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千万不可以貌取人。以貌取人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也是一种不健全人格的表现,这种行为将成为处世中的一大障碍。相貌是父母给的,任何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力,也许你的相貌比较出众,但这并不代表你比相貌平平的人更优秀、更有智慧。所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要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要知道内在比外在更重要。
古人曾有“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警句告诫人们:评价人不能以外貌、衣着作为衡量标准,海水那么浩瀚不能用斗来测量。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提倡、宣传这句话,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所以,我们青少年要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在生活和学习中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以貌取人,谬以千里
生活中,许多人注重一个人的实质大多数是注重外表,对内在根本不重视,而在这个逐渐进步的社会中,居然还有人用“貌”来决定一个人的品质。殊不知,这是何等荒谬!
史书记载,齐相国晏婴就是一个身高不满五尺的矮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司马迁将他比为管仲,推崇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
春秋末期,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觉得晏子的相貌实在不怎么样,就想趁机羞辱齐国。楚王特意在城门旁开一小门,准备迎候晏子。晏子到城门口时,守门的侍卫打开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城,晏子心里清楚楚王的用意,便停在门口,对侍卫说:“请你禀报楚王,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得从大门走进去。”侍卫急忙传话给内宫,楚王一听很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晏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取笑他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说:“这是什么话?临淄城里挤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一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能下一阵雨;走路的人肩膀擦着肩膀,在后面走的人脚尖能碰着前面人的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那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不动声色地回答:“君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访问国的君主贤德,就派上等人去,访问国的国君不贤德,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好,就只配派到这儿来了。”说完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心里闷着一口气,却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招呼晏子到厅堂,安排酒席款待晏子。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此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这齐人是个劫匪。”楚王故意摇头对晏子说:“齐人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晏子也摇摇头说:“江南有橘子,齐王派人拿去种在江北,结果长大不是橘子,变成枳,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土地性质不同使它这样的。现在齐人居住齐国不敢偷盗,到了楚国就变了盗贼,真是风气不同啊!”
从晏子身上我们可以明白,不能以外表来衡量一个人。幸而晏子并未因此自暴自弃,反而坦然面对自己的相貌,还主动争取出人头地的机会。
著名作家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事实上其貌不扬的人,有不少是具备才华的人,而相貌出众的人,也有不少平庸之辈。以貌取人的方式,实在是非常荒谬。
对于我们青少年,事物的外在表象与其内在本质常常是不同的,有时恰恰相反,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要学会透过表象辨认事物的内在本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以貌取人。歌德说得好,“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才能经久不衰”,我们都要引以为戒。
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
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的心灵美,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所显现出来的美。它是人内在素质美的体现,是人的美的核心。比起人体美,心灵美更为重要。
有一篇寓言,讲的是蜜蜂和蝴蝶相遇,蝴蝶嘲笑蜜蜂长得丑,蜜蜂反驳说:“外表美丽并不重要,最主要的是心灵要美,我们蜜蜂虽然丑,但是我们能酿出香甜的蜜为人类造福,而你们虽然长得好看,却危害庄稼,损人利己。”蝴蝶听完,羞愧地飞走了。
古人云:“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内心恶毒的人,即使再美丽,仍旧是一个丑陋的人;外表丑的人,只要善良、诚实、博爱,也是一个美丽的人。生活中也是一样,一些看起来挺“牛”的人,往往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而一些貌不惊人的人,往往有着惊人的成就。
心灵美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
一、道德
从根本上来讲,伦理本质与审美本质都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发展有利的基础上,善的心灵一般也是美的心灵。因此,要注重思想品德和情操的修养,要有远大理想,要具有正直、诚实的美德。道德是生命的发扬,道德是心灵的归宿。
二、情感
审美的特殊作用在于情感体验,只有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认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心灵美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才识
生活中,才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保证。心灵美的人应具有丰富的学识和出众的才能。思想的深邃、情操的高尚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四、性格
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在他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的。性格美的人是指一个人性格发展健全并具有吸引人的气质习性。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面对挫折不悲观、不气馁,开动脑筋,顽强拼搏,意志坚强;面对人生、面对他人情感丰富,关心社会,为人正直,乐于奉献,富于自我实现感;热爱知识,追求真理等。
总而言之,人的内在心灵美是道德美、情感美、才识美和性格美等有机的结合。
可见,爱美之心不可无。但是首先应该具备一颗美丽的心灵。毋须多言,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是每个人首先追求的,同时并不排斥对外表美的追求。因为生活本不是单调的,而是斑斓多彩的。
为何以相貌取人多失?这是因为相貌不能反映人的实际情况。奸佞的人,对人虽暗藏杀机,表面却可以笑脸相迎;良善的人,虽有菩萨心肠,对人也可能怒目相看。一个长得面目可憎的人,也许他心地最善良;一个生得很漂亮的绝世美人,也许她为人比毒蛇还狠。因此,作为一名青少年,看人要重在其行,而不在其貌,不然,以相貌取人必多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