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
15374000000026

第26章 唯思远者学方博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王夫之

在泥土下面黑暗的地方,才能发现金刚钻;在深入缜密的思考中,才能发现真理。

——雨果

康德曾经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与思的关系亦如此——一个人学习而不思考,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只有思考而不学习,那同样也没有学到什么。

须知道,学习和思考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和思考又像船和桨的关系,船没有了桨,它只能停留在原地不能前行;只有桨,没有船,桨也毫无用处,只不过是两块普通的木板而已。所以,要想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必须既有船又有桨。同样,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就必须既学习又思考。

1583年,19岁的青年伽利略到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被门洞里刮来的风吹得来回摆动。这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奇怪!怎么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呢?”伽利略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了确切地肯定每次摆动的时间相同,当时在学医的伽利略忽然想到用自己的脉搏测试。“千真万确!”伽利略为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喜。接着他又想,“吊灯如果大小不一样,摆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挂吊灯的绳子要有长有短又会怎样呢?”

回到家,伽利略做起了实验。结果发现摆动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无关,而与其线长相关。当线长时摆动慢,当线短时摆动快。

1656年,荷兰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根据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计时摆钟,从而代替了人们刻录和标记时间所使用的很不精确的日晷和机械发条式的钟表,也是人类第一台日误差在一分钟之内的计时器。这项伟大的发明正是源于思考的结果。

孔子曾指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他认为,凡事都要打开感官去自我体验,自我思索。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是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回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

相反,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读书,不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会“殆”,疑惑就会一直存在,用韩愈的话说,就是“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孔子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难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也就是说,如果苦苦思考还是得不到答案,不如再多学一点现有的知识。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豁然明朗。否则,固执地想要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甚至走火入魔。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二:“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也就是说,读书的作用就在于掌握修己治人的精深妙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勤于思考,带有思想地去读书,才能明大义、察微言。如果不去思考,读万卷书者也可能仍是不学无术者。王夫之自己读书时,就坚持将“思”贯穿于“学”的始终,总是“以肃然之心临之,一节一目,一字一句,皆引归身心,求合于所志之大者。”在王夫之这一思想中,尽管前人所流传下来的知识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思索,绞尽脑汁而获得的“真理”般的认识,但后来者依然不能就此却步,而要“度之于吾心”,加以反复追问。这便是古人对于“学”与“思”的经验之谈。

现代有的学者认为,不论是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或者其他途径来获取知识,都是将知识像水一样,用木桶将其盛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脑袋里就会装满很多桶“水”。但这些“水”彼此是隔离的,都是盛在各自的桶里。学习就是不断地将“水”盛到大脑里的空“木桶”中,思考则是将每一个“木桶”里的“水”激活,让激活的“水”相互撞击,洗刷“木桶”,更新每一个“木桶”里的“水”。如果固执地只相信自己的思考,不断地思考,那么,每一个“木桶”中的“水”就会渗漏出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涓涓细流,而“木桶”空空如也。但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就会被局限于“木桶”中,长期如此,“水”得不到更新,就将成为“死水”。学与思的融合境界就在于,“木桶”中的“水”渗透出来,完全冲破“木桶”,在不同的“木桶”间来回流淌,在头脑中形成奔腾不息的大河。

学习离不开思考。当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重重地砸了一下,他并不认为这事像看上去那样简单,于是牛顿陷入了思考中,苹果为什么会自己落下来?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当时牛顿发现这个苹果落地的现象后,只是拍拍屁股、自认倒霉,换了地方坐下,不去思考它为什么会落下来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少了一条真理。

思考也离不开学习。还以牛顿为例,牛顿被苹果砸到后想到苹果为什么会自己落下来呢?是不是有一种力吸引它落下来呢?如果只是坐在苹果树下对这些自己提出的疑问反复地想,即使在树下想一辈子,也终究只是一个疑问、一个谜团而已。要想解除疑惑解开谜底还得不断去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学习对于思考来说是关键,离开了学习,思考将不能称之为思考,只是空想而已。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充分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这些现代的中学生,是不是更得重视前人的教诲呢?的确,对于在读的中学生来说,只有具有读书与思考的完美结合,才能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才能促进个人心智的成长。还是让我们牢牢记住孔子的这句古训,作为鞭策自己在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座右铭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