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为什么你喜欢到某家饭店吃饭,而这家饭店又不是最便宜,你仔细想想看,当你决定购买一些东西时,是不是有时候你很清楚你购买的理由?有些东西也许你事先也没想到要购买,但是一旦你决定购买时,总是有一些理由支持你去做这件事。
我们再仔细推敲一下,这些购买的理由正是我们的动机。例如我一个朋友最近换了一台体积很小的微型车,省油、价格便宜、方便停车都是车子的优点,但真正的理由是她路边停车的技术太差,常常都因停车技术不好而发生尴尬的事情,这种微型车,车身较短,它能完全解决我这位朋友停车技术差的困扰,她就是因为这个动机才决定购买的。
因此,我们可从探讨客户购买产品的理由,找出客户购买的动机。充分了解一个人购买东西有哪些可能的理由,能帮助我们找出客户的购买动机,从而促进客户购买。
1.求实心理
这是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购买动机。购买物品时,首先要求产品必须具备实用价值,而对其外观、价格、品牌等的考虑则在其次。这是我国消费者普遍存在的购买动机。购买物品时,首先要求产品必须具备实用价值。
美感性能也是产品的实用价值之一。喜欢追求产品的欣赏价值,其中以青年女性和文艺界人士较多见。他们在选择产品时,特别注重产品本身的造型美、色彩美,注重产品对人体的美化作用以及对环境的装饰作用,以便达到精神享受的目的。
2.求利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客户,以经济收入较低者为多。喜欢对同类产品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仔细的比较,还喜欢选购折价或处理产品。他们对一些稍有残损而减价出售的产品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只要价格有利,必先买为快。当然,具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也有经济收入较高而节约成习惯的人。
折扣券、大拍卖之所以能牵动千万人的心,就是因为“求廉”心理。如果有时间到市场转一转,就会发现有些商店门口挂出这样的牌子:“凡我店产品一律打9折”。有的店则打8折、7折。到底有没有打折我们不知道,只是人们一看到牌子,总想去瞧一瞧。因为打折可以刺激消费,人们总是有一些贪图便宜的心理。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销售术。
1973年7月,东京银座的绅士西服店开始做1折的生意,使东京的人大为吃惊。紧接着,次年东京的八重皮鞋店等6家商店也加入打1折销售的行列。打7折、6折的大拍卖是常有的事,不会有人大惊小怪,然而打1折是前所未闻的。这种销售法确实不能赚钱,但是它的意图是将来。
这种销售法是,首先定出打折销售的期限,第1天打9折,第2天打8折,第3天、第4天打7折,第5天、第6天打6折,第7天、第8天打5折,第9天、第10天打4折,第11天、第12天打3折,第13天、第14天打2折,最后2天打1折。
客户只要在这打折销售期间选定自己喜欢的日子去买就行,如果你想要以更便宜的价钱买,那么你就在最后的那天去买就行了。但是你想买的东西不一定会留到最后那天。
据绅士西服店的经验,头一天和第二天前来的客人并不多,来也只是看看就回去,第三天就开始有一群群的客人光临,第五天打6折时客人就像洪水涌到般开始抢购,以后就连日客人爆满,当然把产品全部卖光是不用说了。
这种方法的妙处是能有效地抓住客户的购买心理——任何人都希望在打2折、1折的时候买他们所要的东西,然而你所要的东西并没有保证都会留到最后一天。因此,一般人并不会匆匆忙忙买下来。然而,等到打7折的时候,就开始焦躁起来,怕自己所要买的东西被别人早一步买去,失去了大好机会。
就这样,一般客户就在打7折的时候把它买下来,顶多打6折的时候就会产生不能再等下去的心理。据“日本良好”的经验显示,打6折时客户就大量涌到开始抢购。实际上等打2至3折的时候,剩下来的东西都是不可用或是有些不足的。
3.逆反心理
人的思维很奇怪,越是不让干的事,他们就越是要干,例如越不让吃的东西越是要吃,不让看的电视或书籍,想尽办法也要看几次或读几遍,这种心理就叫逆反心理。商场中,商人们常利用这种心理行诈。
有家豆腐店,做了许多豆腐,就是卖不出去,扔掉又可惜,吃又吃不了那么多,怎么办才好呢?他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放在那里。几天后,刚好有个行乞的来到店门口,伙计们拿了几块豆腐说,好几天了,不知还能不能吃,随之闻到一股臭味。那乞丐管不了许多,狼吞虎咽吃了下去,越吃越有味,嘴里还说,真香,真好吃,吃完了几块还要吃。瞧那津津有味的样子,伙伴们便煮了几块试一下,果然味道真香。他们灵机一动,立即贴出海报:“快来买呀,最新配方,又香又美的臭豆腐哟!”消息在左邻右舍传开后,很多人都想试一试,几天前积压下来的豆腐一抢而光。此后,他们故意把新鲜豆腐藏了起来,几天后才拿出来卖,天长日久,臭豆腐便名扬四海。
为什么新鲜的豆腐无人问津,而发酵变质的臭豆腐成了抢手货?这就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新鲜的豆腐谁都吃过,什么味道人人皆知,而臭豆腐许多人没有尝过,都说闻起来臭,吃起来香,于是就想亲身体验一下,豆腐店的生意就此扶摇直上。
其实,臭豆腐并不是人人都喜欢吃的一种美味食物,它的口感差,而且有时会使胃感觉不适,关键是人们的逆反心理接受了它,使它成为一种神秘色彩很浓的产品,越是臭人们越愿意感受一番。
4.求新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购买物品时重视“时髦”和“奇特”,爱赶“潮流”。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青年男女中较为多见,在西方国家的一些客户身上更是常见。
