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15318200000006

第6章 科学方法的特征与目的

变态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任务要通过有关的研究才能完成。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与其任务有着对应关系,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也体现了这一领域的特色。在这一章,我们将着重讨论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首先讨论科学方法的一般特征;然后我们将了解科学家已经发现和使用的对变态行为研究最有用的研究设计问题。

一、科学研究的质疑态度

敢于怀疑,这对科学家而言,比任何东西都重要。这不仅体现在他们要在相信一个事物之前先了解它,也体现在他们在已经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情况下还要反复思考它。科学家之所以持质疑的态度,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两个重要的事实。

第一,行为是复杂的,在任何心理现象的背后都有许多影响因素,而且他们知道,通常也很难识别这些因素,常常是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所有因素的情况下,过早地对某种心理活动做出解释和说明。当一个小孩的哮喘病发作时,人们往往会认为是由情绪激动所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动物的毛或花粉引起的,甚至是因为这个儿童本身呼吸道感染而导致的。因此,人们喜欢去解释单一影响因素的问题,但这对行为研究却是不够准确全面的。

第二,科学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过程。它需要人们有质疑的态度。人会犯错,推理也并不总是正确。因此,科学家就有必要对其他人的新发现或特别的见解提出疑问,除非这些发现或见解是在可控的情况下被反复论证过的。

二、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两个特点

(一)大多数研究都是相关研究

大多数的变态心理学研究都是相关研究,而不是实验研究。因为心理异常本身及其病因学因素无法进行随机分派和测量,这主要是出于伦理学上的考虑。由于缺乏直接的实验操作,因此,变态心理学研究往往难以明确区分互相并存的假设的正误,也难以得出因果性的结论。通常情况下,变态心理学研究只能停留在对各种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的水平上。

然而,尽管在人类被试身上不太适用实验室研究策略,但可以在动物实验中采用,作为变态心理学研究的辅助手段。只是心理异常大多数包括被试的主观体验(如幻觉)、言语障碍,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等,因此,将动物实验的结果与人类被试进行比较时应特别小心。无论如何,有关心理异常的动物模型业已被研究者们所注意,并且最终将被证明是有效的。

由于伦理方面的原因,对心理异常的原因无法进行随机分派,但对心理异常的治疗方法却可以随机分派,而这种治疗程序的效果也可以为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提供线索和信息。目前,变态心理学采用这种方法已经提出了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基础的有价值的假设。因此,了解心理异常的治疗方法也会对其病理学基础有所了解。

(二)用于鉴别有着不同的病理学或病因学基础的群体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特点是,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经常用于鉴别有着不同病理学或病因学基础的群体。最常用的研究策略就是变量之间的相关,其中一个变量是对心理异常的诊断。这种设计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是对“因变量”作用的研究,同时也能对诊断的有效性提供有用的证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相关研究中没有“自变量”,所有的变量都是因变量。例如,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往往比躁狂—抑郁症患者的病程严重,这不仅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比较长,同时也预示了精神分裂症这一诊断中包含的是一组或多或少有着内部一致性的群体。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较长的病程、有家族史,以及对治疗的不良反应等。

同时,也可以研究在某一诊断群体内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有可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即所有这些变量都反映了某一共同的病理性因素的作用。

三、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必须达到四个目的,即描述、预测、控制和理解。

(一)描述和测量

心理学研究最起码的一项工作是在质和量上确定心理生活的具体事实,也就是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对事件本身及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和分类。每一种心理事实,无论其正常或异常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例如,在研究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时,就要确定成就动机具有哪些质和量的特点。学生的成就动机包含回避失败倾向、趋向成功倾向、克服困难倾向和社会竞争倾向,这四种倾向的组合就表现为成就动机质的特点;而表示每种倾向强弱的分数则表现为成就动机量的特点。这意味着,心理学的大量工作是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和行为。如果心理学要研究什么行为,就必须告诉人们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如何加以测量。一种现象若不能加以描述和测量,就不能加以理解和控制。

因此,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给一个概念下操作性定义,并且发展测量和测验技术。每一种测量工具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信度和效度。

1.信度

信度(reliability)是指一个测量工具的可靠程度。有价值的描述必须具有信度,即它必须自始至终,而且在不同的测验条件下都是稳定的。例如,一个人进行一项智力测验,他的智力测验分数很高,但两天后他接受同样的智力测验,结果其得分很低。由于人的智商不可能在两天内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项智力测验是不可靠的。

