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15255400000118

第118章 财务管理(38)

纳税管理目标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经营活动的组织。企业经营活动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的,充满着风险,有时甚至面临着破产倒闭的危险。可见,企业必须生存下去才可能获利,同时,企业也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存。因此,企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生存、发展、获利。不同企业的目标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同,具体可参照下表。

企业目标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企业目标实现企业目标的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生存以收抵支,偿还长期债务保证企业以收抵支、按期偿还债务,减少破产的风险

发展研究和开发,扩大市场份额筹集市场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获利获得盈利,增加企业价值通过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盈利水平

6制订纳税管理制度与流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纳税管理制度与流程是为了促使企业纳税管理更加规范且更有效果。针对企业实际纳税情况和纳税管理组织形式所制订的纳税管理具体制度,包括纳税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纳税申报管理制度、纳税风险控制制度等。纳税管理流程是指与纳税管理具体制度相配套的各种管理流程。

7研究制订纳税管理方案

研究制订纳税管理方案,从广义上讲是指企业整体纳税管理目标、纳税管理原则、组织管理方法的制订;从狭义上讲是指企业依据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经营要求所进行的具体纳税方案的研究、设计与制订,例如,企业筹资及相关纳税方案的设计、企业成本管理方式的调整与纳税方案的设计与制订。

8组织纳税管理方案的实施

组织纳税管理方案的实施包括企业整体纳税方案的实施与不同发展时期具体纳税方案的实施。

9信息反馈与归档

对纳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纳税管理信息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归档,反映给实际管理部门及人员,以纠正错误的行为。

财务机构及其职责

一、财务机构及其职责

财务机构负责企业日常的各项财务工作,协调企业和外部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企业财务机构的主要职责可概括为以下几项:

(1)进行财务预测、制订财务预算或计划。

(2)筹集资金。

(3)分析、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编制资本预算。

(4)负责企业的现金及有价证券的管理。

(5)分析客户信用,制订信用政策、收账政策。

(6)负责利润分配政策的制订与实施。

(7)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与上述内容相对应,企业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可概括为:

(1)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对外会计报表。

(2)按照内部管理的要求编制内部会计报表。

(3)进行成本预测、计划、核算、控制、分析等工作。

(4)负责企业纳税的计算和申报。

(5)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保护企业财产。

(6)办理审核报销等其他有关会计核算工作。

二、财务机构的设置

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考虑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规模、行业特点、业务类型等因素,财务机构内部的分工要明确,职权要到位,责任要清楚,要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在企业总经理领导下可设置财务副经理来主管企业的财务与会计工作。在财务副经理下面可分设财务处和会计处,分别由财务主任和会计长担任主管人员,其下面根据工作内容再设置若干科室。图1-1就是典型的股份公司财务机构设置示意图。

(一)财务机构的独立

图1-1企业组织中的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

如图1-1所示,在西方典型的公司制企业设置财务机构时,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是平行的,成为独立的机构,由财务主任负责。它主要就筹资、投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进行日常的专门化管理。我国理论界存在着财务与会计关系的争论,但在实践中,长期以来财务会计机构通常是合二为一的,这与我国传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市场化管理的加强,财务与会计不分的机构设置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发挥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财务机构的独立就显得十分必要,当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和一些大型国有公司已进行了财务与会计的职能分工与机构分设。

(二)单一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

单一设置企业财务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投资主体、企业规模、业务类型等,通常可选择以下两种类型:

(1)以会计为轴心的财务机构。这也就是我国企业长期以来所采用的合二为一的模式,目前仍为许多企业沿用。这种机构的特点是会计核算职能与财务管理职能不进行分工,且机构内部以会计核算职能为主划分内部职责。一般适用于中小型企业。

(2)与会计机构并行的独立财务机构。这种机构的示意图如图1-1,其特点是实行会计核算职能与财务管理职能分离,一般适合于大型企业和股份公司。

(三)集团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

集团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其制订的财务管理体制确定。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大体上分为三类:集权型财务体制、分权型财务体制和相融型财务体制。集权型财务体制是指集团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对下属子公司的所有管理决策都进行集中统一,子公司没有财务决策权,集团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不但参与决策和执行决策,在特定情况下还要直接参与子公司的执行过程。分权型财务体制是指集团公司总部只保留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决策事项的决策权或审批权,而将日常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完全下放到子公司,子公司只需对一些决策结果报请母公司备案即可。相融型财务体制,其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集团公司总部对子公司在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与处理上实行高度集权,子公司对一切经济活动具有较大自主权。

从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而言,一般要设立独立的财务部门,负责集团企业的投资和分配等财务事项。除此之外,企业集团还往往设立公司型的财务机构,主要负责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调拨和运用。公司型财务机构本身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法人,独立对外从事各种财务活动。公司内部除设立从事财务活动的业务部门外,还有一些行政部门,如财务公司。

