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三九陷落:中国企业20年危机的“关”与“坎”
15367800000012

第12章 三九保卫战

刚步入战壕就进入战斗

“孙晓民,他今年49岁,当过工人,当过海军战士。1986年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毕业。毕业以后到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先后担任过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法律部总经理、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法律总顾问、常务董事、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等职务。孙晓民同志是一名比较突出的同志,一是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水平,并有企业法律工作和资本运作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是专家;二是思路清晰,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三是在2000年8月份任通用集团副总经理,负责医药板块和房地产板块后,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制定了通用集团医药产业的发展纲要和发展规划,组建了医药板块管理团队,初步构筑了通用集团的医药产业化平台。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搞好国有企业有信心。”

2004年5月16日,在三九集团中层干部以上大会上,当时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李毅中这样介绍接替赵新先担任三九企业集团的总经理、党委书记的孙晓民。

现在看来,挑选有医药产业经验,特别是又有法律专长的孙晓民主政三九,是国资委的先见之明。

在孙晓民到三九上任的前四天,也就是5月12日,一场拍卖会已经在深圳拍卖行低调起拍。这次拍卖最终无人参与而流拍,外界也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拍卖,但它却是当年国内最大的一次股权拍卖。

5月18日,《证券时报》刊登三九医药国有法人股再次拍卖的信息。而该报同时也刊登了将近一个版的《“三九集团”有望重振雄风——国资委定调“三九”开始新时代》的报道,报道了三九医药不堪银行逼债的情况,三九集团总体改制方案已报国资委,三九医药将重燃希望。

5月28日,三九医药国有股第二次拍卖,深圳健康元老板朱保国迅速以每股1.38元举牌竞得三九医药4749万股国有法人股,从而持有三九医药4.85%的股权,成为三九医药第二大股东。

此前,三九医药国有股已经被深圳市公信拍卖有限公司拍卖1700万股,以1.22元/股的价格被厦门阜成贸易公司购得。

在健康元拍得三九医药国有股4.85%股权之后,对三九医药国有股的拍卖正在成为风潮。6月14日,合肥市租赁拍卖公司也刊登了拍卖三九医药340万股股权的公告。

如果不迅速制止这股拍卖风潮,三九医药国有股将被肢解。三九医药是三九集团的核心企业,对三九集团来说意义重大。

孙晓民刚刚进入阵地,惨烈的三九保卫战就开始了。

两场饭局收回股份

5月28日,朱保国拍得三九医药4.85%的国有股股权之后,高调向外作了宣布。

朱保国在资本市场是长袖善舞的老手,对丽珠、鹰牌的收购均被称为国内企业并购的精典案例。再次得手三九医药,让外界啧啧称奇。

5月12日的第一次拍卖,朱保国就已经到场,当时的起拍价为1.53元/股,比每股净资产2.97元价格降低了近50%,朱保国却作壁上观,并未出手。因为他看到现场并没有对手可较量,第一次拍卖因无人竞拍而流拍。

5月28日的拍卖会就不同了,朱保国已经得知有人已经交了拍卖定金进场。因此,他早早地安排人进场观察情况,在开拍之前几分钟他才进场。拍卖师一举槌,他就举起了“380”号牌,竞争者还没有弄清情况,朱保国已经一槌落定。前后不到两分钟。

但是,三九集团对这次拍卖却不予认可。拍卖后的第二天,本书作者正好陪日本客人在三九采访,三九集团有关负责人就说,三九医药国有法人股的拍卖结局如何还没有定论,有关方面正在协商。股权拍卖举牌后,并没有交割。因为没有具体结论,详细情况还无法透露。

当天,本书作者也来到健康元公司。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证实了三九集团的态度。但声称举牌以后,已经完成交割。拍卖完全符合法律程序,没有不成立的道理。他们担心的是,虽然成为第二大股东,但能不能对三九医药行使管理权恐怕是一个大问题。

6月25日,2003年三九医药股东大会召开。此次会议中除了涉及三九医药利润分配方案外,还涉及三九医药公司章程修改方案。显然,对股东们来说,出席此次会议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人们注意到,当天,参加此次会议的新股东中有通过司法拍卖获得股权的厦门阜成贸易公司等。但通过司法拍卖股权而成为三九医药第二大股东的健康元缺席会议。