2.效度

有价值的描述和测量工具仅有可靠性还不够,还必须有效,这就是效度(validity)问题。效度指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到了所需要测量的东西。如果一个智力测验实际上测量的不是智力而是社交技能,这个测量技术就和智力无多大关系,所以这个智力测验就是无效的。描述和测量信度和效度问题,心理学家不仅在编制纸笔测验时要加以考虑,在发展所有的行为鉴定技术时也要考虑。

(二)预测

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能够预测行为。心理学家对事件本身及事件之间关系的描述经常是预测的基础;同时,心理学家们往往通过描述和测量一个人现在或过去的行为作为预测他将做什么的主要依据。如果一项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描述表明,双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孩子比双亲不患精神分裂症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几率高出十倍,那么据此可以合理地预测在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但是,成功的预测不是总依靠那种确认因果关系的能力。在精神分裂症的案例中,例如,患精神分裂症父母的孩子具有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这一事实并未告诉我们这种关系是归于基因,还是归于非遗传的生物性机能障碍,或者归于家庭动力学的原因。不过,知道这些孩子具有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险也是很有价值的。因为这些认识可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即有助于确定精神分裂症的原因,也可给我们形成预防性测量和采取一定治疗方法提供某种基础。

(三)控制

行为的预测必然伴随着行为的控制和改变。在变态心理学中,控制的基本形式就是治疗技术和预防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当科学家能控制行为的时候,他们就能使行为向更好的方面转变。例如,心理学家可以尝试通过让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父母学会更好的沟通技巧来努力尝试防止精神分裂症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形成。因此,变态心理学家还需要根据一定的行为矫正理论干预和改变这个人的行为,以防止某种心理障碍的发生。

(四)理解

如果我们最终找出到底有多少原因能够被归因于那些被认为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每一个因素,那么,我们就能够实现科学研究的第四个目的——理解,即对原因的识别或对某种现象的原因的认识。当然,在因果关系能够得到说明之前,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事件的协变(covariation of events)。如果一个事件是另一个事件的起因,那么这两个事件一定会一起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一个事件改变了,另一个也必须改变。

(2)时间—顺序关系(time-order relationship)。假定的原因必定发生在假定的结果之前。

(3)可能的选择原因的消除(elimination of plausible alternative causes)。设想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在其他似乎可能的原因被排除之后才能被确定。

(五)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1.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inter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反映所要测量的心理差异的程度。在尝试排除似乎可能的被选择的解释方面,科学家常常会遇到混淆的问题。混淆发生在当两个或更多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同时对某一事件起作用的时候,这样就会干扰到对其中任何一个因果关系作用的精确测量。例如,设想一组研究者试图理解具有精神分裂症特征的心理紊乱。他们可能会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字词联想与从普通人群中选择出来的人的字词联想加以比较,以期把这两种群体之间的语言类型与精神分裂症的所有重要差异联系起来。然而,在这项研究中的患者人群与非患者人群除了心理条件,在许多方面肯定会存在差异。例如,这些患者可能正在接受药物治疗。这两组被研究者之间在药物上的差异,很可能混淆患者—非患者之间的差别。即患者与非患者之间在字词联想方面的任何差异,都有可能由心理障碍、药物或某些此类因素的结合引起,甚至由两类群体之间某些其他不同因素引起。当各种因素被混淆时,往往不能确定造成不同行为差异的某个因素。只有各种因素不被混淆时,我们才能说某项研究具有内部效度。

2.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是指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和可用性。概括程度高则外部效度高。概括化是指一种发现研究结果被应用于不同的人群、背景及条件的能力。概括化依赖于获得研究证据的样本的代表性。当样本具备相似于总体的特点时,就认为获得了“代表性样本”。通常,我们只能把研究结果的普遍意义限于所取样的那个总体,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把结果推广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总体,这是在从事变态心理学研究时应充分注意的问题。例如,一个具有内部效度的研究可能说明在某一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治疗反应比另一种药物更好。但是,如果那所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不代表一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说如果与其他医院的患者相比,他们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那么这样的研究结果就不具有普遍性。

样本的代表性依赖于如何慎重选择研究对象、环境和条件。使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最佳方式是使用随机抽样。根据取样的代表性原则,确定样本的成分和范围,而每一类成分中应当抽取哪些个体,则要全凭机会,不能有所选择,这样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真正同等的中选机会。科学的取样是建立在随机原则的基础之上的,这样抽取的样本才能代表全体。非随机的样本,往往会出现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