三、财务人员及其职责

(一)厂长(经理)的财务管理权责

厂长(经理)全面负责企业的日常管理,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一般包括: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根据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组织好企业生产经营。

(3)具体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机构设置。

(4)组织拟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5)接受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财务检查以及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的监督等。

(二)财务负责人的财务管理权责

企业财务负责人包括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的企业领导人员。他们向总经理负责。其财务管理权责一般包括:

(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财务政策。

(2)审核重要财务事项。

(3)协调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与财务部门的关系。

(4)组织制订财务预算,负责预算方案的实施,并督促企业财务部门下达落实成本、费用、利润等考核指标。

(5)定期检查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研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6)负责组织企业财务核算,审核财务决算等。

(三)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权责

这里的财务人员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他们的管理权责一般包括:

(1)负责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分析。

(2)具体制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组织、指导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

(3)如实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监督财务收支,依法计算缴纳国家税收并向有关方面报送财务决算。

(4)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统一调度资金,统筹处理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财务人员的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它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非财务素质。

(一)科学文化素养

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没有高度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能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财务人员还应具备获取、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面对当今日益膨胀的各种信息资源,只有具备这种能力,财务人员才能去粗取精,获取有用信息,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服务。

(二)组织能力

组织在现在和未来的公司财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企业财力物力的调拨、设置工作流程、制订财务战略、寻找获利机会等,所有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有高水平的组织能力。财务人员的组织与控制能力决定着企业财务计划和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

(三)分析判断能力

对财务人员分析判断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当前所处经济发展周期阶段和未来趋势,以及市场环境变化等宏观和企业外部状况作出分析判断,以便识别资本市场的财务机会和财务风险,为财务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要能够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分割为许多财务现象或分解为不同的财务部分,进而从各种财务活动现象中,寻找一些规律和存在问题。

(四)参与决策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的重点在于决策。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需要包括财务部门在内的各职能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参与决策。为此,财务人员就应具备进行财务信息交流的能力,培养办事干练、决策果断的习惯。

(五)协调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日益开放,人们需要掌握语言、电脑操作等,以便进行广泛的社会交往。员工的协调沟通能力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可以形成一种向心力,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财务人员需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与跟自己利益一致或不一致的人合作、共处,以实现工作目标。财务人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才能保证企业财务工作高效运行。

(六)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习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培植其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财务人员面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实自我,以适应工作要求。

(七)数字与计算的能力

财务和数学、数字是密不可分的,财务人员必须具备灵敏的数学计算分析、数字的反应能力、判断力。为了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财务人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比较。财务人员提供的数据必须保证日与日、月与月之间的衔接、部门和部门之间的配合,这种顺利通畅将是实现长期高效运作的关键所在。

财务规范

一、财务规范及其构成要素

财务规范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形成并为人们所遵循的一种准则体系,这种规范体系是确立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的要求和结果。

财务规范实质上就是对财务主体行为的保障、限制和协调。财务规范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保障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第二,对于企业现实财务活动中所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进行必要的限制,并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第三,协调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及其他财务管理问题。

由于每一个企业的情况不同,企业的财务规范也应当从企业的基本情况出发,不同类型的企业不能照搬某一僵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选择运用适当的财务规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财务规范既要相对稳定,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既要体现原则性,也要体现灵活性。

财务规范主要是由一系列层次不同的财务法规、财务惯例和财务职业道德构成的。

二、财务法规、惯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财务法规是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适应财务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确定各有关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它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基本规范。我国目前的企业财务法规制度,包括企业财务通则、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三个层次。

财务惯例是指在长期的财务管理实践中被自己、他人或社会接受的某种规范、行为模式或假设。它是财务管理理论及实务工作的基础。

财务职业道德是在财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规范财务人员职业活动行为的约定,是财务人员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以上三者之间,财务法规是财务规范的基本内容,是对企业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进行财务活动的基本要求;财务惯例和财务职业道德往往是对财务法规的延伸,它们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按照财务法规的基本要求更加科学、有效。

三、企业财务通则

企业财务通则是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对其他财务法规制度起统率作用。其结构框架既反映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等整个资金运动过程,又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项会计要素,兼顾了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国际的习惯做法。

我国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共十章七十八条。的内容依次为:总则;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信息管理;财务监督;附则。

四、行业财务制度

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制订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这里分行业的财务制度中所说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独立核算的各类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

五、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企业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其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制订的规范企业内部财务活动的管理办法。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建立起合理、科学、有序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既把国家赋予企业的理财权具体化、制度化,也要强化企业自我约束,确保新的财务制度体系的有效实施。

企业财务通则规范了企业财务活动的框架,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虽然对通则所作的基本规范按照行业进行了细化,但企业需要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更具体的制度和办法来规范其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结构体系一般包括:选择和确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规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筹集的管理制度;货币资金及往来客户结算的管理制度;存货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在建工程的管理制度;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销售收入的管理制度;企业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制度等。

制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