7月28日,健康元终于证实,最终放弃三九医药的股份。

据称,两个月内,孙晓民和朱保国有两次见面,还一起吃了饭。就是这两次见面,说服朱保国放弃了股份。

其实,这一场较量已经远远超出两个企业,已经上升到国资委与监管层的层面上。国资委既然委派孙晓民到三九,自然对三九的重组有全盘考虑,监管层的支持是应该的。对此孙晓民一定会向国资委提出要求,国资委也必然支持。

另外,孙晓民学法律出身,对拍卖提出了质疑:

第一,拍卖之前,银行并没有通知三九医药,三九医药没有获得信息,这是法律上的缺失。银行不通知债务主体方,单方面公开拍卖债务,对此,公司的态度是不理解与不赞成。根据有关规则,股份虽然抵押给银行,但三九有优先回购权,银行单方面处理显然对三九是一种伤害。

第二,拍卖价过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要求国有股必须由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评估机构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对股权价值进行评估。而国资委2003年12月15日颁布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合理定价。”显然,这次拍卖价格已经远远低于净资产的价值。

尽管朱保国也可以以法律程序没有错等理由坚持拍卖的合法性,坚持自己的股权。但是权衡利弊得失,他还是把吃到嘴的肉吐了出来。

孙晓民赢得信任

仓促一仗,打得漂亮,让孙晓民赢得三方面的战果。

第一,国资委已经与法院和银行达成协议,停止对三九集团的一切诉讼和资产的拍卖,由三九集团重组债务还款。这实际上是为孙晓民赢得了时间,优化了外部环境,使得非常紧张的外部形势得到了缓解。

第二,这次炒得纷纷扰扰的拍卖,给三九做了非常好的广告,减少了外界对三九的负面评价。它使外界看到,三九集团虽然债务缠身,但仍然有非常优质的好资产。因为朱保国并购的理念是,不吝价格,但一定是优质资产。健康元有关负责人曾说,朱保国经常翻阅国内医药企业的资料,能够进入收购视野的并不多。当年看上了珠海丽珠,没想到他们就主动找上门来,收购事宜一个月就完成了,非常顺利。三九集团中的医药业务做得是不错的,平时要想收购它是不可能的,没想到遇到债务危机,股权被拍卖,这也是送上门来的机遇。

第三,在三九集团内部树立了威信。在赵新先时代后期,三九不少人已经意识到赵已经无力协调与银行的关系,不可避免地陷入僵局,有人很长时间的单据、出差费用不能报销。他们希望有人能够代替赵来突破危机,带来生机。他们也不愿意从内部产生领导,认为会带来更多的争斗与动荡。因此,对空降孙晓民,三九大多数人是认可的。而一上任就化解了股权拍卖的危机,缓解了外部压力,证明国资委对孙晓民是全力支持的,孙晓民也是有能力和水平的。孙晓民的威信一下子树立了起来。即使是后来三九发生了一些动荡,但大数人认为这对孙晓民的影响并不大。

割肉瘦身

在成功阻止朱保国“插手”三九集团一年后,孙晓民终于开始向外来资本让步,进行大幅度“瘦身”。

2005年4月28日,“三九发展”发布公告,鼎立建设与三九企业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书》,三九集团将其持有的占公司总股本29.50%的国有法人股转让给鼎立建设,转让总价款为3500万元,鼎立建设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三九集团从三九发展彻底退出。

收购方鼎立建设是来自浙江东阳市的民营企业,是一家以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为主的股份公司,其中第一大股东许宝星占47.5%。截至200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5.3亿元,净资产1.8亿元。

鼎立建设一直在寻求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并于2004年结束上市辅导期。由于现在的证券市场太低迷,直接IPO越来越困难。因此,鼎立建设在收购三九发展后注入自己的净资产使公司达到增发要求,实现融资目的。

而债务压身的三九集团,无论从自身状况,还是从证券市场的大环境来说,都失去了再从三九发展获得股市融资的机会,与鼎立建设正好一拍即合,前者要钱后者要壳。

2005年4月29日三九生化公告称,收到第一大股东三九医药的通知,三九医药已于2005年4月28日分别与振兴集团和任彥堂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书》。根据《协议》,三九医药将其持有的公司8068.2万国有法人股以2.55元/股的价格分别转让给山西振兴和任彥堂先生。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三九医药将不再持有三九生化股份。

