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5292600000008

第8章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即不加咀嚼便把枣子整个儿全吞进去,不难想象,这肯定是不利于吸收与消化的。在学习上,如果缺乏思考,笼统含糊地吸收知识,便常常是过目即忘,学了等于没学。

我们都知道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大家也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的囫囵吞枣出自宋代圆悟禅师的《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在面对功课的时候,细嚼慢咽地品味,方能学透学活,若是不加思考地学习,便似是囫囵吞个枣,毫无用处。

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都缺乏耐心,象征性地教孩子一遍,便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孩子也便常常学得莫名所以,似懂非懂又跑去玩了。这样,在无意识之中,家长自己首先就“囫囵喂枣”,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够领会与探索到更深层的意义呢?

有个有关知了的寓言,大家可能耳熟能详。

一只知了看见一只大雁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谁知,它听大雁一说,觉得太简单了,不等大雁说完就说:“知了,知了。”当大雁让它试着飞一飞,知了试飞了几次,觉得没什么难的,于是又叫道:“知了,知了。”

很快便到了秋天,当大雁要飞往南方的时候,知了也想跟着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拍打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高。这时候的知了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学会真正的飞翔,只知皮毛而已,只好垂头丧气地望着大雁飞去的方向,无比懊悔地说:“迟了,迟了。”

小孩子在学习上就最容易犯这样的毛病,他们看事情往往只看到表面,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只知道简单、刻板地全盘照搬。囫囵吞枣学习的后果可想而知,就算再努力,但终究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更加体会不了学习过程的快乐。

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明白理解远比笼统地接受重要,例如数学中的公式、化学中的反应、物理中的定律……仅仅记熟这些条条框框,基本上是没用的,重要的还是灵活地运用,巧妙地结合,以及思维的延伸,不论哪一类知识,如果不能在深层次理解,那便无法对这些知识加以融会贯通,更无法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广泛的研究与创造。那么,家长们该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中细嚼慢咽地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呢?

1.在教学方法上,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父母都视自己的孩子如珍宝,却也有很多父母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而更多的是教育力度不够。每一对父母都应该对自己的子女负责,因为他们便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便应该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去教育他们、培育他们,让他们不至于在迈入社会的时候会手足无措。

2.家长在教育的形式上应该注意灵活生动和多样化。

教育不仅仅包含文化教育,一个人才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素质,如果是单一化的传教,相信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会厌烦。多样化地安排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的知识阅历更丰富多彩,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让他们有值得回味的童年生活。这也是家长的一个责任。

3.家长应做到寓教于乐。

在教育孩子时引导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善于布置疑点、难题或者设计一些游戏与活动让孩子思考,并指导孩子完成一道道难题,给予孩子鼓励,让他感觉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都充满着无穷的趣味和快乐。

孩子是否只是囫囵吞枣地学习,与他们的第一导师——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父母正确地遵循了教育的法则,并认真细致地付诸实践,孩子才会学得用心,学得全面,才可以将所学知识完全掌握,并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去运用。父母应当在孩子小时候就培养他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不可囫囵吞枣,不能应付敷衍,在正确的学习过程中还应当持之以恒,将所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