5.安全心理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客户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产品安全性的考虑愈来愈多。有这种心理的人,要求欲购的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以后,必须保障安全,尤其像食品、药品、电器用品和交通工具等,不能出任何问题。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食品的保鲜期,药品的无副作用,电器使用具有无漏电现象等等。“绿色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就是适合这一购买动机。
6.炫耀心理
表现为想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他们喜欢用名牌来“炫耀自己”。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普遍存在于社会各阶层,而且会越来越多。但多见于功成名就、收入丰盛的高收入阶层,也见于其他收入阶层中的少数人,在他们看来,购物不光是适用、适中,还要表现个人的财力和欣赏水平。他们是消费者中的尖端消费群。购买倾向于高档化、名贵化、复古化,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的轿车,上万美元的手表等的生产正迎合了这一心理。
7.方便心理
省力省事无疑是人们的一种自然需求。产品,尤其是技术复杂的产品,使用快捷方便,将会更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带遥控的电视机,只需按一下的“傻瓜”照相机以及许多一次性产品走俏市场,正是迎合了消费者的这一购买动机。
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更加珍惜时间,对选择性不大的产品,就近购买、顺便购买经常发生。一应俱全的超级市场之所以兴旺,邮购、电话购物、电视购物等多种购物方式的兴起等等,正是适合了消费者的这一购买动机。所以,应当强调自己的产品购买方便。
8.从众心理
有这种心理的人总想跟着潮流走,不甘落后。他们购买某种产品,往往不是由于急切的需要,而是为了赶上他人或超过他人,借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因为,作为社会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圈子中,有一种希望与他应归属的圈子同步的趋向,不愿突出,也不想落伍。受这种心理支配的消费者构成后随消费者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客户群,研究表明,当某种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率达到40%后,将会产生该消费品的消费热潮。
闹市中一家妇女用品商店门口,堆了一大堆散乱的货品,女客户翻来翻去,如获至宝地找出她们需用的物品。
有人问老板,何不把产品堆叠整齐,老板回答:“你以为我疯了?如果我把店面用品都弄整齐,客户们就不会对这些用品发生兴趣了。”
9.好奇心理
好奇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没有有无之分,只有程度之别。一些人专门追求新奇,赶时髦,总是充当先锋消费者,至于是否经济实惠,一般不大考虑,诸如魔方、跳跳糖、谜语手纸、电动牙剧、意彩娃娃等能在市场上风靡一时就是迎合了这一心理。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商店为了满足客户的好奇心理,总是玩弄花样,招待客户。如在皮鞋店门口竖立一个大靴子,在食品店里挂一只香鸡,在海员俱乐部顶上装一艘船等等。客户的猎奇心理受到条件反射,当然径直而入,增加销售量在所难免,这是一种成功的销售术。
日本东京都铃屋是一家著名的女子服装店,当地人一提到“铃屋”,就会想到该店门口挂着的铜铃,当一阵清风吹过,那铜铃就发出清脆的响声,“铃屋”也由此闻名。不少客户就是怀着对铃屋的好奇,常常登门购货。
有家小店,销售额高出比它大三四倍的中型商店。他们的经验是,凡到店里购买东西的客户,找回的都是从银行兑换来的新钞票。店主介绍说:“虽然新钞票与旧钞票价值相等,可我们这种做法可以满足客户好奇心理的需要。”
日本有家主妇商店,当客户从商店购买产品后,可以从售货员手里得到一张精致的卡片,当客户卡片收集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到商店里换取一件实用的礼品。这个商店利用这种心理战术,从一家小商店发展到拥有30多家分店的大商店,营业额每年达1600万日元。
人们都有一种好奇的心理,作为一个固定的销售网点,处心积虑地使出销售的招数去迎合客户的这种心理,让广大消费者前来猎奇,促进销售的增长,这无疑是一种正当的、卓有成效的销售促销术。一个工厂创出名产品,需要新款式、新性能,一个商店要成为名店,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特色。外表形象、服务内容、产品种类等,都要有独到之处,才能吸引客户。
10.可靠心理
客户总是希望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正常发挥其使用价值,可靠实质上是“经济”的延伸。名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就是因为具有上乘的质量。所以,具有远见的企业总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打开产品销路。
总之,销售员一定要对客户的购物动机进行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并针对其特点,恰当对待,这样就可以促使销售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