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师休闲论
15256600000006

第6章 教师休闲概述(2)

因此,教师高质量休闲能促进其身体新陈代谢,提升体能,改善生理机能,拥有饱足的精神和活力;教师高质量休闲能调和其精神情绪,悦纳与发展自我效能,提升自信心,纾解身心压力与焦虑,提升教师工作和学习效能;教师高质量休闲还能丰富其生活内涵,圆融与人、社会、自然之互动,增广见闻,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教师高质量休闲有利于增强教师归属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归属感不强的教师往往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少、业余生活单调无趣、读书学习丢弃、必要的体育锻炼缺乏等,这不仅有害于教师身心健康,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也造成教师群体与社会其他人群出现隔阂。教师休闲则可以提供人际互动、社交的机会,有效改善人际疏离,促进教师与人群社会关系的和谐,满足社区人际归属,丰富生活体验,促进团队向心力及合作分享。休闲既不是工作的对立面,也不是工作的延伸,而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没有一定生活底蕴的教师,即使再“专业化”也无法走很远。

(二)教师休闲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与个性发展

约翰·凯利认为:“休闲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是一个持久、重要的发展舞台。因为它提供了一条通往个人开放与自由的正确道路,而这种开放和自由是可以在休闲中找到的。”教师的成长是一个与其生活相互依存的终身性的过程。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作为职业人的成熟与发展,更是作为人的成熟与发展,是作为教师存在的个体生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也是教师生活品质的提升与生命空间的延展。教师文明、健康、科学的休闲,有助于他们调整刻板单调的生活节奏、松弛紧张的情绪和劳累的身心、平衡学习与工作,有助于他们拓展人际关系促进交流、丰富个人生活情趣、陶冶情操、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赢得精神自由、营造心灵空间,有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与优雅的德性,有助于增进教师的心智与各种技能,有利于教师健康良好的人格优化,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精神境界,使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张扬,建构完整与健全的丰富人生,从而促进教师的全面和谐成长和个性发展。正如美国著名休闲研究教授托马斯·古德尔和杰弗瑞·戈比所认为的那样,“休闲是一种自我超越的状态,因为,正是在休闲中,人性在潜在的转变中体现出对人的自我完善的引导作用。”

(三)教师休闲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

高质量的休闲不仅能使教师消除生活、工作中的紧张情绪,自觉克服职业倦怠,主动释放各种压力,获得自我完善和精神生活的富足,而且能够有效营建和激发教师创造能力的“心灵自由”和“心灵安全”的氛围,满足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需要,大大激发教师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从而以一种饱满高昂的健康心态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研究,使之再现生机与活力。可以说,一个懂得休闲的教师才是一个懂得装点教育的人,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四)教师休闲有利于学生休闲教育指导

教师的职业要求赋予了教师培养学生使其生活更幸福的责任。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之时,也向学生展示着其生活姿态和休闲价值观念,因为教师个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命状态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健康休闲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休闲行为和休闲价值观及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生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使他们远离消极颓废的生活以免形成一些不良的休闲行为和休闲价值观。而且,学生的休闲教育与教师的休闲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统一连续的实体,教师休闲对学生休闲教育具有非常强的引导性。教师可以利用在休闲中所获得的开展种种休闲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得心应手地对学生进行休闲生活指导,实施休闲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这个中心原则指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创造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相反,如果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影响社会稳定。”

总之,教师高质量休闲能够促使教师滋润人生、平衡身心、充实知识、发展自我、提升生活品质、享受生命乐趣,为教书育人提供良好的身心与资源支持。

二、教师休闲基本特征

教师休闲除了具有休闲的一般特点外,还因教师这一特殊的身份及其工作的特殊性而具有其独特之处。

(一)教师休闲的师表性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教师作为社会上一种“为人师表”的特殊职业群体,其自身就是一种教育手段,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其周围的人特别是其教育对象——青少年学生具有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并且年龄愈小的学生其“向师性”和模仿力愈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科学而合理的休闲价值观念、文明而健康的休闲行为等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和表率影响作用。

(二)教师休闲的发展性

学习是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教师休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教师自由、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更是为了使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发展潜能,以便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研究。所以,教师休闲始终都贯穿并渗透着强烈的学习与发展意识,如把学习培训和休闲一体化,充分利用假期进行各种形式的“充电”等。教师往往以此“学习化”休闲来优化提升自己的休闲价值与品位,不断促进自己更快、更高与最大化发展。

(三)教师休闲的非功利性

我国传统文化要求教师为人师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都成为我国教师职业的写照。这种传统文化的浸染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而且也相应地表征在教师休闲中。所以,教师休闲时所从事的活动应当是非功利性的,或者是功利性较淡的活动。相对于社会上其他职业群体的休闲,教师休闲不能崇尚高消费、高享受的奢华休闲,不能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盲目追求放纵休闲、奢侈休闲,更不能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一些极端功利性的活动如有偿补课、课外兼职而将本职工作当成了“副业”等有违师德要求的休闲。

(四)教师休闲的健康性

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检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其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它实际上也已成为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有专家甚至认为,“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绝不亚于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休闲不是单纯地“休息”,而是为了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从而改善自己的亚健康状态,缓解职业倦怠,保持身心无疾病,同时避免给学生造成“师源性伤害”。健康休闲是教师最聪明的休闲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五)教师休闲的导向性

教师是我国一个非常庞大的职业群体,这一职业以其特殊的职业作用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受众”。因此,教师休闲势必会对整个社会发挥着其他职业所不可代替的重要的教育导向作用。教师健康休闲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休闲行为和休闲价值观及掌握的休闲知识技能都可以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也教育影响着教师周围的许许多多的人,而且青少年从教师那儿因受积极影响所形成的健康休闲观念、实施的健康休闲行为等也会以几何倍数的作用进而教育影响着他们周围的家长、同学以及亲朋好友,等等。这样一来,在教师健康休闲的教育影响下,整个社会的人们就会逐渐远离消极颓废的休闲生活,积极追求高品位、高境界和高质量的健康和谐休闲,提升休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