达袁圩,广纵及冀独二个旅达张新楼附近及洪河集地区,十纵进至大回村以南,二纵达永城附近地区,十一纵进至涡阳以北地区。”
12月4日,杜聿明发现华野我军主力赶到,即缩集1团,采取三面掩护,一面突击战法,图向南突围。华野我军即采取一面阻击,三面攻击战法,坚决堵敌南窜,并求揳入敌之纵深,打乱敌人部署,分割歼灭敌人。谭震林、王建安指挥一纵、四纵、九纵、广纵及冀鲁豫两个旅由北向南向李石林方向猛力攻击,求揳入敌之纵深;韦国清、吉洛指挥二纵、八纵、十一纵由西南向东北攻击,并布置纵深阻击阵地;宋时轮、刘培善指挥三纵、十纵、鲁纵由东南向西北攻击,并布置纵深阻击阵地。至5日,华野我军对杜聿明集团形成了战役合围。
完成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后,粟裕才松一口气。几十年后,粟裕在谈到这次追堵杜聿明集团时还说:“尽管我们估计到了他们的撤退方向,却没有想到他们撤得这么快。万一让他们30万部队撤到淮南,问题就大了。”
蒋介石面对各个战场的败势仍举棋不定
黄维兵团被歼前后的12月中旬,全国军事形势正起着新的急剧变化。
在东北,东北野战军已取得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全歼了国民党卫立煌集团。在中原和华东地区,华野和中野发起的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已经胜利结束。国民党刘峙集团的5个主力兵团,3个已被我军歼灭,剩下的2个也已被我军紧紧包围,歼灭了一半,其余一半即将被歼。
在华北,分布在平绥线上的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的60万兵力,有的已被我军包围,有的正处在被包围之中。
在西北,西北野战军将国民党胡宗南集团牢牢地牵制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国民党华中‘剿总”的白崇禧集团,其主力黄维兵团已在淮海战役中被歼灭,所剩主力只有张淦兵团和宋希濂所指挥的几个军。而白崇禧集团的这些部队,一方面为我军所牵制,另一方面白祟禧自有打算,蒋介石指挥不动。
这样,蒋介石精心组织起来的5个战略集团,有的被歼灭,有的被牵制,能做战略机动的已寥寥无几了,蒋介石的“重点防御”战略计划破产了。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不得不改变其军事部署,12月16日,即黄维兵团被歼后的第二天,蒋介石为了避免李延年兵团在北援中被围,遭到黄维兵团同样命运的危险,因此下令李延年兵团:“(一)迅速与共军脱离。(二)而后以有力一部守备淮河,主力集结淮河以南地区机动”。
李延年兵团接到命令后,迅即后撤,退至淮河以南。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则由蚌埠南移至滁县。这时,蒋介石已没有兵力再去解救杜聿明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