此前,三九集团旗下拥有近百家企业和3家上市公司——三九医药、三九生化和三九发展,总资产200多亿元。在出售完三九生化和三九发展后,三九集团仅剩下三九医药一家上市公司了。从此,“三九系”成历史。

弃卒保车,这是孙晓民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向主业回归

2005年下半年的一天,三九集团下属二级公司的员工进入三九集团的食堂吃饭,突然发现,普通的二级公司员工与“三九医股”和“三九医贸”的待遇上发生了变化:过去他们每个人用饭卡支付5-8元就能享用二荤一素的菜,但现在,医股和医贸的员工不变,其他二级公司的员工需要用现金支付15元来购买这二荤一素。这是普通员工感受到的三九集团已经下定决心推进主辅业分离带来的变化。

剥离辅业,回归主业,是孙晓民主政三九后的核心措施。

除三九生化、三九发展股转让出售外,三九医药连锁、三九租赁、三九汽车、三九房地产都在进行剥离业务的处置。石家庄啤酒等企业已经成功完成转制,更名为石家庄市嘉禾啤酒有限责任公司,脱离三九。据三九有关人员说,改制以后,再也联系不到陆明。手机关了,办公室电话放在了录音上。

当然,还有那些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相关企业,除控股医药企业之外,大都改制,或退回当地政府。

做强主业,三九集团对27家医药企业实施直接管理。这些企业原来是四级企业,甚至是五级企业,提升到由集团直接管理。选择的标准是企业资产规模、发展前景好,能够做大集团医药主业。直接管理是集团对这些企业管战略、管财务、管投资和资产处置、管班子、管监督。

医药主业也有大动作。2005年11月底,一度停顿的三九医药工业园项目在深圳宝安区观澜高新科技园正式开工破土。该项目由三九集团核心企业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11万平方米,一期投资1.58亿元,总投资将达到3亿元。目前开工的一期工程包括软膏车间、综合制剂车间、颗粒剂车间、丸剂车间、现代中药车间以及高架仓库、质检技术中心楼等设施,总建筑面积为2.2万平方米。预计2007年上半年进入试生产,2008年正式投产。

当然,工业园的开工也具象征意义。孙晓民在开工仪式上说,三九医药工业园从立项到征地,乃至今天正式破土动工,几经波折,特别是在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后,该项目在相当长时间内陷于停顿状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集团资产债务重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三九医药工业园的开工奠基,标志着三九集团回归医药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不容逆转,新三九走上了谋求发展的道路。

艰难重组

当然,最棘手的还是企业重组。要想偿还银行贷款,依靠三九本身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只能走引进投资者,进行重组的路子。

几经波折,三九重组的蓝图越来越清晰。2006年1月12日,三九医药公告,正在寻求资产债务重组的三九集团,引来了包括上实集团、复星集团、淡马锡在内的潜在投资者。据悉,上海实业、新加坡淡马锡和复星集团均已向国资委递交了重组方案,三九医药的巨大诱惑体现得相当充分。

不过,重组及战略投资者的引进,都取决于三九集团的债务如何确定。三九重组早自2004年年中即已开始。尽管外界对重组进展已有诸多披露,也一度传闻上海实业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联手收购”。但接近重组谈判的人士透露,重组至今困难重重——“进场前不知道困难在哪里,进场后才知道困难有多大。”

重组所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三九集团、掌控三九集团100%股权且同时负有大型央企管理之责的国务院国资委、23家银行组成的债权人委员会和三家意向投资者。显然,各方利益诉求各有不同:三九集团希望尽快引进战略投资人,早日完成集团层面的一揽子重组;债权人委员会主张仔细清查“三九系”的全部资产,包括医药类资产和辅业资产,争取较高的债务清偿率;上实集团、淡马锡以及第三家意向投资人复兴集团则期望仅收购三九医药类资产,若必须接受“打包出售”方案,则只肯为辅业资产出低价。

