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品周易,学管理
15316400000025

第25章 明夷:韬光养晦的明智

明夷卦讲韬光养晦的智慧。管理者身处“黑暗”时期要避风险,期待光明。明夷卦的内卦为离为日,外卦为坤为地,太阳隐没于地中,是明夷的卦象。正如太阳隐没地中,掩蔽其光明,但终有灿然脱出之时。太阳隐没于地中,一是告诫人们要知道隐藏自己的精明,二是要在黑暗中内心存有光明,因为第二天太阳还会升起,光明重现,喻示困境不会长远。

处于不利态势的情况下要懂得韬光养晦,一个人若不能学会韬光养晦实在难成大器。志向难以伸张时,要内心存有光明。相信黑暗过后必见光明,这是生生不息、进取不断的智慧之源。

君子用晦而明

明夷卦卦辞“明夷,利艰贞。”明夷卦象征光明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

《象辞》说:“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明夷的卦象是离下坤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从个人的修养来讲,君子遇到这种情况,外部环境艰苦时,内心意志要坚定,外表要顺从,不要去做无谓的斗争,退一步海阔天空,避免受伤,潜身反而有利,等待时机成熟,再一冲上天。

周文王本是商朝西岐部落的领袖,深受人民拥戴,遭到纣王猜忌,把他囚禁于里。几年的时间,文王一直坚守忠正之道,躬身尽粹。无奈纣王昏庸,不但不听取良策,还对他万般非难,但文王能忍辱负重,坦然面对危机,在囚室推演周易,并消除了商纣王的怀疑,终于逃出禁锢返回了故里。在西岐,文王加紧了强大自身的步骤,广招人才,姜太公此时也到了西岐,表示要辅佐西周夺取天下。后来武王领师伐商,最终建立大周基业。文王之所以能成为文王,也就在于此。

“用晦而明”,晦不是长晦,而是暂时隐晦,是以晦藏明,隐一时之晦,为了更长久的更巨大的光明。在人事方面,做人不要太张扬,如果是领导者,千万不可骄扬跋扈,而应该平易近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的真正内情,构建和谐的群体,为组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体作基础。在政事方面,遇到暗主,如果是有能力有地位的臣子,能帮助就帮助,该匡正就匡正,如果人主还不听你的,那么“身可辱也,而明不可息”,哪怕身体受到伤害,也无所谓,心志还是要光明,该谏就谏。如果你没地位又没能力,那么就早点远离,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品。

初九爻“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欲飞而又未飞,翅膀受到了伤害,所以垂翼。君子欲行,远离黑暗境地,投到光明的地方去,虽然失去了生活保障,三天没有食物,但还是要去。人家会嘲笑,会讽刺,但不必去计较。当商殷灭亡的时候,孤竹国的诸侯伯夷拒不接受新的王朝,虽然周天子派人给他食物,他也不接受,为了所谓的道义绝食而亡。为了理想,宁可饿死,也不低头求食,这是高尚情操。但人生存的社会如此复杂,既有理想,就不要被饿死。为了尽早实现理想,还是吃饱一点,提点精神,才能实现理想。

外愚内慧的精明

愚笨的人会遭到别人的耻笑,聪明的人却会遭到别人的怀疑。只有内心聪明,外表却表现得很愚笨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诗经》中说“靡哲不愚”,聪明人没有不装作愚笨的,可见如果不装做一副愚钝的样子,就不是真正的聪明人!外愚吃小亏,内慧获大成功。

六五爻“箕子之明夷,利贞。”殷朝的箕子处身光明,损伤外相的做法,有利于固守正义。《象辞》说“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箕子固守正义,光明不可熄灭。愈在黑暗的时刻,愈应当坚持正义,明辨是非。

箕子与纣王是同姓宗亲,殷商贵族,性格耿直,有才能,在纣王朝内任太师。商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就感到很可怕。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粗碗具,必要犀玉杯盘、山珍海味,进而穿绫着缎、建殿宇楼台,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纣王愈加奢靡,旦夕饮酒作乐而不理朝政。箕子屡谏,纣王不听。有人劝箕子离去,箕子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悦于民,我不忍这样做”。明臣遇暗主,离开朝政在道义上说不过去,不离开朝政则被暗主奸臣所逼害。在这两难之时,箕子被发佯狂,以这种特殊的办法来远离是非,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孔子说:箕子能“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所以箕子才是箕子,才能成为殷朝三大贤臣之首。

上六爻“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上六爻昏暗已经达到极点,开始像登临天上,最后却坠入地下。不要去争风头当英雄,老实本分一点,隐藏自己的明智,保护自己。有些人想表现得精明的欲望常常阻止了他们实际上的精明,知道隐藏自己的精明才是一种真正的精明。有时候最聪明的智慧是表现愚笨的样子,做到外愚内慧,将精明深于内心,这是保全自己的中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