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枪·轻武器发展史
15224200000012

第12章 火绳枪的应用

此时的中国,已进入火器发展的高峰期,明军中火器与冷兵器的比率不断提高。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据此推算,全军就应装备火铳12.5万~18万支之间,这在当时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永乐七年(1409年),明建立了一个以各种火器为主要装备的独立兵种“神机营”,分编为5个军,每军万余人。其中仅驻在京师附近的神机营所装备的铳、炮就不少于数万支。其他明军火器的编配数量也超过三分之一,这比欧洲最早组建的西班牙火绳枪部队要早一百多年。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云南宣慰使思伦发率30万众袭扰定边,明廷派大将沐英带骁骑3万平乱。沐英根据对方以象兵为前阵,步骑兵随后的作战特点,采取“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具发;若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的战术,大败思伦发,明军“乘胜追奔,直捣其栅”。这种战术可谓是200年后欧洲才出现的线式战术的前驱。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太祖朱棣第四次亲征漠北,对明军神机兵与步骑兵协同作战的战术作了高度概括: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阵密则固,锋疏则达,战斗之际,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敌不足畏也。并多次在与蒙古骑兵和其他军队的作战中成功运用。上述对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期战术的高度概括,至今无出其右者。

16世纪初,西班牙建立了欧洲第一支总数达二万余人的正规火绳枪部队,一律装备“穆什克特”。火绳枪部队采用火枪兵和长矛手混编的形式,分编为若干步兵团。其司令科尔多瓦还发明了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术——后退装弹战术:作战时,每个战斗编队均分为40横列,接近射程时,头列枪手齐射,而后沿队列空隙后退装弹,后面各列士兵均照此方式依次前出射击和后退装弹。从而弥补了火绳枪发射速率慢的缺陷,保证了对敌实施连续火力打击。这实际就是后来有名的“线式战术”。1525年,在帕维亚会战中科尔多瓦的火绳枪兵首次与法国骑兵交战,运用此种战术,击败了数量占优势的法军,称霸欧洲数十年。不但“终于将骑士们赶下了垄断战争舞台的位置”,而且使一度势衰的步兵重新获得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