知情人透露,三九重组究竟以大股东国资委为主导,还是以债权人委员会为主导,其实至今尚无定论;而由谁主导的问题,显然将决定重组的方向。

“债权人希望加快,但现实情况并不完全取决于债权人。目前股东和债权人在清偿率上分歧很大,有点陷入僵局。”这是银行方面透露的消息。

“三九重组目前只有目标,没有时间表。”显然,三九重组是国资委、债权人、战略投资者多方博弈的过程。如今,在这场为时将近两年的“重组长跑”的冲刺阶段,三家意向投资者最终孰能胜出仍未有定数。“这不仅取决于他们各自的出价情况,还要看他们的经营实力以及未来继续偿债的能力。”了解情况的人这样说。

三九的两张王牌

三九不会倒下去。这是不少人的看法。因为三九手里有两张王牌。

一是三九集团的核心资产三九医药,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不少投资者愿意参与三九集团重组,看中的就是三九集团旗下的核心资产——上市公司三九医药。以三九胃泰为代表的几个产品,历经多年销售不衰,销售额和利润额相当稳定。三九医药拥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超过83亿元人民币的“999”品牌,三九胃泰、三九感冒灵、三九皮炎平软膏、三九中药注射剂系列和抗生素等系列药品位居国家名优产品之列。2006年1月10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在广州发布“中国100最具价值驰名商标”排行榜,三九商标位居药品行业第一位。在三九债务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三九医药的重点品种销售仍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2005年前三季度,三九医药共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8.27%,预计全年将实现净利润1亿元左右。在该公司主业收入中,医药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了80%以上,达到17.66亿元。公告全年预计净利润1亿元。而内部人士则认为,三九医药的净利润应该在3亿元左右。其中1亿元被不应该承担的银行贷款吃掉,1亿元在承担费用各方面消耗掉。

三九医药的营销体系也是重组中的一块富矿。公开资料显示,三九医药销售网络直接覆盖国内“三甲”医院约800家;重点覆盖国内综合排名前1500位的医院;占据零售市场60%销量的连锁药店以及约25000家药店单店;国内约20000家诊所。在国内销量过亿的中药品种中,三九医药占据了10%,实力突出。

二是三九集团储备了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三九集团多年来储备的不少地产也给了孙晓民不少底气。孙晓民对地产很有兴趣,他有一个想法,把市内的工厂,办公楼全部搬迁到即将建好的三九工业园去,把置换出来的土地进行开发。

三九到底有多少地?根据深圳地产专家半求掌握的资料:“目前,三九内部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包括:深圳市三九房地产(集团)公司、三九工程开发总公司、上海三九健康置业有限公司。三九目前拥有的存量物业还有:深圳三九大酒店、三九集团总部物业、丹枫白露公寓酒店、香港中环办公楼,这些都有可能被抵债,合计建筑面积应该在50万平方米左右。”

这其中的三九健康城地块还剩多少,目前没有确切数据。三九在1999年买下的大龙健康城,曾是深圳2002年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总面积达8.5平方公里。2004年6月,三九大龙健康城高尔夫球场后期工程停建。到2004年这些土地价格已上涨一倍,但是大部分土地已经被卖掉,包括里面上千栋别墅,总价超过20亿元。

三九不会倒下。但是,此“三九”不会是彼“三九”,昔日的“三九”已经在风中消失了。文化的变革是无法改变的,即使是对过去还心存一丝留恋。

2001年,一位名叫姜剑的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就职于三九大白鲨酒楼人事部,他写了一首《三九之歌》,经他的老师张林修改谱曲,他写了一封信给赵新先,送上这首歌。2005年10月,姜剑写成了一首《新三九之歌》:

不为昨天怀旧,

无须徘徊等候,

保卫三九烽烟紧,

义无反顾向前走。

心连心,手挽手,

生死与共何惧有。

朝前走,莫停留,

阳光总在风雨后。

……

[评析]如果让赵新先重新做起

如果让赵新先重新从头做起,他会怎么做?

