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贝多芬
15341800000010

第10章 挑起家庭重担

贝多芬以自己的天赋和学识受到莫扎特这位享誉欧洲的音乐大师的器重,他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在艺术上得以深造的好机会。

夜色之中的音乐之城,早已沉沉入梦。回到小旅店,已经是午夜时分了。贝多芬没有丝毫睡意,他点燃油灯,展开信纸,把这令人振奋的消息尽快地告诉了爱兰诺拉。

为了能在维也纳继续深造,更好地跟莫扎特学习下去。贝多芬在求学的间隙,便去一位贵族家中担任专门为舞会伴奏的乐师。由于贝多芬出色的演奏技巧,很快就成了这家人的座上客,并获得了一份使他生活下去的报酬。

一天下午,贝多芬像往常一样,如约来到了恩师家里求教。一走进琴房,他就看见大师手拿鹅毛笔,聚精会神地谱曲。贝多芬不忍心打搅他,坐在沙发上静静地等待。

一个小时过去了,当莫扎特抬起头来时,发现了贝多芬:“亲爱的小伙子,你什么时候到的?”

“先生,来了有时候了。”贝多芬连忙站起身来回答。

“你来得正是时候!”莫扎特微笑着走到学生的面前。“怎么样,你试着把这段咏叹调给我补全吧!”说着,递给他写了一半的谱纸。

“先生,我……”贝多芬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我怎么能行呢?”

“小伙子,老师相信你,动笔吧,你会成功的。”莫扎特微笑着鼓励他。

然后,莫扎特将自己对这段咏叹调的设想,讲给贝多芬听。贝多芬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拿起笔,流畅地把曲子谱写了出来。

莫扎特哼唱完贝多芬谱的曲子之后,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太棒了!简直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了。你生动地再现了故事情节。”

贝多芬天才的作曲才能,得到了莫扎特的嘉奖。从这一天起,他便常常与大师合作谱写乐曲,成了大师身边的一个得力助手。

转眼间,绚丽的夏天又降临到人间,把它的金色和粉色掺杂在鲜明碧透的绿色之中,仿佛是万花筒撒在人间。

在这动人的夏季中,幸运之神又一次悄然地降临到了贝多芬身上。由于莫扎特病情刚刚有所好转,而又无法推辞盛情之约,他下决心由贝多芬来代替自己。

贝多芬一点儿也没有辜负老师的信任,以自己技惊四座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在场所有的观众。从此,贝多芬在这座艺术之都赢得了一席之地。

与此同时,各个音乐晚会的邀请也纷至沓来。在鲜花、名誉和掌声面前,贝多芬清醒地告诉自己:如果沉溺于这些无休止的应酬之中,自己的艺术旅程就会中途衰亡,提早结束。

维也纳的音乐气氛和莫扎特的赞誉,使贝多芬心情舒畅,对人生对前途满怀着希望和光明。只是美好的时光太短暂了,父亲的一封来信又把他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过之后,仆人递过来一封信。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了父亲的来信。

老约翰在信中写道:

亲爱的孩子:

你好吗?现在,我必须告诉你的是,在你离家不几天,你可怜的母亲就一病不起了。谁也没有料到她这次病得这么久,这么严重。今天,医生告诉我,她留在世上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和你的弟弟妹妹们正盼望你尽快回来,赶上见她最后一面。

另外,还有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我觉得你也有必要知道,那就是家里现在已经揭不开锅了,我把家中仅有的几样东西都典当掉了。我这也是没有办法……

你离开家这么久了,一封信也不给家里写,是不是打算永远都不管家里了?作为你的父亲,我必须对你说:不要把艺术作为名利的台阶,而忘记自己还有亲人。

你好好想一想吧!你的父亲

贝多芬望着父亲潦草的字迹,泪水打湿了信纸。想着母亲送他来维也纳的情景:平时很少有笑容的母亲,那天忍着病痛微笑着送他上路。慈祥伟大的母亲啊!这是你让孩子以事业为重,免得牵挂你而强装出的笑脸啊!

读罢父亲的家书,贝多芬的心简直都要碎了。母亲,这个世界上他最亲的人,最爱的人,生命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而他的父亲,竟然误解了他。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他省吃俭用,节省下自己挣下的每一文钱,一共有200杜卡,正准备寄给家里。

万分难过的贝多芬下定决心,第二天就回波恩,回到母亲身边去。本来贝多芬准备去奥格斯堡,他没有路费去更远的地方,现在他只好被迫向当地认识的一个朋友借了一些钱。

贝多芬收拾一下简单的行装,匆匆告别了莫扎特,第二天天还未亮,贝多芬就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归心似箭,日夜兼程地赶路,恨不得马上回到母亲的身边。

来维也纳时美丽的憧憬,早破碎得无影无踪了,此时,他心里只有母亲。他心中不时地默默祈求着神灵保佑母亲好起来吧!她辛苦劳碌了大半生,还没享受到一天的好时光啊!