虽然,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但我还是这样假设一下。我认为,他会坚守南方药厂,以南方药厂为核心,坚持专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壮大。

南方药厂的赢利情况是不错的。

从第七章“多元化迷失”所列的南方药厂1987—1997年经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前10年,三九赢利最好的是1995年,4亿多元。这一年,九星印刷厂已经成立,但大规模扩张还刚刚开始,扩张企业的利润还没有列进来,赢利主要来自南方药厂。但到了下一年,1996年的赢利开始下降,应该被看作扩张企业开始侵蚀南方药厂的利润。以后年份的利润一路下滑。

前10年,三九已经累积了20多亿元的利润。如果南方药厂此后每年的赢利能力为3亿元,那么,到2005年利润累计又是24亿元。这40多亿元的利润积累如果作为投入,进行医药产业稳健扩张,开发丰富医药产品,或者像健康元那样并购一些资产优质的医药企业,后10年也可再增加10亿元以上的利润。

我们相信,即使是南方药厂自身的规模,在1999年上市,也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上市融资17亿元,也是题中应有之事。这17亿元再投出去,每年赚回1.5亿元,到2005年,赚回7.5亿元。

以上分析,南方药厂作为母体,20年所产生的利润和股市融资大约共计80亿元。再加上资金流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南方药厂总资产也会超过100亿元,并且没有多少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会很低。销售收入也可能超过了百亿元。

实际上,2001年是三九集团最鼎盛时期,销售收入为94.8亿元。2002年虽然也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但没有公布销售收入,2003年就没有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三九集团的销售收入也可能就没有超过百亿元大关。

我的观点是,如果坚守专业化经营,靠自我积累发展,开始可能会走得慢一些,但厚积薄发,也会扩大规模,并且资产和经营都非常稳健。

因此,孙晓民带领三九重归医药专业化,以三九医药作为起点,进行新的长征,也许能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专业化能不能做大?自我积累能不能发展?三九集团身边就有现成的榜样。

深圳笔架山山后是深圳龙华。龙华有一家台资企业叫富士康,1988年在深圳投资,此前,它在台湾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富士康一直做电子元器件中最不起眼的连接器,并且在制造业中最基础的模具上着力开发,提高竞争力。

1995年,富士康才开始发力,销售收入25亿元。1996年开始做计算机外壳,产品走向逆向整合阶段,1998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25亿元。这一年联想集团的销售收入176亿元,比富士康高出近50亿元。2001年,富士康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此后富士康的规模增长令全世界瞠目。2002年,500亿元,2003年,750亿元,2004年,1250亿元。实际上,富士康的这种增长,只是台湾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如果全部合在一起,2004年,富士康已经超过了世界最大的代工巨头伟创力,成为全球第一大代工企业。据称,2005年,富士康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300亿美元。2005年,与富士康相邻的华为销售收入预期是80亿美元,而联想在收购IBM业务之后,销售收入也就是刚过120亿美元。从这种数字对比中,可以看出富士康的规模有多大,发展有多快。

富士康没有产品品牌,但它却树立起了全球响当当的企业品牌。到2003年的时候,全球十分之一的PC就由深圳富士康制造。当时,有国外大公司老板就说,如果深圳到香港的调整公路上堵车,全球市场的PC就缺货。2004年开始做笔记本电脑,当年也拿下全球5%的市场份额。2004年开始做手机,年出货量马上就是上千万台。目前,富士康已经是全球最著名的电脑、手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电子通路、数字内容的6C产业产品制造商。

富士康成长的秘诀就是专业化和打好基础。一个小小的连接器,价值不过2美元,但富士康却取得了8000项连接器专利。在电脑高度集成化的时代,连接器作为连接各个部分的灵敏部件,已经具备了与英特尔芯片相同的地位。富士康占据了电脑连接器80%的市场份额。

通过连接器,富士康顺利进入机壳、线路板等重要部件的生产,随后相继进入电脑整机、手机等系列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在大规模的代工制造中,富士康建立了庞大的模具开发基地,一个基地就有几万人,从而形成强大的模具开发能力。一般公司三到六个月才开出一副模具,而富士康三到五天就开一副,一个月总共能开出上千副。当然,模具开发要快,更要精湛。这就是富士康能快速进入相关行业,敢接各种订单,保证成本具有竞争力,交货及时、质量可靠的保障。

富士康巨大的产业基础就建立在连接器和模具之上。如果形象比喻,被称作工业之母的模具,是产业的土地,而小小连接器是一棵种子。富士康就是这样种出了企业大树和产业森林。

对照富士康,大陆企业家就没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做最基础的东西,更多的脑筋用在了抓机遇、抓市场、抓资本运作、制定企业战略上,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

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必须关注最基础的产品和制造,有专业精神和灵魂,如果太聪明,更多地去抓机遇,则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