当贝多芬乘坐的驿车驶进波恩城的时候,太阳已经没入树林后面,给柏树的树梢涂上了一片金色。随着光线一条一条地消失,万物也失去了自己的形状,所有的景物最后都融入一片漆黑之中。

波恩巷20号的小阁楼也是一片漆黑。临近家门,他止住了脚步,他倒害怕起来,但愿母亲还活着啊!他的母亲还活着,她躺在病床上,正在盼望她的远方的游子。

约翰又出去喝酒了,弟弟卡尔和约翰东倒西歪地躺在床上,贝多芬扑到母亲的床前,只见他至爱的母亲面色苍白,极软弱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年龄刚1岁的女孩玛格丽斯在小床上细声地啼哭着,这小孩看起来也跟母亲病得一样严重,屋中是这般的肮脏而无人照顾,家中一点现金也没有。

贝多芬离开家去维也纳后,他的母亲一直过着忧虑的生活,而营养不足和过度的生育终于伤害了她的生命。女孩爱纳·玛丽亚生于1779年,只活了4天,男孩法朗兹·高格生于1781年,活了两年半,这新生的婴孩已是第七个了,也是他们第四个死去的孩子。

“妈妈、妈妈,你睁开眼看一看我!”贝多芬一下子冲到母亲床前,痛哭流涕地跪在母亲面前哭喊着说,“是我啊,儿子回来了,您还好吧!”

玛戈琳纳无力地睁开自己的双眼,看见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忽然出现在自己面前,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等确定了确实是贝多芬回来了后,她不禁哭了出来。

“路德维希,我的好儿子,我天天惦念着你呢!”玛戈琳纳紧紧地抱着自己的儿子哽咽着说。

妈妈见到贝多芬,就像吃了灵丹妙药一样,脸上顿时有了光彩。她仔细打量着长途跋涉赶回来的儿子,吃力地说:“我怕是不行了。可你今后怎么办,这个家将拖累你。”

虽然才分别5个多月,可是,母亲已经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了。自从送贝多芬到维也纳之后,生活的艰辛,精神的寂寞,使得她原有的肺病恶化,她已经等不及贝多芬接她到维也纳共享天伦之乐了。

看到母亲现在这个样子,贝多芬的心里感到比针扎还难受。他这样努力学习钢琴,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想让自己的母亲跟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自己现在还没有取得什么成就,母亲已经病成这样了。他决心从今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不能再让她受苦。贝多芬紧紧地抱着自己的母亲想。

可是,现实总是这样残酷,子欲养而亲不待,那是最让人痛苦的。现在的贝多芬就是这样,虽然他已经竭尽了全部心力来服侍母亲,可是,仍然没有将母亲挽留在人世。

“路德维希,你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呀!”离世前的玛戈琳纳一遍又一遍地这样叮嘱她的儿子。

1787年7月17日,肺病使贝多芬的母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同年11月25日,最小的孩子也跟着去世了。

母亲是一个家庭的轴心,失去了她,这个家就失去了凝聚力。母亲给贝多芬留下的是:一个酗酒的父亲,一个13岁、另一个10岁的两个弟弟,其他的就是债务了。

贝多芬立刻觉得掉入了一个漆黑的世界里,所有曾经拥有的希望和幸福都离他远去了,贝多芬整日眉头紧锁,唉声叹气,连他最喜欢的音乐也无法吸引住他,因为他失去了世界上那个最疼爱他的人,那个唯一了解他、体恤他的亲人。

贝多芬母亲的去世,使这一家的命运,再次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父亲痛失自己的妻子,这更让他沉溺于酒精之中而无法自拔。两个弟弟,当然谈不上有任何生活的能力。

现在,负担家庭的重任就完全落到了贝多芬还显稚嫩的肩头。尽管如此,年轻的贝多芬勇敢而认真地尽到了家长、抚养者、教师和乐师的职责,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呀!

家庭的困苦是可以克服的,也是会慢慢过去的,然而,身处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音乐中心,贝多芬没有机会去听音乐,去和音乐家们聚会,更不能使自己取得成功。

莫扎特所教给他的不过是一些未完成的工程,这并不能使他有所作为。他在给奥格斯堡忠实朋友许登的信中谈了回到波恩后的所见所闻,信中显然透露出年轻时代贝多芬的种种忠厚特征:

她对我是如此仁慈可爱,我现在真是无比的痛苦。假使我能再叫她一声甜蜜的妈妈,那该多好啊!可是她已经不能够听到,现在我能向谁诉说呢?只有幽静的幻象才能使我引起往事的记忆。

因为母亲的去世,贝多芬的父亲受到了重大打击。现在更是每天都向酒馆里跑,他在宫廷中已没有什么用处,在家里也只不过是加重了家庭毁灭的程度。

贝多芬的学生斯蒂芬·冯·拜赖宁很清楚地记得贝多芬如何营救因酗酒而被捉到警察署里去的父亲。约翰自妻子死后,更加狂饮无度,嗓子也喝坏了。有时竟醉卧街头,给贝多芬带来许多麻烦。

有人给贝多芬出主意说:“你父亲这个样子根本承担不了治家之责。你还是动员他退休,把养老金交你管起来,不然全被他喝光了,日子可怎么过!”

贝多芬只好到教会给父亲办了手续,养老金由他来领取,只交给父亲一半。1789年11月20日,根据皇家某项条例,除了他应得的以外,有关当局付给他父亲一半的薪金,计100金币,但他父亲的职司也被辞掉了,由贝多芬来养活他。

19岁的贝多芬当了一家之主,毅然代替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在魏日尔加萨找到一所租费比较低廉的房屋,将他的父亲及两个弟弟搬到那边,雇用了一个人来照顾他们。

现在的贝多芬要照顾父亲,还要管教两个不懂事的弟弟,更重要的是去挣钱来养活一家。他每天同母亲一样,从早忙到晚,精打细算,苦力支撑着这个家。

这一切,对于贝多芬是过于残酷了。他还是一个孩子啊!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也没有放弃音乐。他找机会参加演奏会,努力创作乐曲,扩大他的名声。

除家务操劳之外,他也给有钱人家的孩子上音乐课,为家里增加一点收入。也许是逆境成才这一道理适合于古今中外,贝多芬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从小历经磨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